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韓國人在歐洲市場遭遇尷尬

2021-11-09由 金語玉言 發表于 歷史

韓國人在歐洲市場遭遇尷尬

歐洲的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生產企業分佈圖 (圖片來自網路)

全球整車企業一個接一個地從燃油車的生產中‘脫胎換骨’,轉向生產電動汽車,攪動了整個電動車行業。大眾、福特、通用等車企先後出臺方案,計劃在10~15年內把生產線全部轉為生產電動汽車。所以,動力電池生產企業以及相關企業聞聲而動,開展了一場“投資熱潮”。

在這場投資熱潮中,東歐是最為迫切的地方之一。因為包括大眾在內的寶馬、賓士等世界級整車企業都聚集在那裡。另外,與西歐相比,東歐低廉的勞動力成本不僅像磁鐵一樣吸引著整車企業,而且電池及電池材料企業也趨之若鶩。

韓國人在歐洲市場遭遇尷尬

寧德時代的德國工廠破土動工(圖片來自網路)

在這些電池生產企業當中,自然少不了中國的企業。寧德時代首當其衝,去年10月份,在德國的埃爾福特電池工廠就已經破土動工。最初的設計是14GWh的產能,計劃於2022年投產。但是客戶隨後擴大了生產計劃,寧德時代也將隨之調整產能。在原來的產能的基礎上,預計將調整到年產100GWh,屆時將成為世界最大的電池生產工廠。投產後,每天就會有93個集裝箱出廠。

韓國人在歐洲市場遭遇尷尬

比亞迪的刀片電池 (圖片來自網路)

另外,比亞迪也沒有閒著,最近它的‘弗迪電池’打出了招聘廣告。廣告內容稱,公司將在歐洲成立電池製造工廠,招聘有意前去工作的專案經理、工藝主管、品質主管,以及品質、裝置、商務和專案工程師。

然而,動作最快的還是韓國人。K-電池(韓國電池業的總稱)可謂‘雷厲風行’,它的‘三巨頭’——-LG能源、SK創新和三星SDI都先後到歐洲建立了自己的電池工廠。不僅如此,韓國的正極材料、銅箔和隔膜等電池核心材料的生產企業也一窩蜂地跑到歐洲建立了生產工廠。

韓國人在歐洲市場遭遇尷尬

EcoPro BM的韓國總部 (圖片來自網路)

EcoPro BM 是韓國生產正極材料的企業,已經在匈牙利成立了歐洲法人,馬上就要按照計劃建設生產工廠。日進材料也準備把工廠建在匈牙利。它是生產銅箔的公司,電池的負極材料離不開銅箔。SK創新在歐洲不僅有自己的電池工廠,而且它的子公司SK IE Technology正在波蘭的西龍斯克生產電池隔膜。

除了中韓兩國的電池製造工廠之外,還有瑞典的北伏(Northvolt)、斯洛伐克的inoBat 、日本的GS YUASAEsvolt等大大小小的電池企業都在歐洲建立了工廠。根據西班牙巴斯克能源研究中心(CIC energiGUNE)的調查,截止今年4月,在歐洲總共有26家電池工廠。

韓國人在歐洲市場遭遇尷尬

SK創新在匈牙利的工廠 (圖片來自網路)

LG能源起初是跟著特斯拉進入了歐洲,希望在那裡向特斯拉獨家供應‘4680’高鎳圓筒電池,把中國企業擠到一邊。可是它的電池連續發生的起火事故對它造成了負面效應,再說中國的企業也不是好惹的。SK創新主要是德國大眾的‘跟屁蟲’,它和LG能源的主要產品都是‘包型’電池。可是德國大眾最近釋出了一個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的‘大眾宣言’,明確規定今後的大眾系列的電動汽車都要採用“殼型”電池包,而不是“包型”電池包,一下子讓K-電池抓了瞎。因為生產這兩種型號的電池的裝置是完全不一樣的,要想‘跟風’改動,就要再投入巨資。只有三星SDI‘歪打正著’,但是它的產能有限,‘孤掌難鳴’,歐洲市場花落誰家基本上已無懸念。

韓國人在歐洲市場遭遇尷尬

寶馬將在匈牙利德布勒岑建立的電動汽車工廠用地照片 (圖片來自網路)

問題是跟隨K-電池‘三巨頭’進入歐洲的那些生產電池材料的下游企業,‘滿腔熱血’被澆了一盆冷水。它們把希望轉而放在了大眾汽車還有特斯拉等整車企業的‘電池自主化’上面了。大眾集團曾經透露,它要像特斯拉那樣,自己也研發和生產電池。但是,三星SDI的副社長金鐘成就曾一針見血地指出,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的生產,是長期的技術開發和經驗積累以及量產能力的綜合。整車企業要想自己生產電池,需要經歷相當多的挫折和花費大量的時間,不是在短時間內就能‘一蹴而就’的。看來,指望給車企的電池工廠供應材料,可能會等白了頭髮的。

韓國人在歐洲市場遭遇尷尬

三星SDI在匈牙利的工廠 (圖片來自網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