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吳三桂明明可以臣服大順,為什麼偏偏降清

2021-12-16由 文史印象 發表于 歷史

導語:吳三桂降作為明末清初舉足輕重的政治人物,決定了明亡後中國政權的歷史走向,當時吳三桂領兵于山海關,腹背受敵,必須投靠大順政權或清朝中的某一方,眾所周知,吳三桂最後選擇了清朝,那麼吳三桂做出這一選擇,真的衝冠一怒為紅顏嗎?

吳三桂明明可以臣服大順,為什麼偏偏降清

明光宗時期,民族矛盾加劇,百姓賦稅嚴重,崇禎帝大力剷除閹黨,任用東林,以致於朝廷不能收取工商稅,加徵百姓賦稅,以支援軍事行動。

在位期間全國範圍內天災不斷,人民生活貧困,國內爆發農民起義,關外又有滿清政權虎視眈眈,覬覦中原,明王朝內憂外患,處於奄奄一息的狀態。

1644年,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攻破明都城,崇禎皇帝於景山自縊,大明王朝覆滅。

此時,吳三桂正統兵遼東阻擊清軍入關,1644年3月5日,崇禎帝加封吳三桂為平西伯,命吳三桂火速領兵回援京師。

3月22日,吳三桂軍隊行至河北玉田一帶,得知崇禎帝亡國的訊息,吳三桂因失去靠山,不知去向何處。

此後一個月,吳三桂在李自成大順政權和清政權之間徘徊,不知如何抉擇。

後來,吳三桂最終還是選擇投降清政府,因此,

吳三桂成了明清之際爭議性極大的人物,其1644 年投降於清一事,在史學界裡是備受爭議。

吳三桂明明可以臣服大順,為什麼偏偏降清

吳三桂鍾情陳圓圓表演

一、與大順政權決裂

明末清楚著名詩人吳偉業做有《圓圓曲》一詩,認為吳三桂降清是“

一怒衝冠為紅顏

”,為報愛妾陳圓圓被霸佔之仇,這一觀點被世人接受,當做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廣為流傳。

陳圓圓明末江蘇武進人,長相甜美,被評入“秦淮八豔”。 崇禎末年,陳圓圓被吳三桂納為妾。

1644年,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攻破明京都,手下大將劉宗敏搶佔了陳圓圓,吳三桂怒火中燒,故引清兵入關。

近代以來,史學家對吳三桂投清原因爭議不斷,否定了作為一個軍事世家的吳三桂為一愛妾投降清軍的觀點,認為由於李自成對吳三桂的招撫策略不當造成的。

農民軍攻克北京之時,李自成下令:

“敢有傷人及掠人財物婦女者殺無赦

。”不過,沒過多久,大順軍不能自我約束,在北京內實行追贓助餉政策。

吳三桂明明可以臣服大順,為什麼偏偏降清

大將劉宗敏負責辦理此事,拷掠晚明京官,大肆抄家,依據官員品級規定助餉額,數額巨大,明官員一旦不予滿足,則嚴刑拷打,北京城城氣氛逐漸凝重,人心惶惶。

在北京的吳氏一家亦不能倖免,遭受強擼之禍,吳三桂本已遭受滅國之禍,愛妾被奪,此事件後對吳打擊雪上加霜。

在吳三桂欲投降大順政權之際,農民軍做法引起吳三桂不滿,面對家國仇恨,

徹底摒棄了投降大順政權。

吳三桂率5萬大軍中途折反,進入山海關,李自成則親率大軍20萬進行追擊,

1644年4月21日,李自成與吳三桂軍在山海關遭遇,引發戰爭,4月22日,吳軍不敵,向清軍求援。自此,

吳三桂倒向清政府

本章小結:李自成農民軍在招降吳三桂之際,不能顧全大局,善待吳氏一家,反而嚴刑相逼,追贓助餉,激化吳三桂對大順的仇視心態,不得不說,李自成沒有約束好部下,成失敗根源。

吳三桂明明可以臣服大順,為什麼偏偏降清

吳三桂降清

吳三桂拒降李自成以後,在來降的路上中途折返,大順政權變撫為剿,李自成攜帶其父吳襄北上追擊,脅迫吳三桂投降。

吳三桂面對父親被挾持,拒順決心依然雷打不動,甚至做出了與父決裂的決定“父既不能為忠臣,兒安能為孝子乎。兒與父訣,請自今日,父不早圖,賊雖置父鼎俎傍以誘之,桂不願也。”

這份決裂信有吳三桂保護其父的意願,但顯然,吳三桂絕無可能再次向大順投降。

吳三桂鎮守遼東之時,其舅祖大壽已叛明,在滿人的詔令下,多次招撫吳三桂投降,許以高官厚祿,吳三桂堅辭不就。

如今,吳三桂腹背受敵,又無法與南明小朝廷取得聯絡,

與清朝結好,成為他唯一的選擇

1644年4月5日,吳三桂致書多爾袞,

“三桂受國厚恩,閥斯民之罹難,拒守邊門,欲興師問罪,以慰人心,奈京東地小,兵力未集,特泣血求助……乞念亡國孤臣忠義之言,速選精兵,直入中協西協,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門,滅流寇於宮廷,示大義於中國,則我朝之報北朝者,豈惟財吊,將裂土以酬,不敢食言。”

吳三桂明明可以臣服大順,為什麼偏偏降清

吳三桂銅像

吳三桂以明孤臣的身份派部下郭雲龍、楊坤、孫文歡請清兵入關,吳清聯軍在山海關以“復君父之仇”的旗號,擊敗李自成農民軍。

請神容易送神難,山海關戰役後,各種軍事力量發生急劇變化,多爾袞控制住吳三桂,假以高官厚祿收買,清兵入主京師後,明遺臣紛紛投降,吳三桂雖不願為多爾袞控制,但勢單力薄,難以與清軍爭鋒,最終臣服清朝,清政府特許其藩王爵位。

清人陳碧城曾詩云:

全家白骨卻灰寒,饒偉峨眉匹馬還;

妬婦駭兒並珍惜,衝冠未必為紅顏。

本章小結:吳三桂同李自成政權具有國仇家恨,李自成政權對明大臣追贓助餉、嚴刑相逼,引武以吳三桂為代表的地主階級的矛盾,迫使他棄順投清。

吳三桂降清影響

話說時勢造英雄,英雄亦造時勢,吳三桂降清清直接影響了明亡後中國歷史去向,清朝藉助吳三桂的軍事才能聯合清將,迅速平定大順政權及南明小朝廷,穩定了國內局勢。

清朝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少數民族政權統治中原的王朝。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吳三桂被當賣國投敵的罪魁禍首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如今看來,當時的戰役是幾方勢力在中國區域進行的一場權利爭奪戰,無所謂哪一方主權,自然算不上賣國投敵。

吳三桂明明可以臣服大順,為什麼偏偏降清

結語

如果李自成政權不激化階級矛盾,不逼迫吳氏家族,吳三桂覺不會輕易投降對峙十幾年的敵對勢力。

明亡後,吳三桂腹背受敵,勢單力薄,必須依賴於一方勢力,方能自保,但李自成政權偏偏將其逼迫於對方陣營,造成日後戰敗,這不得不歸咎於李自成治軍不嚴,手下將領目光短淺。

對於吳三桂來說,以當時的政治形式,無論從自身利益出發,還是為報家仇國恨,引清兵入關是最恰當的選擇。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