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古時的城牆外為什麼不選擇修成斜坡?那樣不是更好抵禦外敵嗎?

2021-12-16由 明月覓飛燕 發表于 歷史

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在古時候,城外基本上都是平地,既然是為防禦敵人而建,那修坡就比修平地更難,也增加了敵人攻城的難度。

那麼為什麼古代人在建造防禦工程時,不把城外的土地修成斜坡呢?要是修得很陡的坡度,對防禦有多大幫助?

古時的城牆外為什麼不選擇修成斜坡?那樣不是更好抵禦外敵嗎?

可是為什麼千百年來,古代人經歷了千百次戰爭,而我們卻不曾想到?

並不是古人沒想到,而是今人有點想當然。

古老的人工建造的城市,越是重要的城市,其城牆往往越高。伴隨著城市建設技術的發展,人們設計建造的池塘也水漲船高。許多儲存下來的城池,雖然歷經千年風雨洗禮,卻依然屹立不倒。這座城的牆往往高而厚,很難攻破。但城外的土地,幾乎總是平坦平坦的。幾乎沒有專門為所謂的防禦而建造的坡道。

古時的城牆外為什麼不選擇修成斜坡?那樣不是更好抵禦外敵嗎?

第一個原因是,即使在古代科技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大部分的城池戰役,即使把城牆修成斜坡,戰役的意義也確實有限。

從理論上講,修城牆外地的坡度,攻城部隊攀爬的難度增加,防禦效果確實可以提高,但是城池戰的勝負關鍵,不在於“城牆外有無坡度”。甚至在冷兵器時代,中國古代的攻城器,都是突飛猛進的。例如戰國時期常使用的“雲梯”,發展到魏晉時期,已成為由六輪車驅動的大傢伙,主梯上有兩個輪子,可以滑過城牆。唐朝起這個“大傢伙”,更有輪軸聯接的折折,四周還有牛皮護具,衝擊一代又一代。

古時的城牆外為什麼不選擇修成斜坡?那樣不是更好抵禦外敵嗎?

若守城方,在城池外,建斜坡,不論正梯形,或倒梯形。曹操見了以後,都很高興。由於若為正梯形,即使沒有其他攻城兵或器械,豹騎也能直接衝上對方的城樓,一刀砍死。若呈倒梯形,曹操的土工兵部隊,直接在城牆下挖掘地道,十分安全,完全不用擔心上面有人拿箭射自己當兔子。

其實,攻城雙方曾經數不勝數,無奈地地面對著“城高池深”,希望在城牆外建一道斜坡,讓自己計程車兵可以藉助斜坡直接衝上去,攻向城中。

古時的城牆外為什麼不選擇修成斜坡?那樣不是更好抵禦外敵嗎?

但在空曠的城外,只要進入對方射程之內,就是不斷的用人命去填,去爭取突破的時間和機會。架設的雲梯一再被推倒,攻城兵被滾石砸中,熱油燙傷。

除人力外,物質和財政資源也完全無法支援此類工程的實施。古時候,建築材料的價格非常昂貴。

如我們所知的石灰,這是建造陵墓和宮殿常用的材料,一般人根本用不起,要不然古代的人們怎麼會住在普通的土屋裡呢?

古時的城牆外為什麼不選擇修成斜坡?那樣不是更好抵禦外敵嗎?

就職業而言,石灰是商周秦漢時期常用的建築材料,西漢時期出現了三合土,用石灰、黃土和沙子混合而成,南北朝時期又出現了糯米泥,這種建築材料一直延續到元明清。

而且糯米漿料這一建材的製作工藝非常複雜,它的主要材料有糯米、石灰、藤桃汁、河砂等,有時甚至還需要加入蛋白和動物血液。

古時的城牆外為什麼不選擇修成斜坡?那樣不是更好抵禦外敵嗎?

在古代經濟條件下,這裡面的每一種材料都是非常昂貴的,如果用它來建造一個“斜坡”,那就沒有什麼價效比可言了。

首先不說這個“斜坡”是否能完美地抵抗敵人的攻擊,很有可能在建造完成之前就把國庫虧空了,等到敵人真的來了,再也沒有多餘的資金來消耗用於戰爭的各種物資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