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為什麼天津的海都是泥灘,還有好多不懂的人嫌棄,其實這是特色

2021-11-18由 NO1麥旋風 發表于 歷史

很多朋友問為什麼天津這沒有好的沙灘啊?我上網查了下資料,老幾位好好看看吧。

為什麼天津的海都是泥灘,還有好多不懂的人嫌棄,其實這是特色

許多到過天津的人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天津的海邊怎麼沒有沙灘,都是泥灘呢?其實遭到遊客“嫌棄”的泥灘是天津海灘獨一無二的特色。

這就要從4000年前天津海域的形成說起。天津所在地原先是海洋,4000多年前,在黃河泥沙作用下慢慢露出海底,形成沖積平原。古黃河曾3次改道,在天津及附近入海。3000年前在寧河附近入海,西漢時期在黃驊附近入海,北宋時在天津南郊入海。金朝時期,黃河南移,奪淮入海。隨著黃河的入海,大量泥沙沉積在天津海岸,形成了天津現有的海岸線,這也是灘塗形成的原因。天津的海邊無沙灘其實是和黃河入海改道有直接關係。中國東部的海岸線處於不斷運動和發展中。幾千年來,山地丘陵海岸的變遷幅度不大,而平原海岸則由於河流採沙豐富,變化極為顯著。

有資料顯示,渤海灣海岸的變遷與黃河密切相關。

距今5000年~8000年前的冰後期,冰川消融,全球範圍內海面上升,渤海灣海岸線約與今4米等高線(大沽零點)相當。此後氣候開始轉冷,海水漸漸消退,海岸線逐漸向東推進,於是在天津附近的渤海灣西岸就出現了3條高出地面呈帶狀的古貝殼堤,自東向西。小王莊—巨葛莊—沙井子貝殼堤,產生於殷商時期;白沙嶺—軍糧城—泥沽—上古林—岐口貝殼堤,形成年代大約距今2020年;蟶頭沽—驢駒河—馬棚口貝殼堤,則形成於宋代以後。

貝殼堤的形成,與渤海灣海岸線的伸展有關,而渤海灣海岸線的伸展又與黃河入海地點的變遷有著直接關係。自新石器時代,黃河就從渤海灣入海。當時,一方面是黃河中上游植被覆蓋良好,下游多湖泊,輸送到海口的泥沙不多。另一方面是黃河下游分成多股,在天津大港、河北黃驊和山東無棣之間遊蕩,其主流則從大港、黃驊一帶入海,所以在天津沿海出海的泥沙不多。在波浪作用下,宜於貝殼堤的形成。東漢以後,黃河改由今山東利津、濱州一帶入 海。天津附近泥沙顯著減少,海岸線由淤泥質海岸轉變為沙質海岸,從而形成了第二條貝殼堤。之後黃河在山東入海口的泥沙向北擴散,在堤外堆積了海濱平原。公元1048年,黃河約有80年的時間在天津(主要在大港一帶)入海。當時黃河含沙量很高,大量泥沙排入海口,不利於貝殼的生長。1128年,黃河改由與泗河、淮河合流入海,從此脫離了華北平原。渤海灣的來沙減少,故又形成了第三條貝殼堤。公元1855年,黃河改由東利津入海,東營等地新三角洲迅速向外擴充套件,河口沙洲每年以兩三公里的速度向海中伸展。近百年來黃河在這一地區造陸面積約2300平方公里。海口的泥沙又向北搬運,正好在渤海灣西岸第三條貝殼堤外形成了一個旋流窩,於是,天津一帶的海岸堆積成廣闊的泥灘。

天津有153公里的海岸線,雖然少見白色的沙灘,但泥灘卻為當地人帶來趕海的樂趣。因為海邊潮間帶的軟泥或沙泥地帶盛產美味的海鮮。此外,灘塗上還有近百種底棲生物,它們不僅為人類所用,還是各種鳥類重要的食物來源,每年春季為全球遷徙的候鳥提供重要的補給。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