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憑海臨風話旅遊

2021-11-19由 使用者南瓜 發表于 歷史

我因開會,有幸與廈門——這座精緻的海濱城市邂逅。十二月的廈門,滿目蔥蘢,怡人的氣候,溫暖如春。我感受到了不一般的冬日,恍惚間覺得像是季節在輪迴,這與其說是一種錯覺,不如說是一個旅遊者初到異地美妙的感受吧!

德國詩人蘭波說過:風景在遠方。正因為如此,人們對近在的家門口的風景熟視無睹,才喜歡出門旅遊。為什麼?這跟人與人交往一樣;距離近了無感覺,入芝蘭之室,久聞而不香也。風景近了好奇心沒了,所以人們喜歡旅遊,也是天性使然。人人都喜歡去沒去過的地方,品嚐沒吃過的食物,看沒看過的東西。我們在看大海時讚美它,他們來看張家界同樣讚不絕口,實則殊途同歸,都是換了個邊、圖個新鮮吧。

我經常聽旅遊回來的人交換心得體會,幾乎異口同聲一個字:累。是的,旅遊就是玩個累字,玩個心跳,心跳快了,身體自然就累了,不覺得累的旅遊是白玩了。人們在一股好奇勁支撐下,出發時興致勃勃,會不顧一切勇往直前,回來時就會體驗到身體過渡透支帶來的疲憊感。但與體力的消耗相反的是,人們的精神像經過洗禮一樣,輕輕鬆鬆,神清氣爽,這就是旅遊的妙處了。為什麼當一個人心情不好時,他會出走走,其實也是下意識地想換個環境,換個心情,怎麼換?原來隨著身體的運動,大腦中多巴胺分泌增加,興奮細胞活躍起來,心情自然就不一樣了。這也是人類一種自我保護意識,只是當時已惘然,沒意識到罷了。

在當年鏈黴素還沒問世時,醫生治療結核病都是讓病人到空氣新鮮的山區或是海邊療養,遠離讓自己痛苦的地方,面對秀麗的山川遼闊的大海,病人心情舒暢,忘卻自己的病痛,身體的抵抗力在恢復,病自然好了。這種辦法治好了許多病人。為什麼療養院都建在風景如畫的地方,就是這個道理。

現在,隨著人們口袋裡錢包的豐滿,旅遊已成了一種時尚,或是一種俗套了。大多數人是為旅遊而旅遊,上車睡覺,下車拍照,帶點特產,也好交待。只可惜了那些風景勝地,像我們這次去的鼓浪嶼,每天上萬人的腳步聲,將一座原本靜雅悠然的小島踐踏的聲聲如鼓,風貌盡失。本該琴聲悠揚的庭家小院寂靜無聲,只有商品的叫賣聲。本該浪打礁石的鼓浪聲,被一撥又一撥的遊人喧鬧聲淹沒。見證著每天海上第一縷日光的日光巖,每天看著氣吁吁爬上來的似曾相識的遊客,忙乎著留個影,吹吹海風,早應有心理疲勞了吧。我一路上用心捕捉著被稱為鋼琴島的優美琴聲,可失望的是,只看到聲名遐邇名貴的古今中外鋼琴展,卻聽不到到遐想中的如行雲流水般的琴聲。這個昔日裡被詩人們讚頌不已的海上花園,以失去了它天然去雕琢的原生態美。相信詩人們也不會有抒發情感的衝動了,不知就住在島上的女詩人舒婷會作何感想?她還會寫出像《致橡樹》那樣生死相依的《致鼓浪嶼。》嗎?

真是看的多的地方無風景,風景都叫有幸去得最早的人看沒了,也叫後人給糟蹋了,留給我們的是“白雲千載空悠悠”。我是一個喜歡行走在自己影子裡的旅遊者,再好的風景地去的人多了,對我也沒有吸引力了。也許是太挑剔,不隨和,但這與風景無關。故有哲人云:世上最好的風景,是你無緣看到的風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