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林徽因對視1080年前寧公遇,為何沉醉不已?外媒:緣分早註定

2021-11-20由 瓊小敘 發表于 歷史

1941年7月,一本英文版的《亞洲雜誌》中刊登了我國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的一篇《中國最古老的木構建築》,其中,他們特別提到了:“這所古老的佛殿是由唐代一位婦女捐獻的!千年之後,年輕的女建築學家,也是一位婦女,成為了第一個發現了這所中國古代最難得的珍貴唐代木構廟宇之人,這顯然並非只是巧合。”

文中唐代婦女指的是寧公遇,年輕的女建築學家便是梁思成的愛妻林徽因。而她們的這場相“遇”,看似像一場偶然撞見,細細一品,二人那種為了理想與信念執著堅韌的付出,才是她們在歷經千年後,還能在冥冥之中一場緣分下的四目相對……

林徽因對視1080年前寧公遇,為何沉醉不已?外媒:緣分早註定

那是1937年,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身為一兒一女的母親,林徽因沒有選擇安於溫室,守著一雙兒女,在閨閣中慢慢度日。而是和丈夫梁思成遠赴野外,艱難跋涉,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完成中國古代建築學的研究,填補中國有建築無建築學研究的空白。

這一年的夏天,他們將八歲的女兒和五歲的兒子,託付給了在北戴河度假的大姐梁思順一家,夫妻二人就與營造學社成員莫宗江等人,開始了第三次奔赴山西的考察。

之所以再趕赴晉中,是因為林徽因夫妻二人無意間從法國漢學家伯希和的《敦煌石窟圖錄》找到了一絲可能能找到唐代木構的線索。在這本書中,記錄有敦煌六十一窟所描繪的唐代山西五臺山地區的“大佛光寺”壁畫,林徽因與梁思成決定按圖索驥,以期能在五臺山尋找到唐構的夢想。

能到找唐構木建,是他們夫妻一營造學社的成員幾年以來,一直的心願。

數年來,他們一起走過了中國一座又一座城市,在一個又一個深山老林裡來回穿梭,透過他們的考察,一座座中國古建築物被發現、記錄、存檔、保護。每一次探尋到一所古建築,他們都會異常興奮,只是,興奮之餘,又每每生出一絲絲遺憾。一個疑問在他們心中越來越深,要看唐代的木構建築,果真只能去日本嗎?

中國古代木建築是罕有瑰寶,日本的木構建築就是由唐代傳入,現存日本的奈良法隆寺,日本學者的驕傲,他們甚至一度放言:“要想看唐代木構,必須去日本”。

林徽因對視1080年前寧公遇,為何沉醉不已?外媒:緣分早註定

日本唐構奈良法隆寺

林徽因和梁思成始終不相信中國境內會沒有唐構的遺存,從他們離開東大進入營造學社後,過去六年裡,他們從未放棄過探尋唐代木構的腳步,每一次的出行,他們和營造學社的成員都在心中祈願,希望所盼能夠儘早出現。

這趟晉中之行,林徽因、梁思成、莫宗江等人帶著鋪蓋卷和專業的測量儀器,經過多日的奔波,他們來到了五臺縣。在林木田隴錯綺,山勢彎轉陡峻的路上,他們騎著駝騾緩緩進山,遇到崎嶇危險的山路時,一行人乾脆步行,就這樣,兜兜轉轉,足足走了兩天,才到達臺外的豆村。

傍晚,他們在豆村休憩,只見一抹夕陽的餘暉將前方一處殿宇映照得格外亮眼,那會是敦煌壁畫上的“大佛光寺”嗎?連日來舟車勞頓的疲勞和身體的諸多不適,一下子全然消失了,他們興奮的敲開了古廟的大門。

僅僅是那一瞥,一行人“茲皆驚喜”,古廟中大殿斗拱巨大,有力、簡單,出簷深遠,定是比那遼代還要久遠的木構,可,這會是早於迄今所知最古的建築嗎?

帶著種種疑問和無法言語的激動心情,他們走進了這座大殿內處,開始尋找答案。

林徽因對視1080年前寧公遇,為何沉醉不已?外媒:緣分早註定

佛光寺

廟宇一看就是年久失修,遠沒有當初的風采。林徽因他們一行人撥開一層層的蜘蛛網,踩著厚如棉花盤的灰塵中,進入到斜坡殿頂一間藻井處時,由於太過黑暗無光,僅能靠打著手電筒經由簷下的空隙小心攀爬進去。所經之處,皆積了厚厚幾寸的塵土,手電筒所照之處,驚見成群結隊的蝙蝠聚擠在檀條處,趕都趕不走。殿內的木材也到處爬滿了臭蟲,大概是由於吃蝙蝠血而扎堆於此的。

梁思成帶著相機,準備拍下殿頂的結構以作記錄,相機在按下快門的那刻,蝙蝠見光驚飛,一股腐爛難聞的氣味撲鼻而來,林徽因強忍著這嗆人的塵土和難耐的穢氣,和一干男子在這裡一待就是幾個小時,身上和揹包裡爬滿了臭蟲,渾身奇癢,為了工作順利開展,他們依舊堅持測量、拍照、記錄,大家分工合作,儘可能一點不漏的詳細記錄與繪製。

林徽因靚麗的身影,忙上忙下,沒有絲毫矯情,沒有半點埋怨環境的艱辛。她和梁思成及營造學社的成員一樣,像打了雞血,興奮忙碌。她心中的理想與信念同這裡的男子一樣的堅韌,當梁思成他們確信這是一座唐代木構無疑,可該怎麼報告這座古建築的具體建築時間,林徽因以她女性特有的敏感與細膩,發現了藏在殿鳳梁底隱隱約約的“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寧公遇”字樣,這個偉大的發現讓在場所有人再次興奮起來。

