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為什麼你的論文越改越長?Nature最新研究表明:不是你一個人這樣

2021-11-19由 量子位 發表于 歷史

明敏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道 | 公眾號 QbitAI

在今天的文章開始前,先邀請大家做兩個有趣的小測試:

如圖所示,這是一個10 × 10的網格,請你用最少次數更改格子顏色,最後使格子顏色變得完全對稱,你會怎麼做?

為什麼你的論文越改越長?Nature最新研究表明:不是你一個人這樣

可能大家會覺得:哇這麼簡單!在上半部分補上6個綠色格子不就好了嗎?

但是稍微思考一下就會發現,其實只要移動3個格子就能實現對稱。

為什麼你的論文越改越長?Nature最新研究表明:不是你一個人這樣

那我們再看下一個測試:

如圖所示,有一個樂高搭建成的積木結構,“屋頂”現在只靠基座一角的一根支柱撐著。如果要繼續往屋頂上面堆積木時,為了避免屋頂失去平衡砸到下面的“人”,你會用什麼辦法來改造這個結構?

假設每增加一塊積木都會增加成本,要儘可能降低成本。

為什麼你的論文越改越長?Nature最新研究表明:不是你一個人這樣

“在屋頂下方加一塊積木不就好了?”

這個方法看似是最簡單的,但是其實還有另一種辦法:

把原來那根支柱拆除。

這樣不僅保證了屋頂不會砸到小人,同時也降低了成本。

“還能這麼做???”

看到這裡,大家會感覺自己的思維陷入了一個怪圈,就是習慣於

加點什麼來解決問題。

為什麼你的論文越改越長?Nature最新研究表明:不是你一個人這樣

而最新《Nature》封面研究可以告訴你:

大部分人都是如此!

美國弗吉尼亞大學(UVA)研究公共政策與心理學的Gabrielle Adams教授和Benjamin Converse教授與同事們設計了一系列實驗,考察人們在不同問題上的處理方式,以上兩個測試也來自於此。

為什麼你的論文越改越長?Nature最新研究表明:不是你一個人這樣

他們找來了1000多名參與者進行實驗,每項測試都要求他們改進一個物體或抽象概念,可以選擇的方式有兩種:

增加新的內容or刪減現有部分。

其統計結果顯示,大多數實驗中,參與者都會更傾向於做加法,做減法的人往往只佔

10%~30%

,遠遠少於做加法的人。

並且研究人員還對生活中的一些現象進行了分析。

在一組檔案資料中顯示:當一名大學校長向下屬收集提升校園服務質量的建議時,只有

11%的反饋是建議取消一些現有的規定,

而其餘的建議都傾向於新增或補充新規定。

看到這裡時,你會不會覺得有點“世另我”?

“這不就是論文、工作方案總是越改越長的我嘛……”

加法至上?這是為啥

其實,這也不是你的問題。

研究人員證明,人們傾向於“加法”的原因並不是不知道可以選擇“減法”,而是他們壓根就

沒有考慮這種解決方案。

而做“減法”這個行為,總是會被蓋上

負面

的標籤,不容易體現出人們認真、積極的態度。

這就像我們在收到修改意見時,肯定不會選擇只刪減有問題的部分,一定會再加些有的沒的,來體現出自己的努力和創意。

我們的老闆、導師、客戶,可能也是陷入了這樣的思維誤區,所以修改意見總是越提越多……

為什麼你的論文越改越長?Nature最新研究表明:不是你一個人這樣

並且,沉沒成本偏好

(人們在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僅是看這件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而且也看過去是不是已經在這件事情上有過投入)

會使人們非常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所以人們也會下意識地迴避“減法”類的解決方案。

比如,你的房間物品很多、非常雜亂,因為捨不得扔掉這些閒置物品,這時你往往會選擇買一個新的收納架來擺放物品。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發現,這個收納架也會變得雜亂或者閒置,

並沒有解決當初的問題。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做加法而不做減法的例子。

這會有什麼後果嗎?

嗯,也沒什麼,就是你的

錢包會變瘦

所以,在文章最後研究人員們也提出了一些猜想和建議,希望人們不要陷入認知陷阱、忽略“減法“的方式,以此避免浪費和規章制度冗餘。

參考連結:

[1]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1-00592-0

[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3380-y

— 完 —

量子位 QbitAI · 頭條號簽約

關注我們,第一時間獲知前沿科技動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