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重情重義的張居正,以高超的政治智慧遊走於大明官場

2021-10-28由 明朝故事 發表于 歷史

嘉靖時期的內閣次輔徐階,以他長期的隱忍,隱藏力量,縝密佈局的策略戰勝了曾經的內閣首輔嚴嵩。昔日權傾朝野近20年的宰相嚴嵩在被趕出朝廷之後,晚景淒涼。在江西老家以乞食於墓舍祭品為生的方式,悽慘餘年,死後竟無人安葬。在張居正的安排下,最終委託在江西的官員為嚴嵩安排後事。這種做法在當時是要冒很大的政治風險的,嚴嵩是罪臣之身,所有人都唯恐避之不及,張居正為什麼會這麼對待嚴嵩?在政治立場上,張居正和嚴嵩分屬不同陣營,級別上都存在天壤之別。嚴嵩對當時年輕的張居正是很欣賞的,無關政治,只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對張居正來說,嚴嵩是他的忘年交,對於當時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張居正來說,嚴嵩對他的欣賞是受寵若驚的,雖然時過境遷,物是人非,但是情意未減。所以為曾經的大長官晚年境況做最後的安排也是應該的,是重情重義之人。

重情重義的張居正,以高超的政治智慧遊走於大明官場

張居正

在徐階扳倒嚴嵩集團後,重整政治秩序,為曾經受迫害的群體平反昭雪,成了當時爭民心順民意的首要工作。徐階將這些具體工作都交給了張居正來落實。這無疑是對張居正個人政治形象的極好提升。所以說徐階作為他的老師也是他政治前途的引路人。是張居正政治前途真正的貴人。

在明朝的官場上,歷屆首輔大臣的權利之爭此起彼伏,波瀾壯闊,血雨腥風,似乎從未平靜過,先後有夏言與嚴嵩的鬥爭,嚴嵩與徐階鬥爭,徐階與高拱鬥爭。高拱與張居正鬥爭,在這四場殘酷的政治鬥爭中,張居正卻以他高超的政治手腕遊走在敵我雙方之間,讓兩邊的人都或深或淺,或長或短地成為了他的朋友,各方的主角就像嚴嵩,徐階,然後來的高拱,這些人不管人好人壞,不管身處哪一個政治陣營,張居正都可以談得上是有朋友相稱的。對於剛剛在大明王朝政壇上嶄露頭角的張居正,何以做到如此的遊刃有餘呢?

說起徐階和高拱的鬥爭,我們先來聊下高拱:

高拱,字肅卿,號中玄,河南新鄭人。生於明武宗正德七年十二月(1513年1月),比張居正大12歲,從小出身官宦世家,自幼聰明好學。十七歲就參加鄉試(舉人)奪冠。嘉靖二十年(1541),登進士第。所以說,在古代這些高官精英,小時候都有過人的才華。

重情重義的張居正,以高超的政治智慧遊走於大明官場

高拱

高拱和張居正的從政履歷和張居正初入官場的經歷一樣,都在翰林院任編修。但是高拱性格心高氣傲,盛氣凌人,不藏鋒芒,

不肯輕易依附於某一個政治集團,所以一直也得不到重用。後來被派到當時的

裕王

府,也就是後來的隆慶帝,做的第一個老師,當時的

裕王

朱載垕

是沒有繼承帝業安排的。安排高拱做

朱載垕的老師算是一種邊緣化的人事安排。在和朱載垕相處的日子裡,兩個人經歷了很多官場的辛酸,積累了很深的感情基礎

,也是後來能夠擔任隆慶時期的內閣首輔的主要優勢。

重情重義的張居正,以高超的政治智慧遊走於大明官場

張居正與高拱

高拱與張居正同朝為官,曾經是非常要好朋友,雖然高拱比張居正大10多歲,但是志趣相同,抱負效國。兩個在北京香山之巔擊掌為誓,相約他日登閣入相,定當竭力同心,振興大明王朝,互相勉勵。立志鞠躬盡瘁,但為國事,死而後已,功業自成。在從政初期,他們兩人是惺惺相惜的,雖然分屬不同陣營,但是高手之間的鬥爭並非就是敵我之爭,有時候甚至是彼此欣賞的,官場之爭並非價值觀之爭,非黑即白。雖然到最後兩個人確實沒能共同振興一個大明王,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高拱和張居正還是一種很典型的朋友關係,是有著共同的政治理想。

明史中卻明確記載著張居正與高拱之間的不和,並未描述兩人從政初期的友誼,但是在後來,兩人最終反目成仇,成為彼此政敵,臨死前寫的一篇文章

《病榻遺言》,導致了

後來萬曆皇帝對死後的張居正後代趕盡殺絕的主因。續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