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殺伐果敢的秦昭王為何會尊范雎為叔父:恰當的時候遇到了恰當的人

2021-12-23由 烽火拾遺 發表于 歷史

範睢、蔡澤世所謂一切辯士,然遊說諸侯至白首無所遇者,非計策之拙,所為說力少也。——《史記·范雎蔡澤列傳》

司馬遷說:“範睢、蔡澤是人們所說的一代辯士,然而那些遊說諸侯直至白髮蒼蒼也沒遇到知音的,並不是計策謀略拙劣,而是使遊說獲得功效的條件不夠。”

殺伐果敢的秦昭王為何會尊范雎為叔父:恰當的時候遇到了恰當的人

可見,人的機遇是很重要的,范雎和秦昭王之間除了君臣關係,他們還有著不同常人的情誼在裡面,兩人更多的是惺惺相惜。

秦昭王尊范雎為叔父,並且用秦國的軍隊來為范雎報私仇,這在歷史上可是絕無僅有的。

我覺得有一句話可以形容秦昭王和范雎兩人之間的微妙關係,在恰當的時候遇到了恰當的人,成就了一段不一樣的歷史。

秦昭王的處境尷尬,為范雎的出場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

籠罩在外戚勢力陰影下的秦昭王

殺伐果敢的秦昭王為何會尊范雎為叔父:恰當的時候遇到了恰當的人

秦國的惠文王死後,嫡子秦武王繼位,秦武王四年,有力好戲的武王在與力士孟說舉鼎時折斷髕骨,不久死去。 年紀尚輕的武王沒有子嗣,此時王位懸空,成為了秦國統治集團面臨的重大問題,各系勢力亦展開了針對王位繼承的激烈鬥爭。

而秦昭王贏稷是秦惠文王的兒子,他的母親羋氏在惠文王時為“八子”,八子是秦國妃嬪的稱號,地位並不太高。當時昭襄王年紀尚輕,且在燕國為質子。燕國與秦相距極遠,中間又有趙、魏等國阻隔,較諸留守秦國或在三晉為質的公子而言,年輕的昭襄王並沒有什麼優勢。

但是羋氏有個厲害的同母異父弟弟——魏冉,他在楚系外戚中

“最賢,自惠王、武王時任職用事。” ——《史記·穰侯列傳》

殺伐果敢的秦昭王為何會尊范雎為叔父:恰當的時候遇到了恰當的人

由此可見,當初的形勢及其微妙,最後在兩朝元老魏冉的努力下,終於力挽狂瀾,一舉將贏稷推上了王位的寶座,成為了萬民叩拜的秦昭王。

此後,惠文後在此次政變中支援公子壯,都被魏冉一一平定。

這麼看來,秦昭王能夠當上這個大王,是完全因為他有個好舅舅的緣故,當然任何事情都是福禍相依的,既然這個大王是憑藉魏冉一己之功,那麼日後自然是看人眼色,仰人鼻息了。

所以,在秦昭王登上王位之後的40年,朝堂一直被宣太后和魏冉把持,他這個王做得著實有點窩囊,可是他又沒有反抗的資本和力量。

殺伐果敢的秦昭王為何會尊范雎為叔父:恰當的時候遇到了恰當的人

受盡凌辱,無奈遠走他鄉的落魄說客范雎

而我們再來看看這時候范雎是什麼處境呢?范雎是魏國人,本來他只是安分守己在魏國中大夫須賈手下做一名門客。一次他隨須賈出使齊國時,齊襄王看他能言善辯,覺得是一個可造之才,想拉攏他,就派人給范雎送去了十斤黃金以及牛肉美酒之類的禮物。須賈大怒,史書上說須賈認為范雎出賣了魏國的機密。

在我看來,就是嫉妒之心,面子上掛不住了,回國後巴拉巴拉,一陣添油加醋地彙報,相國魏齊大怒,叫門人打斷了范雎的肋骨,打落了他的牙齒。范雎裝死,門人就用草蓆包住他,丟在廁所裡。正好當時,魏齊正在宴客,賓客們喝醉了酒,輪番在他身上撒尿,故意侮辱他。

幸好得到同鄉鄭安平和秦國使者王稽的幫助,范雎才逃出魏國,來到了秦國。

殺伐果敢的秦昭王為何會尊范雎為叔父:恰當的時候遇到了恰當的人

同是天涯淪落人

其實,我們仔細揣摩一下這兩個人,一個是胸懷大志的秦國大王,一個是有謀略有膽識的魏國能人,可是兩人都鬱郁不得志。

秦昭王18歲登基,可是到了50多歲還不能親政,朝政被宣太后和舅舅魏冉一手把持著,過得萬分憋屈。

而范雎呢?感覺有點冤枉,啥也沒做,因為得到了齊襄王的青睞,卻引來無妄之災,差點丟掉性命。本來可能他只是想在魏國須賈手下做一個門客,不然的話,他當初就可以順水推舟,投靠齊襄王了。

然後樹欲靜而風不止,經過這番磨練,范雎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不被人欺負,只有站在權力的頂端,僅靠息事寧人是無法換來平安和諧的。

