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重新認識樊噲,這個猛將不尋常,沒有樊噲也許就沒有大漢

2021-11-08由 平凡人讀史記 發表于 歷史

引言

對於樊噲,很多人的印象都只停留在壯士、猛將的層面上。我們都知道他曾經執劍帶盾,撞倒守衛,獨闖鴻門宴,斥責項羽。然後,兩個人惺惺相惜,一邊喝酒一邊吃著豬腿。樊噲絕不是一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赳赳武夫,也不是像他標榜的那樣“俺是一個粗人”。

他長年跟隨劉邦,對很多事情的得失利弊看得十分清楚,對楚漢之爭具有很強的大局觀,憑藉自己不錯的情商,在西漢初期的官場上也得以自保,並封妻廕子。我們應該重新去認識和讀懂這個不尋常的武將。

1、真刀真槍、披堅執銳建立的軍功

樊噲是劉邦的老鄉,本來是一個市井之中殺狗賣肉的屠夫。劉邦起兵的時候,收他做了小弟(舍人)。樊噲自跟隨劉邦起兵以來,就是他的馬前卒,作戰勇猛、敢打硬仗,先後跟秦將章邯、李由交過手,並將他們擊敗。

重新認識樊噲,這個猛將不尋常,沒有樊噲也許就沒有大漢

樊噲影視形象

樊噲為西漢開國立下了不少的功勞,無論是反秦,還是楚漢之爭,幾乎每一場硬仗都有樊噲在衝鋒陷陣。

樊噲的功勞是真刀真槍拼出來的,作為一個武將,他披堅執銳、身先士卒,衝在第一線。《史記》中對樊噲的軍功做了詳細的記載,並列了很長的資料清單,甚至斬首多少都有記錄。這在全書中都是很少見的例子。

《史記·樊酈滕灌列傳》記載:斬首十五級,賜爵國大夫。斬首十六級,賜上間爵。斬首十四級,捕虜十一人,賜爵五大夫。斬候一人,首六十八級,捕虜二十七人,賜爵卿。斬首八級,捕虜四十四人,賜爵封號賢成君。斬首二十四級,捕虜四十人,賜重封。斬都尉一人,首十級,捕虜百四十六人,降卒二千九百人。

在列傳的最後,司馬遷對樊噲的軍功做了統計,一個武將能有如此的功勞,可以說是居功至偉。劉邦最終封樊噲為舞陽後,食邑5400戶,在開國功臣排行上,將樊噲排在了第五。

《史記》記載:(樊噲)斬首百七十六級,虜二百八十八人。別,破軍七,下城五,定郡六,縣五十二,得丞相一人,將軍十二人,二千石

已下

至三百石十一人。

重新認識樊噲,這個猛將不尋常,沒有樊噲也許就沒有大漢

戰場上的樊噲

一個從市井走來,一路靠著拼殺立下了赫赫戰功,最終實現封侯,可以說,樊噲的人生還是比較成功的。

2、洞察得失,擁有很強的大局觀

劉邦與項羽同楚懷王共同約定,先攻入咸陽的為王,結果項羽與秦軍主力決戰,遇到阻撓。而劉邦卻進展順利,率先攻入了咸陽。

劉邦本身就貪財好色,看到秦宮殿的豪華,就不想離開了。更為要命的是,劉邦聽信了讒言:守好函谷關,不要讓諸侯進關,就可以成就王業。

重新認識樊噲,這個猛將不尋常,沒有樊噲也許就沒有大漢

樊噲與劉邦

這個時候,同樣底層出身的樊噲,卻沒有貪戀咸陽的奢華。他清醒地認識到了當前的形勢,感受到了潛在的危機。

你是要天下,還是要眼前的東西,秦朝就是因為這些而滅亡的,你趕快做決定吧!

《史記》記載,樊噲多次力勸劉邦離開咸陽,還軍霸上,不要貪圖秦宮的財物,不要貪圖奢華的享受。這個建議得到了張良的贊同和大力支援,他也勸劉邦聽從,劉邦才還軍霸上。

《史記·留侯世家》:沛公入秦宮,宮室帷帳狗馬重寶婦女以千數,意欲留居之。樊噲諫沛公出舍,沛公不聽。

雖然樊噲不像張良那般神機妙算,講起道理來分析得頭頭是道,但是,

作為一個屠狗賣肉出身的武將,有如此的認識和洞察力,有如此的大局觀,可以說是非常難得的。

3、忠勇過人,危機時刻一馬當先

可以說,樊噲是劉邦的死忠粉。鴻門宴上,他得知“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便不顧一切,持劍提盾,撞倒了守衛,闖了進去。

重新認識樊噲,這個猛將不尋常,沒有樊噲也許就沒有大漢

鴻門宴遺址

危機時刻,忠勇過人的樊噲,又一次衝在了前面。他卻不是那種有勇無謀的武人,並沒有進去之後就動手鬧事,而是據理力爭,宣告是有小人造謠,責問並勸說項羽為何殺有功之人。

樊噲的話,切中要害,直入項羽內心,讓本來就好面子的項羽,無法再下令殺人。兩個惺惺相惜的壯士,竟然在宴會上開始喝酒吃肉。

重新認識樊噲,這個猛將不尋常,沒有樊噲也許就沒有大漢

樊噲塑像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樊噲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鄉立,瞋目視項王,頭髮上指,目眥盡裂。

