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中國社會制度的進化路徑——從封建到今天

2021-11-08由 映像思維 發表于 歷史

中國社會制度的進化路徑——從封建到今天

歷史上三種社會制度的劃分

中國歷史幾千年,其實我們只經歷三種不同制度的社會。第一個是秦漢以前,從周朝到秦統一的這段時間。這是分封制的時代,那是歐洲是十八世紀後才慢慢結束和改變的政治體制。歐洲人可以說是從分封制直接透過文藝復興,藉助希臘的各種政治思想,在工業革命的經濟和技術基礎上,直接進入了現代社會。

之所以不說夏商兩個朝代,主要是因為這兩個朝代無論是國家還是中國人的觀念都不太明確,他們更多是生活在黃河流域的原始部落的人而已。他們和今天的中國人其實差距還是很大的,當時的人從學術上來說,並嚴格等同於現代的中國人。在儒家的眼中,那時上古聖王統治下的樂土,但實際在如此原始的時代,所謂的樂土,也只是儒家夢想的家園而已。

第二個階段就是從秦漢一直到滿清時期的帝制時期,這是一個明確中國人和中國國土的長達兩千年的時間。按現代社會的發展速度,或者是歐洲社會的發展速度來比較,這段長達兩千年的時間,對中國人和中國社會來說,差不多可以說是停滯的。所以才有一段時間我們是如此的鄙視帝制時代,差不多被中國人譽為最落後的制度了。

第三個階段就是現代社會了,現代社會是一個比較豐富多彩的社會,社會制度也比較多。從出現到現在也只是連三百年而已。無論是從人類社會出現的時間到現在,還是中國帝制時代的時間長度進行對比,這麼短的時間都不能讓現代社會的各種制度分出高下優劣。更何況現代社會的無論是技術、文化、制度、人類的思想都在高速的發展中。到最後能發展出什麼,誰能勝出還真的不好說。最關鍵的是誰家的制度一直在發展,一直在前進,一直在往更文明更自由的方向發展。

其實制度的發展,並不一定是往更好更文明的發展。而是像生命的進化過程,適者生存的模式來解釋更加合適。簡單的說,制度的發展,就是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適應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這個解決問題的過程,並不一定會發現那個方向是好的,那個方向是錯誤的;也無法判斷那個方向是文明的,那個方向是落後的。只有試過了才知道,或者只有發現了下一個問題了,才知道現在使用的制度是不是好的。

看歷史就會知道,每一個時代,每一種新制度的誕生,都是為了解決當時制度下出現的最重要的問題的辦法。

中國社會制度的進化路徑——從封建到今天

周朝採用分封制是解決廣闊的統治區域的問題

周朝之所以採用分封制,將周族子孫和其他親密的部落、功臣等,分封到各地的管理地方。這種制度對應的就是商朝最大的問題的就是在人口不斷增加,中原世界可供管理、可以獲得資源的地方越來越大。如果一個有理想的部落想要統治更大的地方,就要找到一種管理方法。而當時周朝人想到的辦法就是分封制,將周天子的家人和忠於周天子的部落、功臣,全部派駐到各地,管理地方。美名其曰替天子牧民。

這樣,周王朝就能保證天下太平,不會再頻發發生戰爭。不但各部落之間的戰爭減少了,更減少了其他部落對中央部落的威脅。這樣,周天子就能統領天下,能夠實現有秩序的社會環境。

隨著人口繁衍、技術發展、時間的流逝,分封制開始慢慢出現問題。一開始是各封國,也就是諸侯國之間的競爭,逐步升級為戰爭;無論是資源、人口、土地等等,都是諸侯國爭奪的物件。隨著幾百個封國被整合成幾十個、十幾個的時候,一些管理到位諸侯國 就強大了起來。諸侯國強大了,周天子就弱小了。

對於周天子這個統治者來說,分封的諸侯已經從優勢變成了問題的根源。幾乎所有的戰爭都是在諸侯國之間進行的,而且都是他們為了各種利益發動的。於是,在這種動亂的背景下,社會的共識就成了,那就是如何解決諸侯國帶來的問題。

