首頁歷史 > 正文

蘊蓄古雅的《龍門二十品》

2021-12-25由 書畫之境 發表于 歷史

洛陽郊南約十三公里,伊水北流。兩岸,龍門山(一名西山)和香山(一名東山)隔河對峙,形如天然門闕,古稱“伊闕”。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伊水”條下注曰:“伊水又北入伊闕。昔大禹疏以通水,而兩山相對,望之若闕,伊水歷其間北流,故謂之伊闕矣。”東漢傅毅《反都賦》有“因龍門以暢化,開伊闕以達聰”句,故伊闕又名“龍門”,隋唐以後習稱作龍門。這裡,有舉世聞名的“龍門石窟”。它開鑿於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太和十八年(494)遷都洛陽之際,之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五代乃至北宋各代的不斷營建,成為我國繼山西雲崗石窟之後又一座規模宏偉的石窟群。

蘊蓄古雅的《龍門二十品》

龍門石窟

《龍門二十品》,是龍門石窟中北魏時期的二十則造像題記,是我國書法藝術的瑰麗珍寶之一。

書法稱之為“品”,大約濫觴於南朝梁庾肩吾《書品》。之後,唐李嗣真《書後品》又將書法分為“上上”、“上下”、“中上”、“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等品。唐張懷瓘《書斷》,則又分為“神品”、“妙品”、“能品”諸品。所謂“品”者,乃專言可作法式的書法並加以品第。這一宗旨,各代論述基本一致。

龍門造像題記選拓稱“品”,最初有清黃易所選“四品”,起有閻德林選拓的《龍門十品》。此後各家選拓襲用此例而蜂起,相繼有二品、四品、五品、十品、二十品、二十六品、三十品、百品,甚至千五百品的選拓本問世。其中,《龍門二十品》系在德林所選的“十品”的基礎上增選而成,併為世所公允。

蘊蓄古雅的《龍門二十品》

龍門石窟造像記

康有為《廣藝舟雙楫》及方若《校碑隨筆》載有“二十品”名目(據《校碑隨筆》):

一、《長樂王丘穆陵亮夫人尉遲為亡息牛撅造像記》

二、《步轝郎張元祖妻一弗為亡夫造像記》

三、《比丘慧成為亡父始平公造像記》

四、《北海王元詳造像記》

五、《司馬解伯達造像記》

六、《北海王國太妃高為亡孫保造像記》

七、《雲陽伯鄭長猷為亡父等造像記》

八、《新城縣功曹孫秋生、劉起祖二百人等造像記》

九、《邑主高樹和維那解伯都卅二人等造像記》

十、《比丘惠感馬為亡父母造像記》

十一、《廣川王祖母太妃侯為亡夫廣川王賀蘭汗造像記》

十二、《邑主馬振拜和維那張子成卅四人為皇帝造像記》(優填王造像題記)

十三、《廣川王祖母太妃侯為幼孫造像記》

十四、《比丘法生為孝文皇帝並北海王母子造像記》

十五、《輔國將軍楊大眼為孝文皇帝造像記》

十六、《安定王元燮為亡祖亡考亡妣造像記》

十七、《齊郡王元佑造像記》

十八、《比丘尼慈香、慧政造像記》

十九、《比丘道匠為師僧父母造像記》

二十、《陸渾縣功曹魏靈藏薛法紹造像記》

在“二十品”中,《優填王》一品,康有為認為“氣體卑弱,可謂非種,在必鋤者”(《廣藝舟雙楫·餘論第十九》),方若《校碑隨筆》則認為:“若嘗細審,敢斷《優填王》一種是唐刻,擬易以《馬振祥造像》。”今之《龍門二十品》通行本均依方說。

蘊蓄古雅的《龍門二十品》

《始平公造像記》

蘊蓄古雅的《龍門二十品》

《始平公造像記》

蘊蓄古雅的《龍門二十品》

《始平公造像記》

《龍門十二品》書法的聲名鵲起,是清代崇尚北碑風潮的產物。由於包世臣、康有為等人的極力宣揚和提倡,這些古代書法被推到了近乎神化的地位。這種不免狂熱的藝術趣尚,表現了這個時代的書法藝術家們對日趨纖弱的趙、董書風和“院體書”的厭倦和否定,也反映了書家們渴望新書風的真誠和勇氣。

