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看到古中國這三次亡國危機,就知道現在為什麼“決不能收容難民”

2021-12-16由 萬景歷史 發表于 歷史

縱觀人類歷史,中華文明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未中斷的文明,如同引吭高歌的雄雞,成為東方世界巍峨屹立的壯麗景觀。但是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

華夏民族遇到過三次滅亡危機,險境叢生,每次都與和外族大量侵入有關

,為社會穩定帶來了隱患。

看到古中國這三次亡國危機,就知道現在為什麼“決不能收容難民”

一、匈奴之患

戰國末期,

匈奴起源於河套平原

,他們舉族為兵,逐水草而居,倚仗馬背民族特有的剿悍靈動,不斷從廣裹的沙漠戈壁向南推進,佔據了水草豐茂的陰山與敕勒川並以此為根據,向中原燕趙秦三國的北部頻繁地攻擊掠奪與騷擾。

西部則沿著河西走廊東進,佔據今日甘南草原與臨洮河谷地帶

看到古中國這三次亡國危機,就知道現在為什麼“決不能收容難民”

在漢朝,匈奴是雄踞北方邊疆的遊牧民族。從秦始皇到漢武帝,

中華民族進入了長達百年左右的反匈奴戰爭

。漢武帝時期匈奴成勢,衛青、霍去病的大軍穿越高山草原,深入沙漠戈壁,對匈奴展開了剿匪式的追擊戰。

驃騎大將軍霍去病曾發壯言:“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歷經十餘年大戰,漢軍北出到燕然山、狼居青山(今烏蘭巴托)、貝加爾湖(蘇武牧羊守節之地),西邊進擊到蔥嶺、 塔里木河、阿拉木圖一帶,堪稱萬里征戰之壯舉。至此,

匈奴之患終於基本從中國歷史上消失。

看到古中國這三次亡國危機,就知道現在為什麼“決不能收容難民”

隨著漢武帝發動三次反擊匈奴戰爭,匈奴逐漸敗退並不斷南遷。

對於歸附漢朝的匈奴人,漢王朝採取設立屬國制度、度遼營、使匈奴中郎將等方式來安置和治理

。這些措施成為了漢朝最終戰勝匈奴的重要原因,也使得中華民族擺脫了亡國危機。

二、五胡亂華

西晉末年到魏晉南北朝

的一百多年間,中國又一次面臨亡國危機,史稱“五胡亂華”。五胡是指

匈奴、鮮卑、羯、羌、氐

五個少數民族。東漢以來,中國西部和北部周邊的各少數民族開始不斷地向內地遷徙。這些少數民族不斷遷入中原,有幾個原因:

第一,與漢王朝的軍事征服有關

,漢王朝需要彌補中原兵力和勞力不足的狀況,因此實施了對各少數民族的招誘政策。

看到古中國這三次亡國危機,就知道現在為什麼“決不能收容難民”

第二,與氣候等自然因素有關。

由於“小冰期”的出現,西晉時期天災不斷,氣候寒冷。自武帝太康二年至惠帝太熙元年(公元282-292年)10年間,幾無歲不旱,關中大飢,遊牧民族的原住地環境不再適合畜牧生活,胡人大量南下覓生計。“

人多飢乏,更相鬻賣,奔進流移,不可勝數

”。之後又有蝗災瘟疫,死者無數,流屍滿河,白骨蔽野,所以產生了有大規模的災民流徙;在氐人李特、李雄的煽動下,起事作亂,令司馬氏政權幾乎瓦解。

看到古中國這三次亡國危機,就知道現在為什麼“決不能收容難民”

三、靖康之變

1126年(靖康元年)北方的金兵攻克了宋朝的都城汴京(今開封)。1127年(靖康二年)三月,宋徽宗、宋欽宗和他們的宗室等往北方返回,北宋亡國。史稱“靖康之變”。此後,大量北方居民開始遷至南方各地。

看到古中國這三次亡國危機,就知道現在為什麼“決不能收容難民”

金兵入侵時,全國人民紛紛往南方逃難,

《宋史·欽宗本紀》

如此記載,河東“

威勝、隆德、汾、晉、澤、絳民皆波河南奔,州縣皆空

”。隨著金兵的深入,廣大百姓、衣冠世族、文人墨客更是“奔波於道者相繼”,徐夢華的

《三朝北盟會編》

中寫道,“

士民扶老攜幼,適汝、潁、襄、鄧避難者莫知其數

。”

看到古中國這三次亡國危機,就知道現在為什麼“決不能收容難民”

統治者衣冠南渡,在杭州建立南宋。中原漢族大量向南方遷移。之後蒙元又佔領中原,中原地區破壞很嚴重。南方的江南地區作為南宋的統治中心區域取代中原成為了新的經濟中心。

大量北方人的南遷,給南宋社會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

流民的增多增加了社會的不安定因素

,南宋時期頻繁的農民暴動與此有著巨大關係。

四、總結

從中國曆代的社會變動和人口大遷徙來看,北方少數民族內遷南下的原因

與氣候惡化有關

,這與當今時代的難民遇到自然災害造成生存危機很相似。中國歷史上的少數民族遷徙也造成了

中國經濟重心的變動

,同時

流民的增多造成了社會不穩定

,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

參考文獻

竺可楨:《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考古學報》1972年第1期。

徐夢華:《三朝北盟會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脫脫:《宋史·欽宗本紀》,中華書局,1997年。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