中國社會制度的進化路徑——從封建到今天

秦漢的郡縣制解決最大的問題是——分封制下諸侯國的問題

既然分封會帶來社會動盪和戰爭,導致社會發展受阻,那麼就不要分封制,不要培養諸侯國。這個時候郡縣制就運用而生。天子派去管理地方是官員,是由朝廷任命、管理、考核的,而且不是長期的,是隨時可以換的。這種模式在當時來說,肯定是非常先進的,它解決了當時制度的最大問題,諸侯國的問題。

為什麼說它先進,那是因為秦國只是大範圍的推廣使用了幾十年,然後就再也回不去了。如西楚霸王般強大的人物也無法讓整個社會重回分封制。劉邦是郡縣制最大的受益者,他順著這種社會大勢,很快就坐上了帝位,最後清理功臣,穩固了漢王朝。

一開始,郡縣制確實挺好的,社會穩定,經濟農業發展,而且依靠儒家士大夫,建立天人感應理念和文化,最大程度的穩固了皇權,改善了皇帝的合法性和半人半神化的形象。帝制制度,以郡縣制為基礎,正式宣告取代分封制。這種對皇權的神化和抬升,讓皇權脫離社會基礎和底層,中間由郡縣制所需的官僚系統進行連線,這也是後來帝制能夠維持兩千年的基礎架構。沒有這種三層式三明治社會結構,就沒有穩固的帝制制度,更加沒有長達兩千年的變。

中國社會制度的進化路徑——從封建到今天

帝制結構特點:三明治結構,解決皇權不穩的問題

從漢武帝鞏固皇權開始,在兩千年中,幾乎所有與的社會動盪和變革,都是圍繞改善中間層的成分而進行的。也就是改善官僚系統的構成而發生的動盪或發生戰爭。戰爭結束後,新的王朝也只是對中間層的官僚結構進行最佳化改良而已。

三方一直無法形成合力,對帝制的三層結構進行改革。這也是因為這種結構太過穩固的原因。

首先,底層的社會結構是農民為主,其他的商人、匠人等其他成份被皇權和官僚持續打擊和壓制,一直無法形成底層社會結構的主題。兩千年時間中,農民一直都是農民,也是官僚和皇權最喜歡的成份。

因為底層被固化,無論受到多大的壓力,底層最多起來反抗中層官僚系統,遠遠無法動搖頂層的皇權。更加沒有意識和理論去改革整個結構,只能是對中層造成衝擊,或者破壞後重新建立一個差不多的中層。

而中層和頂層是既得利益階層,他們是沒有動力去改革整個架構的。他們的的核心是穩定架構,享受自己的利益即可。

從這個理論,我們再回頭看看你中國歷史。漢代的官僚系統衍生出了世家大族,這種大家族是官農商工等的共同體。它不但擴大的官僚系統的體量和能力,更加提升了汲取社會財富的能力。他們很快就成為三層結構中主要結構,對底層形成絕對的壓制,對皇權形成極大的控制力。力量越大,破壞力也越大。

中國社會制度的進化路徑——從封建到今天

西漢之後的問題是世家大族的問題

西漢中後期開始,大家族的代表和皇權展開激烈的鬥爭,所謂外戚,也就是當時最有權勢的家族,屢屢威脅皇權。最後劉家的皇權被王莽——王家的代表奪走。然後大家族之間展開競爭,逐鹿中原,社會徹底陷入混亂。

戰爭和社會動盪,帶來的是零和博弈,大家都會遭受巨大的損失,如果沒有人能一家獨大,平定動盪的話,大家都沒有好處。因此,劉秀在取得部分大家族聯盟的支援後,最後重新建立朝廷,恢復秩序。大家族又重新開始了他們的統治,東漢的皇權,甚至沒有恢復到西漢時期的水平。

官僚系統形成大家族,導致權力過大的問題,就像一個沒有破滅的、被劉秀們掩蓋的巨大的泡沫。和透過放水的方式解決金融問題一樣,問題的根源沒有被解決,只是被掩蓋,它遲早要以更大 威力爆發出來。

