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清朝花費巨資建設的海軍人才,甲午戰爭後,這些人幹嘛去了?

2021-12-16由 文史淺聊 發表于 歷史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面對來自海上的威脅,大清王朝也感受到殖民國的強大。經過兩次鴉片戰爭,加上沙俄在北方虎視眈眈,獲得大量領土後的沙俄依舊不滿足。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李鴻章等人發起了洋務運動,為實現晚清中興做出了努力。隨著洋務運動的發展,晚清也開始組建自己的海軍。而裝備可以從國外購買,自己也能生產一些,但人才的建設才是關鍵。

清朝花費巨資建設的海軍人才,甲午戰爭後,這些人幹嘛去了?

為了培養新的人才,掌握新的武器裝備的使用,以及戰爭的指揮等。清朝派出留學生,讓他們前往歐洲學習。為的是有一天,他們能回來報效祖國。1873年,沈葆楨向清廷建議,派出海軍留學生,去學習歐洲先進的技術和經驗。這得到李鴻章和左宗棠等人的贊同。1877年,清朝第一批真正的海軍留學生,開始踏上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之路。

不過,早在1875年,清朝就有一批重要的學生,跟隨法國人日意格前往歐洲,他們分別是劉步蟾、林泰曾、魏瀚、陳兆翱、陳季同共5名學生。1877年1月,李鴻章撰寫的《選派船政生徒出洋肄業章程》,這拉開晚清派遣海軍學員出國留學的序幕。隨之各項準備工作啟動,包括人選、人數、留學經費等,這相繼獲得清廷的認同。之後透過撥款、籌集,最終獲得20萬兩的留學經費。留學歐洲人數為30人,他們有14人學習製造,藝徒4人,學駕駛12人。首屆海軍留學生出海工作準備就緒。

清朝花費巨資建設的海軍人才,甲午戰爭後,這些人幹嘛去了?

1877年3月31日,在李鳳苞和日意格的帶領下,他們從福州出發了,這些學生年齡為15至17歲,他們將要擔負晚清的未來。同年再派出5名藝徒前往歐洲。他們有的在法國學習,有的在英國學習。三年後,1880年,他們學習結束,除了兩人病故外,包括隨從人員,一共35人迴歸。這些人回來,對北洋水師的建設起到很大的作用。1882年,第二批留學生再次出發,前往歐洲,但這次人數不多,最後只有十名前往,三年後,回來七人。

經過這兩次派遣留學生,清朝海軍掌握了製造槍炮、硝藥、魚雷、駕駛技術等。加上晚清自己培訓的學員,他們組建了清朝的海軍,其中北洋水師的實力最大。第三批留學生出國,一共34名,回來30人,成績都比較優秀。這次留學,他們學習了範圍更廣了。比如學習海軍公法、捕盜公法,以及英國語言文字等。還有學習法國的法律等,學習西方的法律,也是晚清對西方法律制度的興趣,想從中感受雙方的差別。

清朝花費巨資建設的海軍人才,甲午戰爭後,這些人幹嘛去了?

經過多年的留學積累,以及自身的發展。清朝的海軍也逐漸形成規模,分別有北洋水師、福建水師、廣東水師,南洋水師。其中北洋水師實力最強大,由李鴻章掌控。然而,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的爆發,清朝慘敗,北洋水師損失巨大,清朝的海軍夢也遭到破滅,真是一戰回到解放前。甲午戰爭的失敗,也標誌洋務運動失敗,全都給日本做了嫁衣。後來清朝重新組建,到民國時期,中國海軍建設停滯不前。

為了實現強國,晚清派出這些留學生,也給中國積累了海軍力量,一些人員在民國時期,同樣發揮了自身的作用。雖然清朝是衰落的,但派出去的留學生,他們並沒有選擇移居海外,而是選擇回來。他們也想改變大清落後的局面。他們回國後,有三大去處。1:任職海軍,建立海軍主力,保衛大清的海防工作。2:擔任海軍學堂教員,發展海軍教育,培養更多的人才。3:進入船政局,推進船舶製造的發展,實現自主化的生產。

清朝花費巨資建設的海軍人才,甲午戰爭後,這些人幹嘛去了?

回望過去,晚清的這些作用,也促進清朝海軍的建設。他們選擇回國,也是不辜負清廷的栽培,但留學生還是太少。到甲午戰爭後,第四批才出發。這些留學生對我國近代海軍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在他們培養下,一批又一批學員,成為我國海軍建設起步的關鍵。比如薩鎮冰,他曾被清廷派出留學,回來後就擔任天津水師學堂教員,也是北洋水師重要的官員。直到1952年去世,在他的培養下,留下許多海軍人才,為我國海軍發展奠定基礎。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