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二)經濟戰的巔峰之作:“弱宋”依靠經濟手段“瓦解”遼國

2021-11-13由 史參謀 發表于 歷史

導讀:

上期,我們講到了大宋利用經濟手段,掐住西夏的命門,從而達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但那只是最基本層面的單一操作而已。

一是因為西夏國力比較弱,二是因為西夏經濟結構比較單一,對大宋依賴性太強。

這不足以體現宋朝對經濟手段的運用的高超藝術,

而能真正體現大宋運用經濟手段壓制他國的這種高超手腕的,當屬大宋對遼國所採取的全方位經濟手段了。

(二)經濟戰的巔峰之作:“弱宋”依靠經濟手段“瓦解”遼國

一、宋遼之戰

北宋前期,有個主要的對手,就是北邊的遼國

。遼國是中國歷史上由契丹一族所建立的王朝,共傳九帝,享國二百一十八年。遼國強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外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中部的白溝河。

五代時期,因扶植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反唐自立建立後晉,所以從石敬瑭哪裡得到了

燕雲十六州

到了北宋,沒有了燕雲十六州的戰略縱深,就意味著北宋失去了北邊的屏障,也就意味著遼國隨時都可以暢通無阻地南下,威脅北宋政權。

所以北宋立國之初,便想要收復燕雲十六州

(二)經濟戰的巔峰之作:“弱宋”依靠經濟手段“瓦解”遼國

於是北宋先後幾次北伐,但皆被遼軍打得丟盔棄甲。在宋遼戰爭長達25年之久後,到了宋真宗時期,遼國蕭太后與遼聖宗親率大軍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在宰相寇準的力勸下,御駕親征,在澶淵(今河南濮陽)用八牛弩射殺遼將蕭撻覽,最終大勝遼軍。遼由於戰線拉得過長,補給非常困難,再加上孤軍挺進宋朝腹地,所以在澶淵戰敗後,決定和北宋議和,宋真宗也早有此意,於是雙方訂立盟約:

遼宋約為兄弟之國,宋每年送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宋遼以白溝河為邊界,雙方於邊境設定榷場,開展互市貿易

。這就是有名的

“澶淵之盟”

(二)經濟戰的巔峰之作:“弱宋”依靠經濟手段“瓦解”遼國

北宋作為勝利的一方,卻和遼國簽署了這麼個不平等條約。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戰爭是個燒錢的機器,耗資巨大,從漢武帝一朝就耗光了文景之治所積累的財富就可以看出來。

二是,北宋立國之初就推崇的是以文治國,重文輕武。以至於在整個宋朝武功上就是一個矮子。北宋壓根就打不過人家,就算偶爾打過了,也滅不了人家。

三是,宋真宗和整個朝野大部分當官的壓根就不想打仗。

“澶淵之盟”雖然北宋像遼國每年30萬兩白銀(和談後遼國的加價),但這點錢相比打仗的消耗和北宋的經濟收入相比,那是九牛一毛,但這卻換來了宋遼的近百年的和平。而澶淵之盟後,兩國之間的貿易關係、民間交往和各民族融合,雙方互市,得利的是北宋,這在很大程度上為北宋經濟安穩發展提供了條件,同時也為北宋利用經濟手段牽制遼國創造了條件。

(二)經濟戰的巔峰之作:“弱宋”依靠經濟手段“瓦解”遼國

二、宋對遼採取經濟戰

但遼國雄踞北方,對北宋始終是個隱患。

可是北宋既打不過,又滅不掉人家,那怎麼辦,只能採取經濟手段遏制其實力的發展了。

所以,北宋就採取了一系列高超的貿易手段來維持兩國和平的同時,又達到遏制弱化遼國的目的。

下面來談談北宋弱化大遼所採用的手段。

(二)經濟戰的巔峰之作:“弱宋”依靠經濟手段“瓦解”遼國

蕭太后畫像

(一)文化同化,也就是現在的文化戰。

1、首先是飲茶文化

茶本來是產自南方,北方不產茶葉,北方人也不愛喝茶。契丹族就是一個遊弋於我國東北地區的遊牧民族, 其生活習俗開始並不飲茶,主要以肉、乳為主,這一類食物較為油膩、不易消化,而飲茶剛好有助於這類食品的消化,同時還有降低膽固醇、補充遊牧民族所缺的維生素等功效。所以在漢文化的影響下,

