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三國的一個錯誤決策,隱藏諸葛亮深層的內心,帶你看通權謀和人性

2021-11-24由 China古人云 發表于 歷史

公元223年夏。

劉備在白帝城走完了他梟雄的一生。

在三國正史上,劉備不是一個只會啼哭的窩囊廢,他的識人之明、用人之智都有超乎常人的水準,屈指算來,同時代可與之並肩的,孫曹而已。

其重用秉性不良的法正、提拔沒有資歷的魏延、看穿言過其實的馬謖;從後來發生的事件來看,都足以證實

劉備有過人的先見之明

眾所周知。街亭一戰,馬謖身敗名裂,從此消失在歷史的舞臺上。

而早在五年前,劉備便看出馬謖不能重用,而這個以一生閱人經驗得出的結論,很明顯沒得到諸葛亮的重視。

三國的一個錯誤決策,隱藏諸葛亮深層的內心,帶你看通權謀和人性

先主臨薨謂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猶謂不然”

----《三國志·蜀書·董劉馬陳董呂傳》

歷史深刻長遠,它所引發的思考是小說永遠都比不上的

。這其中,

是有著什麼深層次原因嗎?

諸位不妨從以下角度分析問題。

一,蜀漢政局。

首先,糾正一個誤區。

劉備在駕崩時,並非把蜀漢軍政全權託付於諸葛亮

當時接受託孤的重臣還有另一位------李嚴。

“先主疾病,(李)嚴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少主;以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

----《三國志·蜀書·劉彭廖李劉魏楊傳》

到劉禪繼位後,李嚴才發覺自己的現狀,和詔書裡

“統內外軍事”

有著很大出入————蜀漢的軍權實際上都把持在諸葛亮的手裡。李嚴和多數臣僚一樣,只有提建議和聽命的份。

對於心性矜高的李嚴來說,這顯然不能接受;況且諸葛亮屬於荊州集團,在蜀中是外來人員,李嚴卻是劉璋的舊臣,因此二人時常政見不合,產生了多次摩擦。

於是,作為原巴蜀集團有一定地位和影響力的李嚴開始心懷不滿,從中作梗。

如此政局下,諸葛亮想要鞏固地位,自然就須培養一班親信,以便於穩定形勢,預防生變。

而馬謖,恰好是親信中的一員。

沒有一班擁戴自己的臣屬,政治之路是走不遠的,諸葛亮深知此理。

三國的一個錯誤決策,隱藏諸葛亮深層的內心,帶你看通權謀和人性

二,特殊關係。

馬氏祖籍襄陽,馬謖兄弟與諸葛亮同來自於荊州集團。

諸葛亮與馬謖的兄長曾有不匪的交情,與馬謖更是私交頗深。

加上馬謖才氣過人,對兵法有著獨特的見解,深得諸葛亮器重,他們兩人一討論起事情來,時常就是一天一夜。

“(亮)以謖為參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

----《三國志·蜀書·董劉馬陳董呂傳》

因此,

諸葛亮一度將馬謖視為心腹。

既是心腹,那就可以、也必須重用

,而馬謖在軍功簿上是白紙一張,因此,讓馬謖建立功勳,在朝中、軍中樹立一定威望,就成了諸葛亮非常樂意做的事。

自己親手提拔上來的人,自然要更忠於自己。

三國的一個錯誤決策,隱藏諸葛亮深層的內心,帶你看通權謀和人性

三,識人不明,亦或私心所致。

透過史籍發現,馬謖此人並非那麼不堪,他是有才能的。

“漢諸葛亮率眾討雍闓等,參軍馬謖送之數十里。亮曰:“雖共謀之歷年,今可更惠良規。”謖曰:“南中恃其險遠,不服久矣。雖今日破之,明日復反耳。今公方傾國北伐以事強賊,彼知官勢內虛,其叛亦速。若殄盡遺類以除後患,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倉卒也。夫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願公服其心而已。”亮納其言。”

----《資治通鑑》

無容置疑,能提出如此見解的人,絕非庸才。

何況,諸葛亮平定南中時的所作所為,也是依照著馬謖的方略來。以後來收穫的成效來看,足見馬謖此計精妙。

可惜,

是人都有其優缺點。

馬謖雖在戰略上有所建樹,但卻沒有統軍經驗,不擅用兵。

一般通讀兵法的人,用兵都不會太差。

三國的一個錯誤決策,隱藏諸葛亮深層的內心,帶你看通權謀和人性

怎奈馬謖這書讀得有點呆,用兵固守死套路,遠不及臨陣機變的張郃。

可以這麼講,馬謖是個不錯的參謀,卻不是一個優良的將軍。

馬謖可用,但如劉備所言,不可大用。

而諸葛亮卻

“違眾拔謖,統大眾在前”。

完全把馬謖放在一軍主將的位置上去,面對赫赫張郃。

當然,馬謖

“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

,應負擔起一定責任;但作為主帥,咱可不可以找一個“不違節度”的人去擔任主將,在讓馬謖輔之呢?

街亭一役,蜀漢方佔盡地理優勢,想要不失此地並非難事,從選將方面,魏延、王平、甚至吳壹,皆可勝任。

或許,正因憑藉街亭地利,此役幾乎勝券在握,諸葛亮想趁機讓馬謖歷練一番,好累積功勳便於日後擢升。

這,若非識人不明,便是私心了。

三國的一個錯誤決策,隱藏諸葛亮深層的內心,帶你看通權謀和人性

然,就事而論,諸葛亮錯了嗎?

有錯,但不全錯。

看歷史,請多站幾個角度。

從軍爭上說,這顯然是個錯誤,若從政治角度看,卻未必。

看歷史,請勿忽略了人性。

作為一個人、一個把持一國軍政的人,有點私心很正常。

求個功成名就、以名垂千秋。古往今來,成功的政治家無一不是如此,這也是政客的追求。

不然你覺得他們費盡心力、爬那麼高的位置是為了什麼?

諸葛亮是一個非常出色的人。若說他是不世之才、一代良相,在下舉雙手贊成;但若非要談什麼高風亮節、大公無私,那麼很抱歉,恕不敢苟同。

口號和道德,本就是政客拿來修繕門面的工具。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