清代書法家、鑑賞家包世臣讚揚北魏書法“落筆峻而結體莊和,行墨澀而取勢排宕”,並認為《魏靈藏》、《楊大眼》、《始平公》諸刻“皆出《孔羨》(三國名碑之一),有龍震虎威之規”(均見《藝舟雙楫》)。康有為贊曰:“龍門造像自為一體,意像相近,皆雄峻偉茂,極意發宕,方筆之極軌也。”(《廣藝舟雙楫·餘論第十九》)所述與包氏一脈相承並有所發揮。康有為還分門別類,將《楊大眼》、《魏靈藏》、《一弗》、《惠感》、《道匠》、《孫秋生》、《鄭長猷》歸為“沉著勁重”一體;將《長樂王》,《賀蘭汗》、《太妃侯》、《高樹》歸為“端方峻整”一體;將《謝伯達》、《齊郡王元祐》歸結為“峻骨妙氣”一體;將《慈香》、《安定王元夔》歸為“峻蕩奇偉”一體。這些評論啟示我們:《龍門二十品》作為北魏這個特定時代的書法藝術,上承漢魏,下開唐楷。在結體上,呈正方形或略扁,不同唐楷結體方正或略長。橫畫平直,不像唐楷向右上傾側取勢;撇、捺舒展開張,且比唐楷厚重而強健,猶如強健的手足穩穩撐開。“口”、“門”等包圍結構一般均呈正方形或矩形,不同唐楷作階梯形狀以取秀娟之態,故顯得飽滿而大氣磅礴。在筆法上,既保持了漢隸逆勢起筆、藏頭護尾的特點,又大膽露鋒取勢,加上刀刻的特殊效果,在內含方硬的筆勢總流露出雄峻爽利的剽悍之氣,在章法上,“字形大小如星散天,體勢顧盼如魚戲水”(清胡震跋《始平公造像記》),不像唐楷那樣極其講究字距行距的規整,故整齊參差,富於變化,如鐵騎馳騁草原,寓示著一種寬闊、雄渾而奔放的意境。

蘊蓄古雅的《龍門二十品》

《魏靈藏造像記》

蘊蓄古雅的《龍門二十品》

《魏靈藏造像記》

蘊蓄古雅的《龍門二十品》

《魏靈藏造像記》

在諸多的藝術共性中,《楊大眼》、《魏靈藏》、《始平公》、《孫秋生》等刻結體端莊穩重,重心聚中而略微偏上,故異常挺拔而絕無鬆散下垂之感,給人以居高臨下,咄咄逼人的感覺。筆法方硬凝重,稜角分明,起筆處斧劈刀削,斬釘截鐵、鋒芒畢露。《北海王元祥》、《高太妃》、《比丘法生》等刻則用筆含蓄,鋒芒內在,轉角圓渾,講究分間布白,在剽悍的異族情調中,分明已滲入平和簡靜的氣息,堪稱隋唐楷書的先河。《鄭長猷》、《慈香》等刻在用筆、結體上都不事斧鑿,純任自然,顯得瀟灑奇逸,跌宕多姿,表現出無拘無束的個性特徵。

蘊蓄古雅的《龍門二十品》

《輔國將軍楊大眼為孝文皇帝造像記》

蘊蓄古雅的《龍門二十品》

《輔國將軍楊大眼為孝文皇帝造像記》

蘊蓄古雅的《龍門二十品》

《輔國將軍楊大眼為孝文皇帝造像記》

《龍門十二品》書法,是我國古代無名書家們匠心獨運的藝術結晶。在清代書風“流弊既甚,師帖者絕不見工”的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包、康等人大聲疾呼崇尚北碑,認為“物極必反,天理固然”(均見《廣藝舟雙楫》),其間不免有偏激之詞。但是作為藝術的書法,“質以代興,妍因俗易”、“質文三變,馳騖沿革,物理常然”(唐孫過庭《書譜》)。在扭轉書風,把握書法質樸與妍美的關係中,《龍門二十品》書法的提倡,在當時乃至將來的藝術探索中,必定會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康有為曾高度讚美魏碑書法“譬江、漢遊女之風詩,漢魏兒童之謠諺,自能蘊蓄古雅”(《廣藝舟雙楫·十六宗第十六》)。我以為此中“蘊蓄古雅”四字,是頗切《龍門二十品》的書法藝術特色的。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