飲茶之風傳入契丹,逐漸在遼國流行起來,並且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到了遼國中後期,更是在遼國形成一套規範完整的行茶、賜茶等大漢的飲茶禮儀, 併成為遼國各種禮儀活動和民俗節日等等中不可或缺的一項內容。

《遼史•禮志》中就記載了“宋使見太后儀”:“契丹舍人、漢人閣使齊贊拜,應坐臣僚並使副皆拜,稱‘萬歲’。贊各就坐,行湯行茶。”

(二)經濟戰的巔峰之作:“弱宋”依靠經濟手段“瓦解”遼國

隨著飲茶風習在契丹的廣泛流傳,儼然成了契丹人生活必需品,茶葉的需求量也隨之大大增加。於是北宋就大量向遼國傾銷茶葉,甚至在榷場一度賣到脫銷。

“雄州等處榷場姜、茶等,近來常是數少,應副不足。令三司應雄州等處榷場合用之物,計綱起發往彼,常令有備。” 《宋會要輯稿》。

宋遼的茶葉貿易額巨大,而茶葉又是低成本高利潤的產品,所以北宋獲利豐厚,宋對遼貿易順差達到了驚人的每年近八十萬兩之多,最大的榷場一年的利潤就足以支付對遼的歲幣。

宋人沈括《夢溪筆談》記載:“自景德中(1004-1007年),北戎(指契丹)入寇之後,河北糴便之法蕩盡,此後茶利十喪其九,(陳)恕在(三司)任,值北虜講解,商人頓復,歲課遂增,雖雲十倍之多,考之尚未盈舊額。”

(二)經濟戰的巔峰之作:“弱宋”依靠經濟手段“瓦解”遼國

2、其次是奢侈品

除了大宗商品茶葉外,北宋還向遼國出口有大量精美的瓷器、漆器,絲織品和布,以及從南洋進口的香藥、犀角、珍珠等各種奢侈品。這對於地處大北方的契丹人來說,是罕見的珍寶啊。所以久而久之,

在大遼的貴族圈內就形成了一種奢靡之風,大遼朝政也就逐漸腐敗起來

。從某種意義上說,蕭太后窮盡一生所建立的一個鼎盛的遼國逐漸走向衰敗,跟這有莫大的關係。

3、儒家文化輸出

剛開始,北宋時禁止向遼國出售漢族書籍的。雙方開始互易後,北宋大量的儒家思想文化書籍透過貿易流入大遼。

我從來不懷疑我們偉大的民族文化的同化能力,也不懷疑其他民族對我們文化的仰慕之情

。 契丹人也是,對漢文化,除了仰慕,就是崇拜。

就連大遼皇帝也說過“願後世生中國”這樣的話

,更別說其他貴族子弟了。這就出現了遼國一邊倒的漢化現象,其直接結果,就是讓本擅長騎射的遊牧民族,

失去了馬背上的傳統,戰鬥力也就大打折扣了,使得以勇猛著稱的契丹鐵騎一百多年來再也沒有南下侵擾宋朝

。這就要命了,難怪後面會被後起之秀金國所滅。

(二)經濟戰的巔峰之作:“弱宋”依靠經濟手段“瓦解”遼國

(二)資源物質傾銷

文化同化後,帶動的肯定是資源物質的需求。上面講到的大宗商品茶葉,還有瓷器、漆器,絲織品和布,以及從南洋進口的香藥、犀角、珍珠等各種奢侈品,幾乎是以傾銷的方式向遼國輸出。當然,這也是遼國所需的,