林徽因對視1080年前寧公遇,為何沉醉不已?外媒:緣分早註定

“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寧公遇”字樣

梁思成是這樣記錄這一幕的:“我妻子注意到一條橫樑下有很淡的字樣,這個發現於我們而言猶如電擊。沒有比確定這座古廟具體的建造日期更讓我們喜歡的東西了,我們知道這座輝煌的大殿是座唐代木構,可唐朝前後幾百年,到底是哪一年呢?正是妻子發現的木頭上淡淡的字跡,讓所有人找到了盼望已久的答案。當其他人準備在價值連城的塑像群中搭起腳手架,以便清洗樑柱認題字時,我的妻子早已踮著腳尖從各個角度辨識出了樑上的文字。經過一陣努力,她認出了一些不太能確定的唐朝官職人員,同時,也認出了最右邊樑上‘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寧公遇’13個字。”

林徽因對視1080年前寧公遇,為何沉醉不已?外媒:緣分早註定

林徽因驚奇的發現,原來這座珍貴的古代廟宇竟然是唐朝一位婦女出資建成。林徽因生怕自己誤以為錯了,靈光閃現,又趕忙跑到經幢石柱處,再次核實上面的題字。這一次,她又在長長的唐朝官名中再次準確無誤的找到了同樣寫著:“佛殿主女弟子寧公遇”的字跡,並且,確定了建造日期是“唐大中十一年”,即公元857年。

自此,他們之前的猜想得到了證實,這是一座復建於公元857年的唐代木構無疑。

林徽因對視1080年前寧公遇,為何沉醉不已?外媒:緣分早註定

林徽因又聯想到了剛走進這座佛光殿中,看到過的那尊唐代塑像,她立馬再次走到那位面目謙恭的女子面前,原來,她並不是這座寺廟的寺僧所說的“武后”,而是這座廟宇的女施主寧公遇。

看著這位和藹的寧公遇塑像,林徽因久久不能移開目光,她遙想著這位女子該是憑著怎樣的信念捐出家產修建了這座廟宇,當廟宇建成後,她又以何念將自己永遠留在了這裡,日日聽著暮鼓晨鐘與誦經聲,以謙卑之態守護著繚繞的香火和青燈黃卷。

若沒有一股堅韌的信念一份

篤定

的堅持,哪會有這麼一座偉大的珍寶古廟。

林徽因對視1080年前寧公遇,為何沉醉不已?外媒:緣分早註定

而發現這一佛殿是由這樣一位女子捐獻的林徽因,身上又何嘗不是因為有著一份堅韌的理想與信念呢?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有了一千多年後,她們的這次四目相對,同樣性情的女子,為了心中的信念,她付出了什麼?而她又付出了什麼?

面對著謙卑沉默的寧公遇,林徽因站在她面前默默無言,久久不曾捨得離去。

梁思成是懂林徽因的,他給妻子和這位“女弟子寧公遇”塑像拍下了一張合影。

林徽因對視1080年前寧公遇,為何沉醉不已?外媒:緣分早註定

在歷經一個多星期的詳細考察,他們發現這座五臺山佛光寺不僅是當時發現最早的唐代木構,而且還是有著30多尊唐代塑像和一小幅異常珍貴的唐代壁畫,簡直就是一座寶藏滿滿的古寺廟。

隨後,梁思成、林徽因夫婦給當地政府寫了一份報告,請求他們能夠儲存好這座珍貴的古建遺存。

從此以後,日本人再也不敢放言想看唐代木構只能去日本這樣的話了。

林徽因對視1080年前寧公遇,為何沉醉不已?外媒:緣分早註定

只是,此時的中國,卻又在經歷一場鉅變。就在林徽因他們沉浸在發現佛光寺的興奮中,七七事變爆發,日本人挑起事端,發動了赤裸裸的侵華戰爭。

本想著日後能再回到佛光寺,再見那女弟子寧公遇的念頭,因為戰爭的緣故也終究未能如願。

歲月流逝,無論是女弟子寧公遇,還是女建築學家林徽因,他們的故事已經在歷史的洪流中越來越模糊。然而,一個作為唐朝時期封建社會的女施主,一個在動盪不安的民國歲月中比許多男子都出色的女性佼佼者,她們身上那種因為一份堅守的信念,毫不計較付出的精神卻讓我們感動。

尤其是寶藏女子林徽因,多年以來,她抱著和丈夫梁思成同樣的信念,和營造學社的男子一起帶著鋪蓋卷坐三等火車,在沒有旅館時一起蹲火車站,在山林雜草叢生的路上艱難跋涉……為的,無非是中國古代建築學的研究。

林徽因對視1080年前寧公遇,為何沉醉不已?外媒:緣分早註定

這樣的女子,出生於名門,嫁的也是望族之後,但她絕不是一個只能養尊處優坐在客廳裡高談闊論的“太太”。也正是這樣的女子,在丈夫多數同學已經有了自己的建築事務所,贏得了財富上與事業上的成就,而當梁思成選擇棄商入職營造學社,一生專注中國古代建築學的研究,只有林徽因,不僅給了丈夫十分支援,而且還和他同舟共濟,一起在建築學術上艱苦前行。

就如唐代那位女子寧公遇,正是因為她那份不計回報的付出,才有了這座留存千年的珍寶古寺;也正是因為有林徽因這樣執著信念的女子,才能在短時間粉碎日本人囂張的“唐代木構言論”,和那部意義重大的《中國建築史》的艱難誕生……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