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高大上的民國時期身份證:除了姓名相片之外,還有詳細的指紋資訊

2021-11-22由 名人史海觀心閣 發表于 歷史

身份證對我們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東西,那麼,民國時期的人們有沒有身份證呢?

1946年,民國政府修正公佈後的《戶籍法》,明確提出

"已辦戶籍登記之地方,得制發國民身份證,或經內政部核准以戶籍謄本代之。"

同年6月,行政院頒佈了《戶籍法施行細則》,對國民身份證的有關事項做出了具體規定。

高大上的民國時期身份證:除了姓名相片之外,還有詳細的指紋資訊

1947年5月,民國政府開始製作雙頁摺疊式白色第一代身份證,發給18歲以上國民。

民國時期的身份證和現在的身份證大不相同,那時,全國各地的身份證規格和內容也有所區別。近幾年來,全國各地相繼發現了不同型別的民國時期的身份證。我們來了解一下不同地方的身份證有哪些區別吧。

四川

在瀘州市瀘縣檔案館中,工作人員發現了一張民國一代身份證。這張身份證的持有人是李**,

長15cm、寬10.5cm,共2頁,頒發於民國37年11月22日(1948年)

,繁體字印刷,貼有照片,蓋有鋼印。

高大上的民國時期身份證:除了姓名相片之外,還有詳細的指紋資訊

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這張身份證上,還有本籍、寄籍、號碼、發證時間、教育程度、職業等等十多種個人資訊。

持證人李**,出生於民國6年(1917年)9月25日,本籍為瀘縣,寄籍為南京市,身份證號碼為 89720,住址在坡子街114號,教育程度是“小學”。

此外,民國身份證上還有“指紋識別”的功能。它對持證人左右手的每個指頭的指紋都用專用符號記錄下來。我們的指紋分為“箕”紋和“鬥”紋兩類,填證時,是將持證人的十個手指一一看過,如“鬥”紋填“〇”, “箕”紋填“ム”,以起到防偽的作用。

高大上的民國時期身份證:除了姓名相片之外,還有詳細的指紋資訊

江西

在宜黃縣檔案館中,也發現了一張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

頒發的第一代身份證。這張泛黃的身份證也是透過登記指紋符號“鬥”和“箕”的方式,達到防止他人冒用的目的。

當年的身份證如沒有照片的話,還要在特徵欄內註明“左撇子”、“麻子臉”等體貌特徵。

身份證書寫方式從左到右,正反兩面是表格式證件。身份證正面右邊題名是“中華民國國民身份證”,正面右邊有紅色大方印章(上有“宜黃縣政府”印字樣)。反面左下角有照片,並蓋有“江西省宜黃縣政府戶政室”字樣的藍色圓印章。

高大上的民國時期身份證:除了姓名相片之外,還有詳細的指紋資訊

這張身份證上的填寫項遠比我們現在的身份證要詳細許多。不僅有姓名、性別、年齡、住址、籍貫、教育程度、職業、與戶主關係等基本資訊,還有外貌特徵、左右手指指紋等,粗略一數竟有28項之多。但在這張身份證的各項表格中,只填寫了簡單的幾項內容。

在身份證上的空白處,有的用黑色筆寫,如教育程度,家屬稱謂及姓名,行業及職位,保甲番號,住址;有的用藍色印章蓋上去,如役別及日期。有的用黑色筆畫雙手指紋符號“△”“○”。

陝西

在西安,也相繼發現幾張民國時期的身份證。

長10.8釐米、寬6.5釐米

。身份證的正面分上下兩部分:上部分有姓名、性別、出生年月、籍貫、注意(1。無照片者暫以指紋代替,須在表內註明兩手箕斗。2。箕用×代表,鬥用○代表)十指的指紋;下部分的內容包括:教育程度、服務處所、職業、住址、配偶姓名、附記。

高大上的民國時期身份證:除了姓名相片之外,還有詳細的指紋資訊

身份證的背面也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分的正中是西安市國民身份證;右上首有戶籍、簿號(第×號)。民國某年某月某日發。正中有硃紅的“陝西省會警察局”大印;下部分為持證須知:1。此證須隨身攜帶以備檢查;2。此證如遇憲警及其他依法檢查人員或保甲長查詢時應交出檢查,不得拒絕;3。此證如有遺失應填申請書並交補登手續費,向該管警察分局申請補發;4。此證有效期為×年。

陝西發現的民國身份證,持有者是周至縣樓觀鄉(現樓觀鎮)的劉**。這張身份證的發證時間為1936年,發證機關為陝西省周至縣政府。

證件為紙製,共分四頁,

除了持證人的姓名、性別、出生日期等基本資訊外,還有證件號碼、教育程度、職業、職位、家屬及注意事項等,內容詳盡,內頁蓋有紅色四方印章,背面記錄保甲番號、住址,並且還特別把家屬的姓名及其關係也一一記錄在身份證上,

基本上相當於現在的戶口簿。

高大上的民國時期身份證:除了姓名相片之外,還有詳細的指紋資訊

這張身份證在“指紋符號”一欄特別註明“無像片及未實施指紋區域暫填箕斗”。以前人們將指紋分為“箕”紋和“鬥”紋兩類,填證時,要將持證人的十個手指一一看過,“鬥”紋填“〇”,“箕”紋填“×”,以起到防偽作用。

浙江

在浙江發現的一張民國時期的國民身份證

長16釐米、寬10.5釐米

。它有正反兩面。

正面

印著“溫嶺縣鄉鎮”“國民身份證”“溫字第 號”“中華民國 年 月 日”等字樣,正面右側還有遷徙登記內容(共有三次遷徙內容可以填寫),“注意事項”中則寫著“此證應隨身攜帶以備檢查”“此證應妥為保管不得塗改借用”“身份及住址如有變更應報告鄉鎮公所更證”和“此證如遇檢查應即攜出”等項。

高大上的民國時期身份證:除了姓名相片之外,還有詳細的指紋資訊

反面

則登記身份證持有人各項資訊,包括姓名、別號、性別、年齡、出生(即出生日期)、住址、保甲戶次、貼相片或指紋紙處、形貌特徵、教育程度、從業或服務處所、擔任職務、婚姻狀況、籍貫、同居親屬(下面又分父母、配偶、兄弟、子女各項)和備註等。

這張身份證持有人為翁山鄉六保八甲十二戶的農民謝某,出生於民國一年三月二日,當時登記時是33歲,教育程度為不識字,妻子陳氏。但是,這張身份證上未貼有照片或指紋紙。

高大上的民國時期身份證:除了姓名相片之外,還有詳細的指紋資訊

結語

從各地發現的民國身份證來看,它們的規格、內容都不相同。有的是正反兩面單頁、有的是兩頁、有的四頁;有的身份證上有相片,有的身份證上沒有相片;關於指紋的符號略有不同;有的身份證上沒有指紋初步資訊。

它們的共同點是,除了指紋、相片、姓名之外,還有一些現代戶口本上的詳細內容。

民國時期的身份證對研究民國時期的歷史、文化有著很深的意義,它們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較為完備的戶政制度,是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資料。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