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李密:一個被演義杜撰出來背信棄義的悲劇人

2021-10-28由 古月談歷史 發表于 歷史

前言

1974年,河南省浚縣李密墓出土,當時衛河清淤,在浚縣城關鄉羅莊附近衛河河床內被挖出。墓誌銘長80釐米,寬60釐米,墓蓋書《唐上柱國邢國公李君之墓誌銘》,字型結構疏朗,樸實道健。行文39行,滿38行,行31字,共1202字。字為正書,書寫秀健端雅,字距排列適宜,文體為四六駢文。與《全唐文》魏徵所撰的《李密墓誌銘》,相差不大。有一段這樣寫道:(李密)命世挺生,負問鼎之雄圖,鬱拔山之壯氣,志逸風飈,勢傾海嶽,控御英傑,鞭撻區宇,志逸風飆,勢傾海嶽。

李密:一個被演義杜撰出來背信棄義的悲劇人

李密墓誌銘

李密其人

看過《隋唐演義》,《舊唐書》的觀眾,應該會認為李密是屬於那種投機取巧的小人,他有隨機應變的能力,權力慾極強,第一次造反失敗後,投奔了瓦崗寨大當家翟讓,翟讓又把大頭領讓給他,而在他的領導下,最終導致瓦崗寨四分五裂,從而使許多英雄豪傑離開了瓦崗寨,如秦瓊、程咬金等人投靠了王世充,魏徵投靠了李唐。最後,李密被王世充打敗,也投靠了李唐。這些都是後世文人墨客杜撰加工出來的。那麼,歷史上真實的李密又是怎樣的呢?

李密:一個被演義杜撰出來背信棄義的悲劇人

翟讓和李密

李密(582年~619年1月20日),字玄邃,一字法主,京兆郡長安縣(今陝西省西安市)人,祖籍遼東郡襄平縣(今遼寧省遼陽市),隋末唐初割據群雄之一。西魏名將李弼的曾孫。

李密其人,並沒有演義當中的那麼奸詐不堪,他甚至是勤奮讀書的典範。李密少年時代,曾在隋煬帝的宮廷裡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職。李密並不懊喪,回家後發憤讀書,因以放牛為生,故此常坐在牛背上讀書。 有一次,李密聽說緱山有一位名士包愷,就前去向他求學。李密騎上一頭牛出發了,牛背上鋪著用蒲草編的墊子,牛角上掛著一部《漢書》。李密一邊趕路一邊讀《漢書》,正巧越國公楊素騎著快馬從後面趕上來,勒住馬讚揚他:“這麼勤奮的書生真是少見!”李密一看是越國公,趕緊從牛背上跳下來行禮。

為此《新唐書李密傳》記載:“聞包愷在緱山,往從之。以蒲韉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 李密談吐不俗,深深吸引了楊素。回家以後,楊素對兒子楊玄感說:“我看李密這個人的學識才能,都在你兄弟之上,將來你們有事能夠與他商量。從這段典故中可以發現,李密確實有不同於一般人的地方,否則,像楊素這樣的大隋當紅權臣是不會對他另眼相看的。

李密:一個被演義杜撰出來背信棄義的悲劇人

李密

對李密的評價

而在歷史上,對李密的評價也是非常之高:

楊廣:“個小兒視瞻異常,勿令宿衛。”

宇文述:“君世素貴,當以才學顯,何事三衛間哉!

楊素:“吾觀李密識度,汝等不及。”

徐文遠:“魏公,君子也,能容賢士。

王世充:“李密天資明決,為龍為蛇,不可測也。

《隋書》:“李密遭會風雲,奪其鱗翼,思封函谷,將割鴻溝。期月之間,眾數十萬,破化及,摧世充,聲動四方,威行萬里。雖運乖天眷,事屈興王,而義協人謀,雄名克振,壯矣!然志性輕狡,終致顛覆,其度長挈大,抑陳、項之季孟歟?