東漢後期,大家族不但掌握行政權力,還獲取了軍權。這個時候的泡沫已經無法維持,徹底的爆裂。整個王朝社會陷入長達300年的大動盪中,戰爭不斷,相互殘殺。這場動盪不但將漢朝人捲進去,還將整個東亞、草原的少數民族全都捲了進去。這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3個世紀,無數的大家族在黑暗中不斷重構官僚系統中間層,都以失敗而告終。

中國社會制度的進化路徑——從封建到今天

三國時期,曹操代表北方傳統的政治中心的世家大族;劉備代表的是北方邊緣家族,早就夢想進入權力中央,以自己為中心建立官僚系統;而孫權代表的江東,是帝國當時的新興南方大家族;他們離權力中心更遠,一部分人是希望自給自足,建立自己的、專屬於南方的官僚系統;也有人夢想進入北方的權力中心,成為真正的大家族。

最後還是中原傳統的大家族家底比較厚,所在區域經濟發達,人口眾多,最後獲得了重建官僚系統,穩定社會的機會。曹家失敗後,被司馬家取代;司馬家復古式的分封,還是失敗告終,最後來到江東,王與馬,共天下。司馬家、王家、謝家、桓家、蕭家等等,傳統的大家族在不停的輪換,都希望在自己的手中,重建官僚系統和社會秩序。可是,這一套已經是落後的,就像當初的分封制,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一再建立,一再的失敗。一片亂局之下,連少數民族都來中原實驗自己的新想法,但沒有任何人、知識和理論,能夠打破三層結構,重新建立新的秩序架構。無論是誰,都是在原來的框架裡面折騰。

直到最後,大家族基本消耗完成在兩漢500多年中積累的財富和力量後,才正式宣告失敗,宣佈放棄。

中國社會制度的進化路徑——從封建到今天

隋唐透過平民階層和官僚階層的流通性,解決世家大族的問題

從隋唐開始,上層皇權和底層社會開始反思大家族的問題,開始走向壓制大家族,由底層參與建立管理套體系。也就是從王朝建立初期開始,有意識的從底層培養人才,使用底層人才;從而壓制大家族的形成和發展。

這種新官僚制度一直髮展到宋朝,才算是比較完善;甚至開始一種類似於平民社會的狀況開始出現,包括很多學者認為的商業社會萌芽,商人地位上升,社會底層結構更加豐富。

唐宋時期,雖然總的架子沒有變,依然是三層結構,但底層的結構開始變得多元,力量也開始積蓄。雖然唐朝末年有一段時間失控和反覆;但進入宋朝後,這種底層不斷多元化,積蓄力量參與中間階層權力中心的能力在增強。最後形成了一種底層產生官僚系統,形成了新的,具有較高流動性計程車紳階層。

這個階層因為流動性比較高,對溝通底層和上層的能力比較強。也是大家都能接受的一個階層,就算有問題,這個階層也是比較容易更換。透過更換來解決問題,降低底層和上層的抱怨,還是具有一定的現代性的。就像現在西方的民選政府一樣,因為可以更換,所以爆發社會衝突的可能性就小很多,而且民主屬性也就比較強。

中國社會制度的進化路徑——從封建到今天

中國社會制度的進化路徑——從封建到今天

唐宋制度都在致力於解決軍隊的問題

唐宋雖然解決了中間官僚階層的問題,但軍隊的問題卻又浮現出來。這是一個新的問題,也可說是舊問題。兩漢時期到魏晉南北朝,軍隊的問題是隱藏在世家大族身後的。軍隊都有大家族控制,皇權在後期很難控制軍權。

到了唐代中後期,因為帝國疆域遼闊,開始面對北方、東北、西南等多個方向的敵人,軍隊規模越來越大。而且,家族和士大夫階層已經沒有能力掌控軍隊,軍隊成為了一方獨立的勢力。無論是皇權、官僚系統、平民階層,在一開始都無法有效的控制軍隊。

