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古代的中國人為什麼那麼熱衷於生孩子?

2021-12-23由 行話歷史 發表于 歷史

古代的中國人好像在生孩子的這件事情上格外的熱衷,不管孩子生下來是否能夠接受到良好的教育,甚至不管孩子生下來是否能夠有足夠的糧食養活,總之生就對了,好像這已經成為了一種印在骨子裡面的本能,而同時代的歐洲社會則基本不存在這樣的情況,甚至在羅馬,不婚主義以及不要孩子已經成為了一種主流。

那麼就很奇怪了,明明都已經窮的不行了,為什麼還要一直生孩子,而這些孩子甚至連個像樣的名字都沒有?比如我們熟知的朱元璋

古代的中國人為什麼那麼熱衷於生孩子?

朱元璋的原名叫做朱重八,上面還有朱重七等等等等,他的父親叫做朱五四,他的爺爺叫做朱初一,他的太爺爺叫做朱四九,不好聽的說,這哪是什麼人名字,根本就是在做算術題。

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進行探討。

1,這是一種顯示權威的方式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一句話,最無能的人,也總可以生幾個孩子來顯示自己的權威,不至於淪落到絕望的谷底。

古代的中國人為什麼那麼熱衷於生孩子?

在古代,從來沒有一個國家會像中國一樣強調尊卑有序,強調君臣父子,君父先天有權威,被統治的人則只能夠默默接受。雖然科舉制在隋唐時期就已經產生,之前也有過其他選拔制度,但是對當時佔據全國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來說,這就是一個看得見但是摸不著的天梯,雖然那頭能夠直通雲霄,但是自己卻無法在這階梯上面落腳。

這些人會受到來自社會各個階層的壓迫,無論是家庭內部的父母還是打工的地主,甚至是市井的潑皮無賴,都可以凌駕在他們之上,而這些沒有什麼上升渠道的人只能向下進行發洩,那麼這種渠道就是生孩子,這些孩子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父母的壓迫品。

古代的中國人為什麼那麼熱衷於生孩子?

朱五四就是這樣的一個典型,雖然他在外面任人欺辱,即使被人打一巴掌也不敢還手,可是在家裡朱五四卻是一個說一不二的主,任何來自於子女以及妻子陳氏的反抗都會招來一頓毒打。透過這樣的方式,我國古代的絕大多數底層群眾在自己的心中找到了某種平衡,讓他們能夠在尊卑之間“遊刃有餘”,同時這也是一種宣洩的渠道。

2,娛樂文化活動的缺失

中國古代的絕大部分人口都被嚴格限制在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面,終其一生都是早出晚歸,每天的生活基本上是一成不變的,當然也有變化,比如不時出現的各種名義的稅收。他們基本上不可能接觸到任何新鮮的事物。

古代的中國人為什麼那麼熱衷於生孩子?

可以說,這是一種類似於“圈養”的方式。古代政體在很長的時間內是不允許人們隨便外出的。比如元朝的規定:

諸夜禁,一更三點,鐘聲絕,禁人行。五更三點,鐘聲動,聽人行。

晚上八點到早上六點,是不允許出門的,違規的代價是“笞二十七”。在明朝初期想去別的地方,必須和官府報備獲取許可證,而在這期間你所在裡的里長也會經常去你家,不是為了慰問,是防止你超時或者跑了。

另外普遍的低文化水平又決定了這些農民的娛樂方式及休閒方式普遍比較低俗化,不可能像文人儒生一樣看看書,寫寫字,畫畫畫就滿足了自己的休閒需求,對於他們而言,較為直接的體力勞動更能讓他們滿意。

3,古代人們的生存方式及生存環境

中國古代的宗族觀念非常強,而在底層人民中尤甚。朱元璋在起義之後跟著郭子興,稍微有那麼一點點成就,第一件想到的事情就是趕快再尋找一下自己的宗族,他隱隱約約記得父親和他說他們那會是從南京跑回來的,他去尋找,雖然只有幾家姓朱的破落戶,但是他依然非常高興。

古代的中國人為什麼那麼熱衷於生孩子?

中國古代的法制一直十分不健全,人治貫穿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始終。倒不是說歷朝歷代沒有法令,只是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就有所不同了,一是除了初代皇帝和偶爾幾個有作為的,其他皇帝很難嚴格的實施,二是一直以來就存在皇權不下縣的情況,基層一般都是宗族鄉紳引導的自治。

那麼久而久之,這就促成了依靠自身力量來解決問題的慣例,而成本最低,同時凝聚力最好的方式就是生娃,增加人口。在秦國商鞅變法的內容之中,有一點就是禁止各個宗族之間的械鬥,而這種情況,無論在之前還是之後,其實都是非常的普遍的。

古代的中國人為什麼那麼熱衷於生孩子?

而生存環境同樣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我國絕大部分地區都是季風性氣候,這種氣候和歐洲的海洋性氣候相比較最大的特點就是“陰晴不定”,旱的旱死,澇的澇死。我國古代的自然災害發生的十分頻繁,大大小小數不勝數。

古代的中國人為什麼那麼熱衷於生孩子?

晚清直隸地區

根據上圖我們大概可以窺探一二。這種災害頻發的情況一方面會對人口數量造成極大的削弱,另一方面又形成了只有抱團,才更加容易存活的情況,那麼人口的絕對數量就是血脈能夠延續下去的必要條件。

4,徭役制度的長期存在

除了普遍繁重的稅收以外,古代的中國人民仍然會受到其他制度的剝削,這就是一直以來長期存在的徭役制度,它透過無償的方式向各個階級的群眾徵收勞動力。而且徭役制度涉及的人群非常的廣泛,大部分時期包括15到60歲的所有男丁,甚至在某些特殊時期,即使是婦人,也被強制參加勞動。

東晉,十八人出一運丁。

古代的中國人為什麼那麼熱衷於生孩子?

唐代的徭役制度規定,

丁男每年服役20天。

乍一看好像根本不長,問題在於實際執行中只多不少,甚至很多時候以月,以年來進行計算,秦朝的滅亡中就有這個原因。大量的抽人這就使得剩餘的勞動力非常不足,南北朝時期甚至有很多耕地被撂荒,原因是沒有勞動力來耕種。

另外在很多時期,即使去參加徭役,所有的花費是需要自己帶去的。比如蒙古的軍役制度就規定軍卒的服役期間所需要的一切用度都需要自備,如果家裡面孩子少,可能去服役除了帶走勞動力,也帶走了這個家庭所有的老底。

總結

到清朝時期,乾隆左右我國的人口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峰,據測算在四億人口以上,這個資料是所有歐洲國家都不能想象的。當然人口問題在當時乾隆其實也已經有所注意,只不過他沒想法也沒能力進行大範圍的干預,這些勞動力一方面造成了清朝盛世下面的飢餓,但也給我們的人口紅利打下了基礎。

參考資料

《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中國人民大學張宏傑

《飢餓的盛世》——中國人民大學張宏傑

《中國封建徭役制度史》——貴州財經大學趙圓

《明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