李密:一個被演義杜撰出來背信棄義的悲劇人

李密

李密之死

隋大業九年(613)參與楊玄感於黎陽(今河南浚縣東北)起兵反隋。玄感敗,李密逃亡。十二年,入瓦崗軍。同年十月,因李密勸翟讓迎擊隋悍將滎陽通守張須陀所統精卒,大敗隋軍,故翟讓命他分統一軍。李密軍令嚴肅,賞賜優厚,士卒樂意為他所用。他建議襲取興洛(後改洛口)倉,開倉賑濟,擴充隊伍,然後進取東都。大業十三年,瓦崗軍攻取洛口倉,招就食饑民幾十萬,起義隊伍迅速壯大。李密長於謀略,逐步在瓦崗軍內部形成自己的勢力。

李密:一個被演義杜撰出來背信棄義的悲劇人

大業十三年年初,李密獲准建立蒲山公營。二月,翟讓推李密稱魏公於洛口,改元永平,以招徠各路反隋武裝,由此李密在各路起義軍中確立了盟主地位。這時,李密和翟讓之間因處理隋降官、分配軍資等問題,發生火併,李密殺翟讓及從者數百人。大業十四年三月,宇文化及殺隋煬帝,率眾10餘萬西歸。皇泰主命李密討伐化及。李密七月出兵東討化及。兩軍在童山激戰,化及兵敗北走。李密雖勝,自己的兵力也遭到重大損傷,王世充組織了2萬多人馬,乘機進擊,李密軍大敗,本營覆沒,親將秦叔寶、程知節(初名程咬金)、牛進達等被俘,單雄信投降。李密走投無路,乃於九月渡河至河陽降唐。

李密:一個被演義杜撰出來背信棄義的悲劇人

李密歸唐,李淵大喜,拜李密為光祿卿,封邢國公,還將表妹獨孤氏嫁給了李密,稱呼李密為弟。但李密不甘居於人下,對自己的處境非常不滿。

同年年底,李淵派李密去黎陽安撫昔日的部眾,左武衛將軍王伯當隨同前往。李密率部東行至稠桑驛的時候,李淵突然反悔將其召回,李密大為恐懼,決定叛亂。王伯當試圖勸阻,但李密不聽。李密率部襲破鄰近的桃林縣(今河南三門峽市西南),掠奪畜產向南進入熊耳山,前往襄城(今河南省汝州市)投奔舊將張善相。

李密的所作所為被熊州副將盛彥師得知,盛彥師率兵埋伏在的陸渾縣南邢公峴,公元619年1月20日(武德二年臘月三十),李密率部經過,被盛彥師全部殺死,時年三十七,傳首長安。李淵派人將李密首級送往黎陽招撫其餘部。徐世勣獻黎陽投降,請求收葬李密的屍首,得到李淵的允許。隨後徐世勣將李密葬於黎陽山西南五里處,墳高七仞。

李密:一個被演義杜撰出來背信棄義的悲劇人

結語

在《水滸傳》中,宋江在死之後,武松等人並沒有去叩拜他,甚至還說了“一切都結束了”,讓人感覺到很冷冰。但是從李密的墓誌銘來看,他的待遇是宋江不能比擬的。

根據《全唐文》來看,,最後還是魏徵寫的李密的墓銘志。而且魏徵的墓銘志上,表達出他非常推崇李密的才能。在這裡面有四個字“控御英傑”,說明李密把瓦崗英雄們很好的駕馭住,而且魏徵很懷念他的好。瓦崗英雄們就算各奔東西,依然很懷念這李密。如果李密真的如《隋唐演義》中說的無情無義,對待瓦崗英雄很小氣,才導致他們都離開了,那麼瓦崗英雄們就不會懷念他的好,甚至都不會去他的墓前叩拜。

生逢亂世,群雄逐鹿天下,李密博學多才,有遠大抱負理想而不能實現,不得不說,此乃時運不濟,命途多舛,悲情落場!

@古月談歷史 點贊關注我,給你帶來更多歷史故事!

李密:一個被演義杜撰出來背信棄義的悲劇人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