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秦始皇陵為何不敢開啟?用核磁掃描後,德國專家:危險,不能開

2021-12-18由 農村小夥梁仔 發表于 歷史

在中國歷史上,歷代的君王之墓都是一個大寶藏,任何一個人或者組織能夠挖掘一個帝王的陵墓,那麼收穫都將是巨大的。

對於現代考古學來說,君王墓也是瞭解歷史發展走向的最好方式。

秦始皇陵為何不敢開啟?用核磁掃描後,德國專家:危險,不能開

特別是一些在歷史上很有爭議的皇帝身上,要是能夠找到他們的陵墓,並且進行合理的發掘和保護的話,那麼就會得到許多有用的資料。

秦始皇陵,就是這樣的一個存在。

秦始皇作為歷史上有名的皇帝,他的一生波瀾壯闊,開創了一個嶄新的時代,讓後世的無數人都位置景仰。

秦始皇陵為何不敢開啟?用核磁掃描後,德國專家:危險,不能開

或許在很多人眼裡,秦始皇都是一個暴君,用最嚴厲的刑法來統治各國的民眾,用統一的法度來讓所有人都服從。

然而在考個學家和歷史學家眼裡,秦始皇絕對是一個神蹟般的存在。

秦始皇陵為何不敢開啟?用核磁掃描後,德國專家:危險,不能開

作為安葬秦始皇的陵墓,在經歷了兩千多年的風雨洗禮之後,還是能夠屹立不倒,儘管有許多的人想要開啟秦始皇陵,盜取其中的寶貝,然而無數次的嘗試都是以失敗告終。

即便是在現代科技如此發達的情況之下,還是不敢去開啟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為何不敢開啟?用核磁掃描後,德國專家:危險,不能開

甚至連德國的專家在用核磁掃描之後,都極力阻止大家去開啟秦始皇陵。還表示:危險,不能開!

這裡面到底是因為什麼樣的原因呢?

秦始皇陵為何不敢開啟?用核磁掃描後,德國專家:危險,不能開

第一個原因:出土的文物不易儲存

由於秦始皇陵是一個封閉的空間,裡面的很多隨葬品都經歷了千百年,早已經習慣皇陵中的環境,包括空氣、水分等等,如果貿貿然與外界接觸的話,這些既定的環境就會遭到破壞,而這些隨葬品就會因為環境的改變而失去原來的樣子。

類似的案例就曾經出現過。

明定陵是明代皇帝朱翊鈞(年號萬曆)的陵墓,在1956年-1957年期間,中國的考古工作者就對定陵的地下玄宮進行了保護性發掘,而此後有關部門又對出土文物進行修整,並且修葺了地上的古建築。

1959年的時候,中國政府就在原址上修建了定陵博物館。

然而,後面的事情卻變得有些不可控,由於人為的破壞和管理上的疏漏,定陵的出土文物很快就風化了,成為中國考古史上的最大悲劇。

正因為有了這樣的前車之鑑,所以後來的考古學家在發掘古墓的時候都會加倍小心,避免再次發生類似的事件,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而秦始皇陵由於年代久遠,想要挖掘的話就必然牽扯到更多的保護性難題。

就目前已經出土的秦始皇陵兵馬俑來看,很多兵馬俑的表面都已經被風化,再也不是當初修造時的模樣了。

第二個原因:發掘的過程充滿了危險

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發現,震驚了全世界,世界上的很多科學家都齊聚秦始皇陵,想要一窺秦漢時期的盛景。

德國的一群科學家帶著先進的儀器也加入了考察的隊伍,在透過核磁掃描之後,他們發現秦始皇陵的更深之處存在著大量的汞元素,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水銀。

聯想到《史記》中的記載“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因此人們在針對要不要開啟秦始皇陵充滿了疑懼,擔心在開啟皇陵之後,大量的水銀外洩,會破壞周邊的自然環境,這樣的話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皇陵裡面除了水銀之外,還存在著許多精妙的機關,假如在沒有相關圖紙的情況下,強行進行發掘的話,可能會面對各種暗器的殺傷,這樣勢必會造成的人員傷亡,損失必然將會是非常地巨大。

與其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去發掘可能一個存在極大破壞性的秦始皇陵,還不如讓其安安靜靜地躺在驪山腳下,接受世人的萬世瞻仰。

小結

發掘埋藏在地下的文物雖然能夠給我們帶來很多有用的資訊和資料,但是如果不能夠好好地保護的話,還不如先暫時擱置一段時間再說,等到我們的技術手段更為先進的時候再進行考古和挖掘工作。

如果陵墓裡面本身就存在著巨大的危險,就更沒有必要去驚擾古人的清夢了,大家說是嗎?

參考資料《史記》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