你剛好需要,我剛好有而已

但北宋向遼國進口了什麼呢,主要是牛、羊、駱駝等牲畜以及食鹽和部分礦產,牲畜之類的對於大宋來說也不是什麼稀缺的東西,需求量也不高。而食鹽這種戰略性資源,大宋時嚴格管控的。上篇文章講到過大宋單單利用食鹽貿易就讓西夏屈服,而對你遼國也是一樣的待遇。

所以宋遼的邊境貿易形成了一邊倒的局面,大宋從對遼國貿易出口中賺取巨大的貿易順差,而每年向大遼 “進貢”的三十萬歲幣,就算全部扔進貿易逆差中,也看不見一點浪花。

(二)經濟戰的巔峰之作:“弱宋”依靠經濟手段“瓦解”遼國

(三)貨幣控制

貿易的繁榮,必定牽扯到了交易中的媒介——貨幣。前面見到了,宋對遼是巨大的貿易順差,致使大量的財富流入北宋。以致遼國本國的貨幣在自己的國內流通量逐年減少,宋朝的銅錢在遼國開始大量流通,其信譽和價值已經遠遠超出本國貨幣(類似於今天的美元)。甚至到了最後,遼國都懶得鑄新遼幣了,直接以大宋銅錢進行支付,這不就是把自己的經濟命脈交給北宋嗎?

兩國經貿的繁榮,別人是大宋朝作為我國曆史上商品經濟最發達的朝代(沒有之一),對貨幣的需求量也是激增,這就帶來兩個問題:一是銅錢不像紙幣那樣說印就印,也不像紙幣那樣攜帶方便,所以註定了它的高成本和低流通率;二是大量的需求致使銅礦供應不足,加之北宋後期對銅礦和銅錢的嚴格管控,使得市面上流通的銅錢嚴重不足,大遼的經濟也受到了重創(大遼是不產銅的),這可怎麼辦啊?

(二)經濟戰的巔峰之作:“弱宋”依靠經濟手段“瓦解”遼國

這就倒逼北宋創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這可是大宋為金融史上創造出的劃時代的東西啊!

這下好了,貿易中貨幣不足了,怎麼辦?

印交子(這簡直就是美元的祖宗)

!就這樣,北宋利用紙幣,大量購買遼國的貨物,紙幣也隨之源源不斷地流入大遼,遼國至此就出現了泡沫式的經濟繁榮(

是不是像極了美國的手法

)。

大宋也就完全控制了遼國的經濟命脈,成為遼國經濟真正的統治者。

(二)經濟戰的巔峰之作:“弱宋”依靠經濟手段“瓦解”遼國

結束語:

大宋對遼的經濟手段可以說是全方位的

。當然,經濟手段是把雙刃劍,弱化對手的同時,也在腐蝕著自己。一是戰備上的腐蝕,太平世界過慣了,戰鬥意志就弱化了;二就是後期自己也沒能忍住,大量印刷紙幣,也給本國經濟帶來了膨脹崩盤。

以至於北宋和遼國雙雙先後都被金所滅!

但對於大宋而言,在歷史上的幾個王朝中,可以說是生存環境最為惡劣的王朝之一,武功卻又是非常的弱。北方失去了燕雲十六州這個戰略縱深,又恰逢北方遊牧民族的全盛時期,西夏、遼、金,一個接一個,個個不是省油的燈。但大宋卻偏偏又是個賺錢高手,其經濟之繁榮發達,別說我國曆史,就是整個人類歷史,也是無出其右。所以,在這種情況下,

經濟手段也就成了大宋花小錢辦大事的最好的手段了,整個大宋也是硬硬生生地靠著自身極其強大的經濟實力熬死了那幾個王朝

,直到遇見了不世出的蒙古鐵騎!

參考文獻:《宋史》、《遼史》

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