改良了世家大族的這個癌症,卻多了一個軍隊這個流行瘟疫。為此,唐宋一直到明朝,整個社會制度都圍繞如何解決軍隊問題而進行設計。這個過程中,經歷多次的軍制改革,唐朝從府兵制,到最後無法維持的時候,就變為了節度使。將養軍隊的 責任從皇權和官僚手中,交給節度使,交給了軍方自己管理自己。交出了責任,也就是交出了權力,最後大唐王朝被軍隊攪垮。

中國社會制度的進化路徑——從封建到今天

五代十國時期,各種軍頭輪番上陣,希望透過新的方式、新的階層、新的權力,建立新的社會結構,一種類似於軍國主義的社會結構。可惜,這是更加落後的制度,一樣沒辦法長久。

因此宋朝時期,在皇權和官僚系統的努力下,重新恢復三層結構,三方共同抑制軍隊的脫離和壯大。將軍隊改為募兵制,就算軍隊孱弱,也在所不惜,總之不能讓軍隊掌權。透過全面的壓制,從皇權階層的防範、官僚系統的壓制、平民階層的蔑視之下,軍隊成為不穩定因素的基本被控制住。

軍隊孱弱了,沒想到引來了外族的入侵,蒙古在進入中國過程中,基本看不到軍隊大規模的抵抗。整個過程其實是靠平民在支撐,其中有士紳階層作為核心領導層存在。這個時候,平民與士紳的結合開始崛起,開始成為一種主導力量。

中國社會制度的進化路徑——從封建到今天

元明時期,透過分級和禁錮解決平民階層的問題

平民的力量就是在推翻元朝統治的主要力量,也是明朝建立的主要力量所在。朱元璋正是在建立王朝的過程中,看到這種力量的強大和隱藏的危險,看到這種力量最後能推翻一切的本質力量,才建立了明朝全面禁錮的社會制度。

明朝制度算是最嚴苛的制度,先禁錮平民的流動,然後禁錮平民的身份。比如你軍戶出身,那麼你的子子孫孫都是當兵的;比如鐵匠出身,你子子孫孫都是鐵匠。同時全面打擊商人,不讓參加科舉,沒有政治權力;抬高農民的地位,讓農民成為底層的基礎,成為穩定社會秩序的基石。

再次神話皇權,抬高皇權地位;透過將朱姓子孫大規模分封到地方,監視地方官員,但又不是古代的分封制,明朝的王爺在地方是沒有權力的。只是需要由地方養著,還能從自己的封地上獲取財富。這樣也壓制官僚系統的權力和士紳階層的發展空間。軍隊方面的控制也進行了強化,進一步降低軍人身份,而且透過衛所制進行圈養和限制。

透過這一系列的操作,基本三層結構中的官僚士紳階層和平民階層被打散,皇權被強化,更加具有中心權力。其他兩大階層在散狀下,界限變模糊。朱元璋在誤打誤撞之下改變了整個社會結構,從三層的三文治,變成了煎蛋式的皇權中心制。被打散的官僚士紳、平民階層緊緊圍繞蛋黃,形成一種次新的社會結構。當然,制度是非常嚴苛的,落後的。

這種結構,貌似解決了軍隊、官僚士紳、平民等各種階層和不穩定因素的問題。其實還是在原來的架子下,做了掩蓋問題的工作。而不是徹底推翻舊架子,重新搭建一個更加完美、文明和先進的架構。

不過短短几十年,這種模糊的結構就開始被官僚士紳階層改變;他們憑藉接近權力中心、掌握資源的優勢,很快改變地位;開始有能力制衡皇權,鞏固自己的階層。王朝初期對平民階層的禁錮開始失效,平民中一些人和士紳結合,發展壯大了商人集團。這個集體既讓平民階層進一步多元化,讓宋朝時期出現的集團再次崛起,甚至有發展出新階層的趨勢,這就是資本主義的資產階級。但在明朝,官僚士紳的權力已經太大,它甚至還取得了一些皇權,控制了軍隊,商人集團只能依附官僚士紳階層。成為官僚士紳的一大主力。

