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魏徵有沒有擔任過大唐的宰相?

2021-12-18由 那山悅讀 發表于 歷史

每個朝代官品制是不同的,真正在行使宰相職權的部門,在每個朝代每個皇帝時期也不一樣。

比如西漢時期的宦官石顯,在漢宣帝時任中書僕射,漢元帝親政後,“以其久典樞機,中人無外黨,遂委以朝政,事無大小,俱為所決”。而韋玄和匡衡為相期間皆畏懼石顯,因此政出中書省,宰相則形同虛設。再以民國為例,蔣介石退野之後,又復出當了委員長,總統也就成了虛 位。

魏徵有沒有擔任過大唐的宰相?

唐朝的官品制大致是這樣的: 太師、太傅、太保,是“三公”正一品,不掌實權。正二品,尚書令(一人),侍中(二人),中書令(二人),掌管三省。從二品,尚書左、右僕射(各一人)。正三品,六部尚書(各一人),門下侍郎(二人),中書侍郎,御史大夫(各二人),各管六部。從史書上看唐朝一般是正二品、從二品的官員在行使宰相的職權。

從唐朝名相來說,房玄齡和杜如晦是大唐名相的開端,但他倆主要的功績,是協助李世民征戰四方,參與策劃玄武門之變,奪取政權的首席謀士,然後是成就“貞觀之治 ”添磚加瓦的良臣,這也是“房謀杜斷”的由來。當然還有長孫無忌,他是太宗時期的第一任宰相。不過,長孫無忌過多的參與到宮廷鬥爭,因此,他的行為對於大唐政權的穩定發展來說,破壞性遠大於建設性,所以後世對他的歷史評價亦遠不如房杜二人。

而貞觀之治時期,房杜二人在選拔人才、制定法度等方面,為盛唐崛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可以說房杜二人是大唐良政的開始。舊唐書評價房玄齡曰:“明年,代長孫無忌為尚書左僕射,改封魏國公,監修國史。既任總百司,虔恭夙夜,盡心竭節,不欲一物失所。聞人有善,若己有之。明達吏事,飾以文學,審定法令,意在寬平。不以求備取人,不以己長格物,隨能收敘,無隔卑賤。論者稱為良相焉。”

魏徵有沒有擔任過大唐的宰相?

他倆越是位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越是心有岌岌之危。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房杜二人皆飽學遠見之士 ,所以他們深知‘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的道理,自然也會旁生出范蠡文種之憂。這種憂慮表現在執政方面,就不免存在有些顧慮重重,唯上視聽,缺乏銳意進取的精神。因此,唐太宗見他們這般唯諾之態,也時常有心生不滿之處。

再說說魏徵擔任過的官品職位:光祿大夫、太子太師,鄭國公 ,是正一品。侍中,掌管門下省,參與政事,行使宰相職權,是正二品。諫議大夫、檢校尚書左丞,協助尚書省,副宰相職能,是正四品。

魏徵有沒有擔任過大唐的宰相?

如上所述,魏徵曾執掌過門下省,又協助過尚書省,因此他是正兒八經的宰相。再說唐朝實行的是”群相制“,也就是說並不是哪個省的尚書令,中書令,或者侍中就是正宰相,而是說他們在名義上都是宰相。只不過根據不同情況,不同時期,不同應對,皇帝才會選擇倚重哪個省。因此,哪個省的長官就能行使宰相的職權。

我比較欣賞宋朝范仲淹的名言:“不為良相,但為良醫”的價值觀。

魏徵有沒有擔任過大唐的宰相?

縱觀而論,房謀杜斷為唐太宗謀取天下堪稱功蓋當世,但是在國家治理方面,他們對自己設身遠害的顧慮過多。因此相形而下,魏徵即是名相,也是名醫。他不畏刀俎,犯顏直諫,為初唐形成強大的糾錯機制,為盛唐樹立政治倫理的典範而論,這種價值觀,足以流芳百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