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同樣被人馴化,為什麼貓與貓區別那麼小,狗與狗區別卻那麼大?

2021-11-05由 趣談科學 發表于 歷史

我知道!很多人看到題目可能會反駁說:貓長得並不都一樣。

的確,喵星人有不同的顏色,不同的紋理,不同的大小,不同的頭部形狀。耳朵有些是尖尖的,有些是軟趴趴的,有些是捲曲的,就像下面這樣:

同樣被人馴化,為什麼貓與貓區別那麼小,狗與狗區別卻那麼大?

不過,如果跟狗比起來,貓的那些不一樣,真的是小巫見大巫,下面感受一下狗子的不一樣:

同樣被人馴化,為什麼貓與貓區別那麼小,狗與狗區別卻那麼大?

貓之間再不一樣,最起碼你會感覺它們都是貓,是一個物種,但狗子們雖然也是同一物種,無論大小都不存在生殖隔離,但是它們看起來卻不像一個物種。例如下面:

同樣被人馴化,為什麼貓與貓區別那麼小,狗與狗區別卻那麼大?

這個渾身長著一團麻布的,如果放到羊群中,劇情應該是這樣的:

麻布:兄弟,我也是來放羊的,不是被放的。

牧羊犬:你當我堂堂牧羊犬瞎嗎?一點狗樣也沒有,別想矇混過關,偷偷溜出去,趕緊上中間集合。

牧羊犬二號:大哥,不對勁呀!

牧羊犬:咋了,羊跑了?

牧羊犬二號:不是少了,是多了一隻!

牧羊犬:多了還不好,興許是哪個兄弟,在其他羊群順手牽了一隻。

同樣被人馴化,為什麼貓與貓區別那麼小,狗與狗區別卻那麼大?

我才是放牧的

那麼貓和狗,同樣是與人類息息相關的物種,同樣都是一個物種,為什麼狗與狗的差距如此之大,相比之下貓的差距卻微不足道呢?

決定物種性狀的是基因,基因的變異是隨機的。留下哪種基因,淘汰哪種基因,取決於哪種性狀更適應環境,就像北極圈內的犬,不可能演化出短毛的性狀,因為剛剛出現就會被凍死。

不過,狗的不同,並非完全自然因素,還有大量的人為因素,或者說它們需要勝任不同的工作,而人類因素對於狗子來說也是環境因素的一部分。

貓上班,和狗上班不同

貓的工作比較簡單:1。賣萌,2。消滅老鼠和其他齧齒類動物。

這兩個工作貓咪都完成得很出色,而且是自發的,完全不需要人類的提示或塑造,意味著貓咪幾乎是純天然的,因此家貓看起來和它們的野生祖先非洲野貓很像。

同樣被人馴化,為什麼貓與貓區別那麼小,狗與狗區別卻那麼大?

我是非洲野貓,家貓的祖先,別想把我帶回家

相對來說,狗子是個勞碌命,它的工作如下:

賣萌、保護財產、看管牲畜、打獵、比賽、追蹤獵物或逃犯、救援、做役畜、參與戰爭、幫助殘疾人、保姆、陪伴。

以上這些工作太過籠統,還可以繼續細分,例如:有的狗專放易受驚的羊,有的狗更擅長於驅趕橫衝直撞的牛群,即使是羊群也存在區別,比如綿陽乖乖的,山羊卻喜歡爬上爬下。

同樣被人馴化,為什麼貓與貓區別那麼小,狗與狗區別卻那麼大?

牧綿羊犬:這個羊,我不會放

雖然這些放牧工作很相似,但它們並不完全相同。因此,如果你讓放綿羊的狗去放山羊,就像讓廚子去當裁縫。有些狗還會進行一些賽事,例如鬥牛犬,在1835年,歐洲廢除了鬥犬制之前就是專門用來鬥牛的。

狩獵犬也分不同的工種,很難有能勝任一切狩獵工作,就像打籃球要高個子,相撲你不能找個瘦子,於是我們需要許許多多不一樣的狗。例如:能單獨獵殺鹿狍等大型動物的狗和抓老鼠的狗,身體強度需求肯定不一樣。可以追捕地下小動物(獾、兔子、蛇)的狗又不一樣。能抓野雞的狗,不一定會游泳,也就不一定能抓野鴨。有的工作需要更強的視覺,有的則需要依靠嗅覺。

同樣被人馴化,為什麼貓與貓區別那麼小,狗與狗區別卻那麼大?

主人,鹿在這裡

如果繼續區分,獵殺、抓住、找到和驅趕還不一樣。在古代狩獵中,有些獵犬並不需要攻擊獵物,追蹤獵犬隻需要找到獵物,人類輸出,因此感官、速度、耐力與引導能力更為重要。搜救犬還分雪山搜救犬、地震搜救犬等等,導盲犬也分很多種,拉車的和拉雪橇的也不一樣。有些國家還會專門飼養被食用的“肉犬”。如今某音上還有各種神犬,買菜、算數、開車等等,狗在越來越多的賽道上,走得越來越遠。

同樣被人馴化,為什麼貓與貓區別那麼小,狗與狗區別卻那麼大?

總結

狗的馴養可以追溯到人類狩獵採集時期,後來由於我們需要讓狗乾的事情越來越多,人們就透過育種的方法,放大不同的特性,讓狗在不同的領域方向,越來越專業。於是就出現各個高度專業化領域的狗,彼此之間看起來相差甚遠的結果。

貓的馴化起源更晚,因為人類開始定居並發展農業之後,才開始儲存糧食,才需要防止老鼠偷吃糧食,它們對於人類來說才有利用價值。更關鍵的是貓除了抓老鼠,什麼也幹不了。貓是獨行俠,不具備狼群的合作精神,因此難以被塑造成專業特點鮮明的品種,所以貓都隨天性而為,大多長得差不多。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