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隴中官道平襄道

2021-12-18由 土豆洋芋馬鈴薯說故事 發表于 歷史

歡迎關注並轉發

西漢霍去病西征與匈奴作戰時,在隴西郡境內沿著渭河西行,這條道路為漢道的南路。當時還需要有一條從京城經天水郡西去的道路,於是便開闢出一條從長安出發,西越隴山,經成紀(今靜寧南)、略陽(今秦安)達於天水郡治平襄(今通渭),再到金城(今蘭州一帶)的道路。這條道路在秦朝馳道的基礎上修築,後代稱其為“平襄道”。

平襄道大多修在山上,其東段由今通渭東行,穿東峽口,經碧玉鎮,再上山,經秦安縣王家鋪,下山後經郭嘉鎮達於秦安,到今靜寧或天水。其西段由平襄開始,沿著牛谷水北岸行進,經今五星川、新店子、舊店子,上史家山,行約十多公里,下山後過牛谷水,到坡兒川,翻何家大山到馬營鎮,西上野狐山,沿山樑經今安定區查園鄉東。到紅土窯後,下山過東河,再上山沿山脊北行,經安定東面山巔,到達漢代天水郡屬國都尉治所一一勇士縣滿福(今安定區巉口鎮)。於今巉口林場附近上車道嶺,經今榆中縣甘草店東面山樑直到榆中縣青水驛東面山樑下山,下山後沿著黃河南岸川地北行,到達漢勇士縣城(治今榆中縣北),亦可西北行經今蘭州地區,西達河西四郡。

因平襄道大部分開拓在山脊之上,步騎行進約需十天方達於男士縣城。古道遠望像一條淺溝,據民間傳說,孫悟空大鬧天宮時,與二郎神楊戕大戰,孫悟空被楊趕下天宮,哮天犬緊追不捨,它項上的鐵繩將山脊拉開了一道場溝,這條壕溝就是平襄道,沿途烽燧由楊戩戰靴中傾倒出的土堆積而成。

東漢光武帝建武八年(32年),劉秀西征割據隴右的隗器,派來歙向西征討,再度開拓平襄道,經今定西市轄區的部分路段改由山腳下行進。

西通河西、東去長安的平襄道自開拓以來,一直是隴中的一條重要官道。宋代與西夏及吐蕃的茶馬互市須經此道,宋朝政府為了保證這條道路的暢通,還在沿途修築了許多“護耕堡”,並派“弓箭手”駐防(《續資治通鑑長篇》卷四六○)。

清道光年間,通渭縣知縣屠海泊見馬營至坡兒川之間的山路崎嶇,遂倡議將道路改從馬營石峽透過,並帶頭捐俸,發動紳民出資,變羊腸小道為坦途紳民於馬營峽口菩薩樓下立《青天屠大老爺創修石峽道路碑記》,以記其事。同時,屠海泊還主持拓寬了從坡兒川到史家山的一段道路,並在路邊立有石碑一通,上書“周道如砥,正路常通”。

隴中官道平襄道

通渭縣馬營鎮石峽菩薩樓

1931年所修的華(華家嶺)雙(陝西風縣雙石鋪)公路馬營至天水段即由平襄道拓築。1985年修的紅(定西紅土窯)馬(營)公路也由平襄道山腳下通行,全長26。1公里,比繞華家嶺縮短21。5公里。進入21世紀後,修築的天巉三級專用線(310國道)與巉柳高速公路的一段亦沿當年的平襄道開拓。至此,平襄古道通途坦蕩,永為康莊。

隴中官道平襄道

天巉公路

感謝您的閱讀,您的關注是對我最好的支援鼓勵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