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饒陽出了一個易學大師

2021-12-19由 家在河北 發表于 歷史

劉元龍(1669——1736)字凝焉,饒陽縣南關村人。清代易經大師。著有《先天易貫》共五卷(現藏於北京博物館),《四庫提要》曾錄其書。

自幼聰穎,樂學善讀,終日手不釋卷,熟讀《四書》《五經》, 尤喜《周易》。少中童生,詩詞立意開拓,經文流水通達,且通卦交之機,鄉鄰以為其有“神童”之資。後鄉試中第,薦為書吏,奮發進取,幾有升遷。後值康熙晚年倦政,吏治腐敗,其見官場汙濁,辭官返鄉,專研易經。

回鄉後,劉元龍淡泊名利,專致耕讀。曾在家中開辦義塾,為鄉鄰子弟開蒙教讀。鄉中均尊稱其為先生。期間,遍研易學名著,漸有大成,尤精於象理。凡有慕名前來切磋問卜者,劉元龍必悉心而對,來者無不誠服應驗。後聲名鵲起,講學之邀漸多。

康熙末年,劉元龍數度講學於南方,“三吳問學者比肩門下”。因其暫居於恆山附近,故學生們都稱其為“恆山先生”。有詩日:“世間誰人通易理,梅花四柱有恆山。”

雍正元年(1723), 因其勤學善思、德性純良,詔舉孝廉方正。饒陽、安平一帶紳士行文呈請於有司,薦其為官,元龍上書“辭焉”,稱己無出仕之意,唯存山野之志。士子文人贊其有“五代清流之遺風、陶公悠然之存韻”。此時,劉元龍已逾古稀之年,仍手不釋卷,講易不輟。更不顧年邁,遠赴江南云溪講學,“弟子鹹多”。

雍正初年,其易經專著《先天易貫》付梓。該書共5卷。歷時二十餘年,前後數次增刪補改。前3卷皆闡明象數理氣之原,以自然為道,順道而生象,象演道而有數,闡明象理、數、象均源自自然,告誡後世順時、順勢,以自然之根本,生萬物之繁茂,進一步闡述了中華文明的代表思想——“天人合一”; 後2卷主要解說卦象錯變之意,他獨闢蹊徑地研究出:易經初由八卦演變成六十四卦,層層推廣,便多至無數,大至無窮,“是故闔戶謂之坤,闢戶謂之乾,一闔一闢謂之變”,盡“精微”之志。

該書問世一呼,應者無數。皇家御製《四庫提要》著錄其文。直隸制府孫公見其書,仰羨無比,具禮請見,並以“好學深思”四字相贈。觀察使貢公也多次登門拜訪,談經論道,“講論竟日”,並以“篤學純儒”四字相贈。

雍正八年後,劉元龍有感於生者如斯,遂閉謝俗客,專注治學,日漸精進。相傳劉元龍某日夜觀天象,查不日有蝗災將至。因念百姓貧苦,設法相救。設清水、畜草於村外,以法驅蝗,保饒陽方圓數十里倖免蝗災。是年直隸災重絕收,唯饒陽境內倉廩殷實。鄉鄰感念其恩,紛以財物相贈,元龍嚴拒。

乾隆元年(1736) 六月二十六日,卒於書房。送葬者百千計。其學生尊諡其為純靜先生,並立碑。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