雖然皇權透過太監等各種勢力不斷的制衡官僚系統,官僚系統則和自己培養商人集團混合在一起,成為權力最大的一方。

中國社會制度的進化路徑——從封建到今天

清朝制度解決的是草原威脅和平民階層的問題

在明末,先是官僚系統固化,失去溝通上層和下層的功能。皇權衰落,官僚士紳一方獨大,開始大肆攫取各方利益。因此平民階層再次爆發,成為社會秩序的破壞者,以求自己的生存權利。因為平民階層和官僚、皇權失去信任;一直以來作為抵抗外族侵略或平定社會秩序領導階層的官僚士紳階層無資源可用;平民階層轉而被關外的少數民族利用,異族乘虛而入,在收編了整個官僚階層後,成為了秩序的建立者。

這種草原民族,更加不理解中原文化和歷史,不可能有能力建立新的結構,發展新的文明。只能在原來的架構中,透過調整權力分配模式,來平衡各階層的矛盾,掩蓋矛盾的爆發。

但他們的統治者很清楚,明朝以來的社會問題是什麼,是什麼不穩定因素破壞了社會秩序和王朝的 統治。第一大威脅當然是草原民族,第二是官僚士紳階層權力過大;第三平民階層的不穩定;所以,清朝的制度就根據這些問題而設計。

中國社會制度的進化路徑——從封建到今天

清朝先是利用宗教信仰和武力打壓、結盟等方式,收編整個草原的勢力,讓草原勢力成為清朝的統治階層的一部分,讓草原勢力從不穩定因素轉變為秩序維護者。把不穩定因素移植到了漢族人的身上,從而解決了草原這個一直以來對中原世界的威脅。

然後收編了漢人王朝的官僚士紳階層,讓他們享受原來權益,繼續成為中間階層,管理社會和平民,只是換一個皇帝而已。然後清朝皇帝透過矮化官僚,奴才化整個階層,從而凸顯皇權的權力和地位。

第三是放鬆對平民、商人等底層階層的管制,讓他們服從清朝的管制,成為清朝的擁護者。

同樣的三明治結構,只是在細節上進行了調節,在權力進行平衡。將從宋朝以來的官僚士紳階層的權力縮小,限制;然後培養其他少數民族作為聯盟和軍隊的主要力量,藉此強化皇權,壓制官僚系統。平民階層則選擇了與明朝不同的制度,避免走老路。放鬆禁錮、輕徭薄賦,改善民生,從此民間就穩了。

現代社會制度依然還是解決平民階層的問題

清朝的制度讓一個多民族的複雜社會穩定了兩百多年,其中最大的動盪是中後期的太平天國起義。主要力量依然是平民階層的力量在尋求更多的權益;但因為太平天國建立的制度更加落後,無法被整個平民階層所接受,所以最後失敗告終。

清末,在西方制度和文化的衝擊下,平民階層中的有識之士,現在知識分子率先覺醒。一下子看到很多解決平民階層問題的制度和機構。於是,以平民為主要力量的革命者快速的推翻帝制,將兩千年的架子打散,重新建立了一種現代的、更加文明的現代政治制度。

綜述

很多人通過了兩千年的時間才發現,我們要解決平民階層的問題,其實應該先解決帝制的問題。

遇到什麼問題就解決什麼問題,這是我們文化決定的。兩千來,中國的社會制度經歷了從解決世家大族的問題,官僚士紳的問題、軍隊的問題,最後一直需要解決的平民的問題,都在帝制的架構內去思考和行動,雖然作出無數的實驗和改善。但一直低頭做事,沒有抬頭看路,找不到解決問題的真正的方向。一直在帝制的套路內打轉,導致我們錯過幾百年的時間。

今天的制度,依然是設計瞭解決現實問題的制度。完美的制度不是現在就很完美,而是會發展、改良、適應社會和文明的發展,然後達到長期的穩定和完美,這才是真的完美。

任何一種制度都不可能解決人類發展過程中的所有問題,現在的制度只能解決現在的問題。未來的 問題,需要未來的制度去解決。

只要不斷髮展和創新中的制度,就是比較好的制度。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