劉邦趁著上廁所的工夫,就溜走了,樊噲一路持劍步行保護。

可以說,沒有樊噲闖營,也許鴻門宴上的劉邦,也許不能活著回去,也就沒有了大漢天下。

樊噲在鴻門宴上,勸劉邦趕快逃走時,還留下了一句名言,那就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並且“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這樣的話,竟然也出自這個武將之口。

可見,樊噲不同於以往那種完全沒有文化,只懂得打仗的將領,他有一定的謀略和口才,關鍵時刻總能抓住主要矛盾。

很多年後,已經是漢高祖的劉邦病重,拒絕見任何大臣。當時英布反叛,劉邦卻躺在後宮不讓人進去相見,就連周勃、灌嬰這樣的人也不敢進去相見。

十幾天後,樊噲又一次衝在前面,推門而入,群臣緊緊跟隨,進去看到劉邦枕著一個宦官。樊噲痛哭流涕說起當年趙高叛亂的事情,劉邦恍然大悟,大笑著起來。

《史記》記載:十餘日,噲乃排闥直入,大臣隨之。上獨枕一宦者臥。噲等見上流涕曰:“始陛下與臣等起豐沛,定天下,何其壯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憊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見臣等計事,顧獨與一宦者絕乎?且陛下獨不見趙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在這件事情上,樊噲再次抓住了事情的核心,再次用言語打動了劉邦的內心。

闖宮進諫,並不是憑的勇氣或莽撞,而是依靠一針見血的語言,樊噲已經是一個了不起的諍言諫臣。

4、情商高手,武將也有政治頭腦

西漢建國以後,劉邦論功行賞,在功臣排行上,將樊噲排在了第五。漢初三傑的韓信、張良都被派在了二十多名以後。

韓信自始至終就看不起樊噲,這是一種毫不掩飾地輕視。然而,早年跟隨劉邦,一起出生入死,樹大根深的樊噲,卻並沒有任何的反擊,也沒有針鋒相對。

韓信經過樊噲住處時,樊噲跪拜在地,表示大王能到我這裡,我這蓬蓽生輝啊!無論說是樊噲真心拜服韓信的兵法,還是故意做作奉承。樊噲的這種做法,是典型的高情商的表現,委屈一下膝蓋,也許就能保住腦袋。

與樊噲相比,韓信就是一個缺乏政治頭腦的單純武將,他苦笑著對人說,從此終生就與樊噲為伍了。因此留下了“羞與噲伍”的典故,相反,樊噲在官場的情商和日後的所作所為,其實,真是韓信缺乏和該學習的。

樊噲從沛縣市井走出來,一路拼殺到建國封侯,他已經從一個武夫成長成了一名標準的官員,具備了一定的政治頭腦,對於官場的規則也已經掌控自如。

重新認識樊噲,這個猛將不尋常,沒有樊噲也許就沒有大漢

樊噲站劉邦身後

5、平定叛亂,唯劉邦利益當先

樊噲是個一心一意擁護劉邦利益的忠臣良將,這一點,劉邦也是很清楚的。所以,一些秘密的大事,劉邦都是帶著樊噲前去執行。例如,逮捕韓信,貶為淮陰侯,就是樊噲執行的。樊噲也算是出了當年被韓信鄙視的一口惡氣。

劉邦平定英布、陳豨、盧綰的反叛,都有樊噲的參戰。

樊噲是一個指哪打哪,以劉邦和大漢利益為先的忠實守護者。

然而,就在樊噲征伐陳豨盧綰的時候,有人誣陷他與呂后結黨營私,要殺戚夫人與趙王如意。此時的劉邦,不知道是病糊塗了,還是老糊塗了,下令抓住樊噲,在軍中斬首。

狡猾的陳平,雖然抓住了樊噲,但是害怕呂后,並沒有立刻殺樊噲,而是把他押解到了長安。正好也在此時,劉邦病死,呂后也放了樊噲,並恢復了他的爵位和封邑。

重新認識樊噲,這個猛將不尋常,沒有樊噲也許就沒有大漢

樊噲墓簡介

臨死前的劉邦,也許根本沒有糊塗,就是意識到了樊噲是個不尋常的武將,想殺掉樊噲,去除他對自己兒孫的威脅。劉邦對於根本不信任的韓信,都不忍殺害,何況是跟了自己一輩子,忠心了一輩子的樊噲呢?

重新認識樊噲,這個猛將不尋常,沒有樊噲也許就沒有大漢

樊噲墓

總結

樊噲本是一個沛縣市井中屠狗賣肉之人,從起兵開始就跟隨劉邦出生入死,他一路走來,攻秦、攻楚,都是身先士卒、一馬當先。他忠實地擁護劉邦,平定英布、韓信、陳豨、盧綰的謀反,

對西漢的建立和穩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更加難得可貴的是,作為武將,他具備武夫少有的謀略和政治頭腦,關鍵時刻表現出的洞察力和大局觀,令人驚歎。

他力勸劉邦離開咸陽、還軍霸上,讓張良為之側目;他闖宮進諫、提醒劉邦近賢臣而遠宦官,讓周、灌二人敬佩。

他作為劉邦的同鄉,又是連襟,對於這種複雜而敏感的關係,處理得十分妥當。他憑藉著自己的運氣和呂后的勢力,逃過了劉邦的誅殺令,得以活命,得以恢復爵位和封邑,終享天年。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