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娛樂——麻將

2021-12-16由 click小夢 發表于 歷史

一種漢族發明的益智遊戲,麻將類娛樂用具,用竹子、骨頭或塑膠製成的小長方塊,上面刻有花紋或字樣,每副136張。四人骨牌博戲,流行於華人文化圈中。不同地區的遊戲規則稍有不同。麻將的牌式主要有“餅(文錢)”、“條(索子)”、“萬(萬貫)”等。在古代,麻將大都是以骨面竹背做成,可以說麻將牌實際上是一種紙牌與骨牌的結合體。與其他骨牌形式相比,麻將的玩法最為複雜有趣,它的基本打法簡單,容易上手,但其中變化又極多,搭配組合因人而異,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一種最能吸引人的博戲形式之一。

麻將起源

01

麻雀牌起源說

麻將牌又稱麻雀牌、麻雀兒牌,本是江蘇太倉“護糧牌”。有關資料記載,在江蘇太倉縣曾有皇家的大糧倉,常年囤積稻穀,以供“南糧北調”。糧多自然雀患頻生,每年因雀患而損失了不少糧食。管理糧倉的官吏為了獎勵捕雀護糧者,便以竹製的籌牌記捕雀數目,憑此發放酬金,這就是太倉的“護糧牌”。這種籌牌上刻著各種符號和數字,既可觀賞,又可遊戲,也可作兌取獎金的憑證。這種護糧牌,其玩法、符號和稱謂術語無不與捕雀有關。

娛樂——麻將

02

葉子格戲起源說

明朝名為萬餅條(或“萬秉章”)的人在“葉子格戲”的基礎上創造麻將,以自己名字“萬、餅、條”作為三種基礎花色。

娛樂——麻將

03

馬吊牌起源說

有人說,麻將牌是由馬吊牌、紙牌發展、演變而來的。而馬吊牌、紙牌等娛樂遊戲,又都與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娛樂遊戲——博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甚至是“血緣”關係。現在流行的棋、牌等博弈戲娛,無不是在博戲的基礎上發展、派生、演變而來的。

娛樂——麻將

麻將術語

麻將應對的五種標準狀態,是“吃”、“碰”、“槓”、“聽”、“和”。在正式比賽中,五種狀態的官方語言都是漢語,包括國際比賽。

如任何一位選手手中的牌中的兩張再加上上家選手剛打下的一張牌恰好成順子,他就可吃牌。

如果某方打出一張牌,而自己手中有2張以上與該牌相同牌的時候,可以選擇“碰”牌。碰牌後,取得對方打出的這張牌,加上自己提供的2張相同牌成為刻子,倒下這個刻子,不能再出。然後再出一張牌。“碰”比“吃”優先,如果你要碰的牌剛好是出牌方下家要吃的牌,則吃牌失敗,碰牌成功。

其他人打出一張牌,自己手中有三張相同的牌,即可槓牌。分明槓和暗槓兩種。

當你將你手中的牌都湊成了有用的牌,只需再加上第十四張便可和牌,你就可以進入聽牌的階段。

和(胡)

四位玩家誰先和牌誰為勝利。具體視比賽詳細規則而定。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