於是,范雎來到了秦國,兩個有著鴻鵠之志,同時又有著相似人生際遇的人相遇後,必然會做出不同凡響的事情。

殺伐果敢的秦昭王為何會尊范雎為叔父:恰當的時候遇到了恰當的人

內助秦昭王剷除外戚勢力

范雎來到秦國,此時的秦國,宣太后臨朝當政,魏冉出任相國,白起受魏冉保舉,出任秦國軍隊最高統帥。可見秦國就是宣太后和魏冉的天下。

而魏冉討厭說客,所以說范雎要想在秦國有所建樹,只能是投靠秦昭王。那麼,投靠秦昭王后最先要做的就是幫他剷除外戚勢力。這樣一來,既幫助秦昭王解決了心頭大患,自己又可以在秦國有了話語權。其實他的這個想法和秦昭王是不謀而合的,只是秦昭王一直苦於沒有一個好的契機,和得力的助手。

也許更重要的是秦昭王缺少一個正義的理由,畢竟宣太后為他收服了西戎義渠一族,這可是秦惠文王身前想做卻沒有做成的事。魏冉為他平定叛亂,外抵制了其他國家的侵襲。秦昭王清楚,要將這兩個人趕下政治舞臺,就需要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而且必須是由他人提出,那樣才變得名正言順。

范雎引用了《詩經》裡的話來說服秦昭王:

詩曰“木實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傷其心;大其都者危其國,尊其臣者卑其主。”——《史記·范雎蔡澤列傳》

殺伐果敢的秦昭王為何會尊范雎為叔父:恰當的時候遇到了恰當的人

之後范雎巴拉巴拉說了好大一通大道理,其核心思想就是:

① 魏冉雖然打下很多勝仗,但私心太重,用國家公器為自己謀私利,奪取了城地後便把好處歸入自己的陶邑;

② 任用權臣,最後的結果就是秦王被架空,是亡國的徵兆;

③ 即便能夠保住國家,不僅秦王的位置岌岌可危,甚至秦國還會改朝換代了。

聽到這裡,秦昭王便立即任命范雎為國相,並做出了一系列鐵腕手段:廢宣太后,把穰侯、高陵君以及華陽君、涇陽君驅逐出國都。

其實我們不難看出,秦昭王是完全有能力剷除外戚勢力的,只是他需要一個臺階而已。然而當時整個朝廷無人敢冒險,提出如此驚世駭俗的論調,故秦昭王自然也不好大刀闊斧,打破一片大好的和諧世界。所以當范雎提出這是事關秦國的存亡,以及秦國的國運之時,秦昭王終於找到了一個好的契機和臺階。

從此,秦昭王終於將權力牢牢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這種感覺真好!

提出有建設性的策略,助秦昭王成為了軍事強國

安內之後必定是攘外,范雎在軍事上也提出了一系列措施:

提出了“遠交近攻”的外交戰略

殺伐果敢的秦昭王為何會尊范雎為叔父:恰當的時候遇到了恰當的人

范雎提出的“遠交近攻”策略的核心思想就是:結交離秦國遠的國家,征服近鄰國家。從自己緊鄰開始逐步擴張,這樣便於管理。

所以他建議秦昭王先控制韓、魏兩國,因為韓國和魏國地處中原地帶,是溝通天下的樞紐。控制住這個咽喉要塞還可以威脅遠方的楚、趙兩國。要達到這一目的,應結交楚國和趙國。楚國、趙國依附了秦國,齊國一定恐懼,這時再和齊國交好。鄰近的韓國和魏國就不成問題了。

秦國在這個外交策略方針指引下,很快掌控了當時的局勢,為日後秦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范雎的“反間計”,引來了長平之戰的勝利,令趙國國力衰敗

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國發兵攻打趙國,圍攻長平,趙國派老將廉頗率軍抵抗。廉頗實施堅守防禦、避敵銳氣的正確方針,堅壁不戰,以逸待勞,疲憊秦軍。兩國進入了焦灼戰,如果長平之戰陷入持久戰,那麼秦國自然消耗不起。

殺伐果敢的秦昭王為何會尊范雎為叔父:恰當的時候遇到了恰當的人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范雎用了反間計,立刻扭轉了乾坤。范雎派人用千金(一金為黃金二十小兩)買通趙國人,讓他們散佈流言,說:“廉頗容易戰勝,他很快就要投降了。秦國最怕的是趙奢的兒子趙括來指揮趙軍。”

而這個訊息正好符合當時趙孝成王的心理。果然中計,他認為廉頗堅守不戰,有畏敵之心,於是下令派趙括去接替廉頗,結果趙軍在長平之戰中全軍覆沒。長平之戰後,趙國一蹶不振,從此失去了和秦國抗衡的資格。

所以,在范雎為相期間,他為秦昭王立下了無數功勳,秦昭王自然對他另眼相看。

結語:

范雎出身貧寒,但他審時度勢,不僅走上了事業的巔峰,也展現了他卓越的政治才能,不可否認,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重彩濃墨的一筆。

但是他睚眥必報的性格引來不少非議,我倒覺得范雎是真性情,畢竟來而不往非君子。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