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如果秦嶺淮河調換位置,歷史會發生什麼?

2021-12-24由 地圖帝 發表于 歷史

秦嶺淮河一線,是中國南北分界線,是一月份零度等溫線,是800毫米年降水量線,是亞熱帶與溫帶的分界線,是水稻與小麥分界線。

如果秦嶺淮河調換位置,歷史會發生什麼?

江蘇無疑是個南方省份,小橋流水人家,但江蘇西北端的城市徐州,卻是一個再典型不過的北方城市,金戈鐵馬秋風。江蘇大部分地區在淮河以南,徐州則在淮河以北。桔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公元1141年,南宋與金簽訂《紹興和議》。宋向金稱臣,解除了韓世忠、張俊、岳飛三大將的兵權,雙方疆域以秦嶺淮河為界。

秦嶺是黃土高原和四川盆地的地理分界線, 淮河是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地理分界線。南宋在已經收復鄭州、洛陽等淮河以北重鎮的情況下,做出很大讓步,保留了秦嶺淮河這條底線。

如果秦嶺淮河調換位置,歷史會發生什麼?

在《紹興和議》中,秦嶺淮河影響了歷史走向,如果秦嶺與淮河調換位置,淮河在西邊,秦嶺在東邊,雙方邊境線還是秦嶺淮河嗎,會對歷史造成什麼影響?

陝西省整體地形,高原平原山脈層次分明,從北往南依次是陝北高原、關中平原、秦嶺、漢中盆地、大巴山脈。

古代交通不發達,由於秦嶺的阻隔,漢中盆地與關中平原的聯絡較為困難。

如果秦嶺淮河調換位置,歷史會發生什麼?

秦朝滅亡後,西楚霸王項羽不知如何安置先入關中的劉邦,亞父范增出了一個毒計:“不如封劉季(劉邦)漢王,轄漢中巴蜀。漢中巴蜀皆險地,易入難出,秦時罪人,往往遷之巴蜀。再封秦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三人王關中,堵截北上蜀道,劉季必如籠中之鳥。”

劉邦樊噲周勃灌嬰聞之,群情激憤,要找項羽拼命,還好蕭何與張良勸阻住。

劉邦差點老死於漢水上游的崇山峻嶺裡,從另一個角度看,秦嶺的存在,又讓漢中盆地和四川盆地容易形成與中原割據之勢。後來項羽分封的齊國、趙國、燕國等諸侯互相火併,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出秦嶺奪取關中併吞天下。

如果秦嶺淮河調換位置,歷史會發生什麼?

四百多年後東漢末年,劉備和諸葛亮的思路也是佔據西川,再取漢中,最後爭奪關中。劉備三分天下時地盤比漢王劉邦要大,劉備不僅可以從漢中越過秦嶺攻擊關中,還可以從荊州的南陽盆地,繞過秦嶺的支脈伏牛山、外方山等攻擊洛陽。

站在蜀地王朝的角度,秦嶺是蜀國抗衡強大的中原王朝最重要的地理武器,歷代蜀國都不惜代價也要奪取位於秦嶺以南、米倉山以北的漢中盆地,守住漢中則成都無憂。

如果秦嶺換成淮河,劉邦可能就不是漢王而是蜀王。四川盆地沒有秦嶺這個緩衝,蜀漢的劉備、成漢的李雄,前蜀的王建、後蜀的孟知祥,這些蜀先主們恐怕要欲哭無淚了。

如果漢中與關中之間沒有秦嶺而是淮河,中原王朝可以從各地調集人力物力去漢中,將漢中打造成挺進四川盆地的前沿陣地。在這種情況下,蜀國只能死守米倉山和大巴山。

米倉山雖然也是崇山峻嶺,但海拔沒有秦嶺高,翻越難度明顯要小於秦嶺。中原王朝可以從金牛道、米倉道等道路進入,三國魏滅蜀之戰,鄧艾率偏師走陰平小道也能入蜀。大巴山面積比較大,但大巴山脈與武陵山脈之間是長江通道,早在戰國時期,楚國就逆長江而上攻佔過巴國的城邑。

如果秦嶺淮河調換位置,歷史會發生什麼?

我們再來看淮河,古代淮河與長江、黃河、濟水並稱四瀆,即獨流入海的四條大河。

淮河的軍事防禦力,比一般的河流要大。淮河流域20多萬平方公里,上下游落差很小。淮河中游490公里長河段,地面水平落差是16米。淮河下游150公里長河段,地面水平落差僅6米。

一旦下大雨,淮河流域河水四溢,氾濫成災。古代淮河流域大雨大災,小雨小災,沒雨旱災。古代南北出兵,是要避開洪災和旱災氣候的,出兵是風和日麗,回來成了一片澤國,那幾乎是自尋死路。

如果秦嶺淮河調換位置,歷史會發生什麼?

晉滅吳、隋滅陳,北宋滅南唐、元滅南宋,思路幾乎都是先佔據四川盆地,再從北和西兩個方向施壓,如果只從淮河方向南下,難度太大。

如果把淮河換成秦嶺,南北交通幾乎斷絕。秦嶺的防禦力比淮河更強,軍隊越過秦嶺後就成了孤軍,陷之亡地,能不能後存就很難說了。

我們將目光對準更南的南嶺,從這裡發生過的歷史故事,大致可以推斷出將秦嶺移至淮河的結果。

如果秦嶺淮河調換位置,歷史會發生什麼?

戰國時期,楚國佔據長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區,唯獨沒有派兵越過南嶺。南嶺是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嶺,如果秦嶺出現在淮河的位置,也將是長江與黃河的分水嶺。楚國立國八百年,都未曾將勢力範圍拓展到南嶺以南的百越。

公元前222年,秦始皇拜屠睢為國尉(太尉),為主將,趙佗為副將,率軍三十萬(後陸續增兵至五十萬)南下翻越南嶺,意在征服楚國未能征服之百越。

公元前220年,國尉屠睢在嶺南陣亡,趙佗引殘兵退到南嶺以北。秦始皇派任囂前往為主將,趙佗仍然為副將,重整軍馬,再下嶺南。

公元前214年,任囂和趙佗打下嶺南,秦朝設南海、象郡、桂林三郡,大致是今天廣東廣西大部分地方,以及越南北部。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此後一直到秦朝滅亡,任囂和趙佗都沒有發兵救援。

楚漢戰爭時期,趙佗以番禺(今廣州)為都,建立南越國,自稱南越武王。劉邦建立漢朝後,趙佗接受南越王印綬,名為漢朝的一個藩屬國,實則是與漢朝並存的獨立王國,這一切都要拜南嶺所賜。

古代中原農耕與北方遊牧之間的緩衝區,長期以來都是陰山山脈和燕山山脈,二者文化差異很大。如果把秦嶺搬到淮河流域,北方可能仍然是炎黃文化,南方可能就是巴蜀、湘贛、吳越文化並存。

從戰爭的角度來看,屆時南北的焦點可能並不在秦嶺,而是四川盆地。北方會試圖先佔據四川盆地,再想辦法居高臨下沿江東進。南方則會拼盡全力拿下四川盆地,這樣大致會平分天下,否則西邊沒有險要地勢,南方僅靠秦嶺依然是守不住的。

如果秦嶺淮河調換位置,歷史會發生什麼?

再說南宋與金簽訂《紹興和議》,如果秦嶺淮河互換位置,雙方的疆域範圍可能還會變化,秦嶺為界沒有爭議,淮河換到秦嶺的位置,南宋多半是守不住的,只能繼續後撤,以大巴山脈和秦嶺為界。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