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元代醫官制度的形成與發展

2021-12-15由 佩文史 發表于 歷史

引言

元朝是遊牧民族在中國北方建立的一種政權,元朝統治者注重醫學並召集了許多的醫學人士留在身邊,蒙古建立初期醫官制度便出現了萌芽,太宗當政時期便形成了醫官制度。醫官主要負責的是各皇親貴族,大臣的身體保健,但也適時的參加軍隊,監獄、和社會的醫療救濟工作。

隨著元朝的建立,醫館制度也越來越完善了,它對元朝醫學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也對當時的各種病症起到了控制作用,不僅對當時的社會的發展起到了保障作用,對後世中醫學的發展也有非常大的影響,所以說,瞭解元朝的醫館制度不僅對於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而且也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元朝以前的醫官制度

在中國很早的時候就存在醫官了,但最早的還屬西周時期,醫官制度的形成歷經了萌芽、發展、完善、成熟四個階段。

商周時期是醫官制度的萌芽階段

據專家考證,商代出現的治療小病的小臣,既從事治療疾病也從事於管理工作,這是我國在文獻中最早發現的關於醫官的記錄,但商代並沒有形成嚴格有效的醫官制度和相應的管理。

“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元代醫官制度的形成與發展

周代的醫官是根據商代的發展而來的,但在那時已經設立了有叫做醫師的醫政機構。除此之外,周代還建立了嚴格的醫學考核制度,以此來選拔那些優秀的醫學人才。

秦漢王朝是醫官制度的發展階段

秦國統一後,還設有太醫令來發展醫學,太醫令不僅負責中央官員的健康治療,還對地方郡縣的醫療事宜進行管理,到了隋唐時期,又開設了太醫署,設立了學校,開啟了醫學教育的先河。

隋唐時期是醫官制度的成熟階段

唐代也依照隋唐的模式,設立了太醫署,並在此基礎上又在中央的地方也設了醫學學校,專業分工詳細,每個學科都配有專門的老師來講授知識,並且對每個學生的考試也極為嚴格,注重培養高質量人才。

宋金王朝是醫官制度的成熟階段

到了宋朝,醫學發展便更加完善了,醫學行政與醫療教育分立了起來,各個官員各司其職,醫官按考試成績被分配到各個地方,成績最好的留在翰林醫官院。

不僅如此,宋朝還注重對人才的選拔,只要經過考試,成績合格便可以進宮成為醫官,為了防止醫官用非法手段傷人,宋朝還規定了醫官的法律責任制,但凡用醫藥騙取錢財,便以匪盜論處,誤傷人性命者,便以繩法之,這個舉措對後世的影響非常大,對醫學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也具有重大意義。

“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元代醫官制度的形成與發展

金朝時,延續了宋朝醫學的優勢,並在此基礎上更實施了系統化的措施,使醫官的職位進行了分階,醫官多達二十五階最高從四品,最低從九品,與唐朝相比,地位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從以上來看,中國古代的醫官制度從總體上來說是不斷完善的,醫官制度不斷健全,分工逐漸明確,醫官的地位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醫官的管理制度也在逐漸法律化,以此反映了古代對醫學人員要求的提高,對醫學的需求量的增大,醫官作用越來越重要。

元王朝醫官制度的確立與發展

元朝的醫官制度建立於忽必烈執政時期,後來元世祖上臺,對醫學家們十分看重,禮遇也非常大,實施了一系列重視醫官的政策,這也促使許多醫學人士願意投身旗下成為醫官。

元朝保留了惠民藥局,把它最為平民的藥所,元朝還繼承了金朝太醫院的機構和名稱,並對其制度做出了巨大的改變,讓太醫院成為了國家最高的醫事管理部門。

不僅如此,元朝的人事管理制度也做了更新,相比於以前朝代規定的制度更加嚴格,選拔太醫的年齡提前,選拔內容增多,因此培養出的醫官質量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元代醫官制度的形成與發展

元朝後期醫官制度發展如何,史書上並沒有直接記載,但根據元朝醫官制度發展的起源和過程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醫官制度在元朝後期發展情況基本不會改變,結局會隨著元朝的滅亡而消亡。

元朝醫官的機構設定及職權

隨著醫官制度的不斷完善,為了提高醫官辦事的效率和激勵醫官的良好品德,政府或大醫院會不定時對醫官進行考核,並且根據成績對醫官進行獎賞或懲罰,也就是說醫官選上之後並不是一勞永逸的,宋朝就下令要常太寺定期考核翰林學院醫官的醫術,如果成績一塌糊塗,便將其罷免。

到了元朝,朝廷也會不時出題目考核教授人員,因為他們發、擔任著教育別人知識和傳授醫術醫德的責任。

因此,對他們的考核也極為嚴厲。考核的結果一般有兩種表現,成績優異的獎勵一般是升官、賞財物、增加俸祿等形式,從史料上就看出醫官的獎勵主要看皇親貴胄的心情好壞,醫官治癒好皇帝,貴臣的疾病,一般都有賞,但具體賞多少要看他們心情好到什麼程度,由此可見獎勵有很大的隨意性。

“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元代醫官制度的形成與發展

對醫官的懲罰一般為治療失敗,儘管醫官付出了很大努力,儘管疾病具有很大的不可治癒性,輕則醫官會被罰俸,革職、重則面臨殺頭。

對醫官的懲罰除來有一些當權者的性情之外,還主要是因為醫官裡出現了售假藥、毒藥發生醫療事故的情況,一旦犯此事項者,輕則辭退,重則處死,但是這些也很隨意,沒有嚴格的制度,制度化的懲罰有扣俸祿、抽鞭、燒埋銀等三種情況。

醫官的地位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功績失職的情況發生變化,主要形式有內遷和外遷兩種,內遷是指醫官內部級別的升職或職位的變更,外遷是指醫官的入仕,走上文職或者仕途。

醫官的遷官之法沒有專門記載,但從元代的其他官員遷官之法來看,升遷是透過三階的提高來實現的,外遷相對於內遷來說,隨意性就變化了許多,主要表現為醫官改為文職或其他官職的情況,最開始是以醫官的名義參政,後期便正式脫離醫官職位走上了仕途,而這也是元朝時期醫官制度最顯著的特點之一了。

元朝醫官參政的現象早有出現,早在太宗時期就有出現,著名御醫鄭景賢針對時政出謀劃策就是很好的舉證,醫官的成功參政也為他們轉為文官打下了基礎,劉哈刺八都魯就是透過戰功轉成文官的,由於戰爭的需要,元朝的統治者一開始注重醫藥,因此招募了許多醫用人才,但在這其中也有不少精通治國安邦之才。

“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元代醫官制度的形成與發展

其中的一部分被徵用為御醫,經常與君王接觸,有機會對國事發表言論,被君王看重,從此,以醫入仕,登上高品,甚至成為參與政事的重臣。可以說這是元朝醫官的典型特色。

元朝醫官制度的作用

元朝醫學博大精深,它既繼承了以往醫學的優良精華,又吸收了外國的醫學成就,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保障了社會的民生的健康,促進了醫學事業的發展,提高了醫學的地位,促進了儒醫一體的局面,為中華的後世留下來寶貴的財富。

元朝的也帶有自身的特徵,雖然有人事管理等制度,但在獎勵機制和外遷等情況中具有很大的隨意性,這些問題也給元朝的醫官管理制度留下了隱患,在元朝醫官制度的影響下,醫官醫治了皇帝、大臣、貴族、平民的身體疾病,促進了醫學的發展,但卻無法治癒元朝內部存在的問題,最終元朝的醫官制度不得不隨著元朝的滅亡而走到盡頭。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