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光祿大夫,柱國,左都督,明朝大臣的這些頭銜封號是什麼意思?

2021-12-24由 夜讀史書 發表于 歷史

對明朝歷史感興趣的讀者在查閱文獻資料時候往往會發現,明朝那些大臣的官名頭銜冗長且名目繁多,比如開國功臣李善長的官名頭銜為“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中書左丞相、韓國公”。“靖難”名將丘福的官名頭銜為“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中軍都督府左都督、淇國公”。那麼這些頭銜各代表什麼意思?如何看懂明朝大臣的各種頭銜封號呢?下面夜讀史書就來為大家一一解讀。

光祿大夫,柱國,左都督,明朝大臣的這些頭銜封號是什麼意思?

“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這些都是功臣封號。第一等封號為“開國輔運”,顧名思義只能開國功臣享有;第二等封號為“奉天靖難”,只有參加過“靖難之役”的功臣才有資格獲得;第三等功臣封號為“奉天翊運”;第四等功臣封號為“奉天翊衛”。承襲父祖爵位者封號為“欽承父(祖)業”。武臣加“宣力”,文臣加“守正”,功高者再加“推誠”。

“特進光祿大夫”、“特進榮祿大夫”為散官頭銜,這兩者品級皆為正一品。文官的散官頭銜共有42種,最高級別是特進光祿大夫,最低級別是將仕佐郎(從九品);武官的散官頭銜共有30種,最高級別也是特進光祿大夫,最低級別是忠顯校尉(從六品)。

光祿大夫,柱國,左都督,明朝大臣的這些頭銜封號是什麼意思?

“左柱國”、“右柱國”為勳號,理論上是因功而賜,而且只給予五品以上官員(武官為六品以上)才可以擁有。文官勳號共有11種,從高到底依次為:左柱國(正一品)、右柱國(正一品)、柱國(從一品)、政治上卿(正二品)、政治卿(從二品)、資治尹(正三品)、資治少尹(從三品)、贊治尹(正四品)、贊治少尹(從四品)、修正庶尹(正五品)、協正庶尹(從五品)。武官勳號共13種,從高到底依次為:左柱國(正一品)、右柱國(正一品)、柱國(從一品)、上護軍(正二品)、護軍(從二品)、上輕車都尉(正三品)、輕車都尉(從三品)、上騎都尉(正四品)、騎都尉(從四品)、驍騎尉(正五品)、飛騎尉(從五品)、雲騎尉(正六品)、武騎尉(從六品)。

光祿大夫,柱國,左都督,明朝大臣的這些頭銜封號是什麼意思?

“太師”、“左都督”這些頭銜是官職名稱,但官職名稱又分為虛銜和實際職務。太師理論上是最高職務,但一般都是給予文官的榮譽頭銜。比如著名的張居正被授予太師、太傅的官銜,但他的實際職務是建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兼吏部尚書。

同理,明朝初期設有五軍都督府(中軍都督府、左軍都督府、右軍都督府、前軍都督府、後軍都督府),每個都督府的最高長官是左都督和右都督,此時的左都督、右都督都是實職。但後來皇帝將兵權逐步轉移到兵部手中,五軍都督府成了虛有其名的機構,左都督、右都督這些職務逐漸變成給予武官的榮譽頭銜。舉例:一位武將的頭銜封號可以是奉天翊衛宣力武臣(功臣封號)柱國(勳號)特進榮祿大夫(散官頭銜)都督同知(名義地位,正一品)宣府總兵官(實際職務)。

參考文獻:《中國官制大辭典》、《明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