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建安三神醫”~董奉與“杏林”一詞的來歷典故

2021-12-16由 利群666潯陽人 發表于 歷史

“杏林”一詞是我國中醫學界的代稱。典故是出自三國時期閩籍著名神醫~~董奉。

“建安三神醫”~董奉與“杏林”一詞的來歷典故

據《神仙傳》卷十記載:“君異居山間,為人治病,不取錢物,使人重病癒者,使栽杏五株,輕者一株,如此十年,計得十萬餘株,鬱然成林……”根據董奉的傳說,後世的人們就用“杏林”稱頌醫生。行醫的人都以“杏林中人”自居。

“建安三神醫”~董奉與“杏林”一詞的來歷典故

董奉,(220年—280年),又名董平,字君異,號拔墘,候官縣董墘村(今福州市長樂區古槐鎮龍田村)人,東漢建安二十五年生。少年時就學醫,還信奉道教,曾擔任過候官縣的小吏,不久便歸隱山野,晚年到了今江西省九江市的廬山上隱居,繼續行醫,董奉死後,人們在廬山上建有董奉館。是與同時代的譙郡的華佗、南陽的張仲景並稱為“建安三神醫”。據說在今江西省九江市的廬山董氏原行醫處仍有杏林。

“建安三神醫”~董奉與“杏林”一詞的來歷典故

在諸多有關神醫董奉傳奇般的事蹟中,最有影響的就是他在九江廬山行醫濟世的故事。據晉代葛洪的《神仙傳》載:董奉者,字君異,候官人也。吳先主時,有少年為奉本縣長,見奉年四十餘,不知其道。罷官去,後五十餘年,復為他職,得經候官,諸故吏人皆老,而奉顏貌一如往日。問言“君得道邪?吾昔見君如此,吾今已皓首,而君轉少,何也?”奉曰:“偶然耳。”

“建安三神醫”~董奉與“杏林”一詞的來歷典故

關於“杏林”一詞語代指中醫的具體來歷,就是發生在遙遠的三國時期的故事了,當時的吳國有一位醫生,名字叫董奉,他隱居在廬山上。由於精通醫術,他就常年給當地人治病,卻不接受別人的診金。有得了重病的人,他給醫治好了,就讓病人給他種植五棵杏樹作為診療金,那些病情不嚴重的人,他給治好了,就只要病人種植一顆杏樹。就這樣行醫多年以後,他行醫處的杏樹就有了數萬棵了。每當春天來臨時,董奉就會眺望這片杏林,置身於這花的海洋裡,感到十分欣慰。於是就又在林中修了一間草房,住在裡面。待到這些杏子熟了的時候,他就對當地的人們說:誰要想買杏子吃,不必跟他說,只要裝一盆米倒入他的米缸裡,便可以裝一盆杏子走。董奉然後又把用杏子換來的米,分發救濟給那些當地貧苦和需要幫助的孤兒寡母們。

多年以後,神醫在廬山這裡得道昇仙,九江廬山當地的人們為了感恩紀念這位神醫的大德,便在董奉身前隱居的地方修建了杏壇、真人壇、報仙壇,以紀念神醫~~董奉。

“建安三神醫”~董奉與“杏林”一詞的來歷典故

後世的人們根據這個動人的傳說,於是乎就改用“杏林”一詞稱頌代指醫館,用“杏林春滿”、“杏林滿園”或“譽滿杏林”等成語來讚揚那些行醫人的精湛高明的醫術和高尚無私的醫德。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