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鮮活的歷史人物7——宋元篇(1)(李後主移情小姨子等)

2021-10-28由 騰飛國學堂 發表于 歷史

鮮活的歷史人物7——宋元篇(1)(李後主移情小姨子等)

一、李後主移情小姨子

南唐後主李煜是一位荒於政務的亡國之君,卻是一位多才多情的詞人。

後主李煜的原配妃子是揚州司徒周宗之女,史稱周後,據說其名為娥皇。李煜與娥皇結婚,時在南唐元宗保大十二年(954年),年僅18歲,娥皇還比李煜大一歲。娥皇是位才貌雙絕的女子,尤其擅長音樂。十年後(964年)她因病而逝,死後諡為昭惠皇后。

但就在娥皇生前,後主李煜便移情別戀小姨子,即娥皇的妹妹。娥皇死後,其妹繼為李後主的皇后,史稱“小周後”。小周比她姐姐娥皇小好多歲,聰明美麗更超過她的姐姐。她與李煜的相識與相戀,是在其姐娥皇病重期間因照顧其姐而發生的。據《南唐書·繼室周後傳》記載:後主繼室周後,昭惠之同母弟也。警敏有才思,神彩端靜。昭惠感疾,後嚐出入臥內,而昭惠未之知也。一日,因立帳前,昭惠警曰:“妹在此耶?”後動未識嫌疑,即以實告曰:“既數日矣。”昭惠惡之,返臥不復顧。

這段記敘說明,正當周後得病期間,小周來宮中照顧生病的姐姐,多情的李後主就被年輕美麗的小姨子迷住了,於是在周後的眼皮底下玩起戀愛的把戲來了。所以,病中的周後聽說之後,醋意大發,竟將身子轉過去,不再理會妹妹了。

清代畫家周兼,曾作有一幅《南唐小周後提鞋圖》,畫的便是後主與小周後在沒有正式結婚前偷情密愛的一個鏡頭。圖畫雖不存,但從李煜的一首詞中可以證明確有其事。《菩薩蠻》詞雲:

花明月黯飛輕霧,今朝好向郎邊去。衩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李煜還有一首《菩薩蠻》,描寫小周白天睡覺時,他自己偷偷到閨房中去觀賞的情景。詞曰:

蓬萊院閉天台女,畫堂晝夜人無語。拋枕翠雲光,繡衣聞異香。

潛來珠鏁動,驚覺銀屏夢。滿臉笑盈盈,相看無限情。

後主的風流,小周的痴情,躍然紙上。然而,夕陽雖好,已近黃昏。李後主立小周為皇后(968)不到七年,開寶八年(975),宋軍攻陷金陵,後主和小周雙雙被俘北去,在汴梁過著“天天以淚洗面”的亡國生活,不得不哀嘆“春花秋月何時了”!

二、蕭皇后與《十香豔詞》之禍

公元11世紀,遼道宗在位時,宮中發生了宣懿皇后蕭觀音被誣為通姦而冤死之事,這場悲劇的主角就是蕭皇后。

蕭皇后,遼道宗的皇后,號宣懿皇后,小名觀音,欽哀皇后弟南院樞密使蕭惠的小女兒,而欽哀皇后是遼道宗的祖母,因此,蕭觀音按輩份是遼道宗的表姑。

蕭觀音自小聰明,長成少女後,又美麗絕代,她對漢文化深為愛好,能誦詩,擅長書法,能自制歌曲,彈得一手好箏與琵琶,還頗能談論經史,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才貌雙全的女子。因此,當遼道宗任燕趙王,為天下兵馬大元帥時,便將她納為妃子,時在1053年。1055年,道宗正式登基稱帝,改元清寧,冊立蕭氏為皇后。四年後,皇后為他生下皇子耶律濬,此時,小夫妻夫唱婦隨,恩恩愛愛,甜甜蜜蜜。這種恩愛甜蜜的生活一直延續到遼道宗鹹雍五年(1069)。

從鹹雍六年(1070)開始,道宗與蕭皇后的感情逐漸惡化,因為皇后有很深的漢文化修養,經常拿漢族的古今事例進行諍諫,而皇帝卻只粗通漢文,不勝厭煩。加以夫婦久處,責難既多,愛憐少,積久情疏,怨言易起,於是皇帝對皇后越看越不順眼,皇后也感到悲傷哀怨。

就在這個時候,一直與後族蕭氏有仇的權臣耶律乙辛,開始了誣陷蕭皇后的行動。蕭皇后既好音樂,又得不到皇帝的親近,於是召伶官趙惟一侍候,因為趙惟一彈得一手好箏,且有一副好嗓子。遼朝是契丹族建立的,宮廷之中男女之防並不嚴,所以男性伶人或樂師可與帝后直接交往,共相玩樂。皇后還作了《迴心院詞》,譜上曲子,讓樂師們彈唱,希望重新獲得道宗的愛,而諸伶人中又以趙惟一彈唱得最好,於是趙惟一便多了接近皇后的機會。這樣一來,宮中遂不免產生流言。當時蕭皇后年僅30左右,道宗內寵非一,疏遠皇后,就人情推測,皇后既是位多情女子,在曠怨的狀況之下,與趙惟一或許真有曖昧關係,也非絕對不可能。

這就給耶律乙辛誣陷皇后一個好機會,他深知欲陷害皇后,空言說她通姦,拿不出證據也是無用,內不足以激道宗之怒,外不足以服眾人之口。恰好宮中服侍皇后的一位婢女單登與蕭皇后有怨,他於是利用此婢,製造偽證。耶律乙辛命人作了一篇《十香詞》,叫單登求皇后書寫一遍。一天,單登持十香詞給皇后看,說:“此宋國皇后所作,文辭精妙,如果得到皇后您的書法寫一遍,堪稱二絕。”蕭氏讀後很高興,便書寫了一遍。《十香詞》是一首情詩。文句粗鄙醜穢,有失雅馴,但亦反映了情人間的心態,據王鼎《焚椒錄》記載,詞雲:

一、青絲七尺長,挽出內嫁妝,不知眠枕上,倍覺綠雲香。

二、紅綃一幅強,輕闌白玉光,試開胸探取,尤比顫酥香。

三、芙蓉失新豔,蓮花落故妝,兩般總堪比,何似粉腮香?

四、蝤蠐那足並,長鬚學風凰,昨宵歡臂上,應惹領邊香。

五、和羹好滋味,道語出宮商,定知郎口內,含有暖甘香。

六、非關兼酒氣,不是口脂芳,卻疑花解語,風送過來香。

七、既摘上林蕊,還親御苑桑,歸來便攜手,纖纖春筍香。

八、鳳鞋拋合縫,羅襪卸輕霜,誰將暖白玉,雕出軟鉤香。

九、解帶色已戰,觸手心愈忙,那識羅裙內,消魂別有香。

十、咳唾千花釀,肌膚百和裝,元非噉沉水,生得滿身香。

蕭皇后抄好“十香豔詞”後,正在興頭上,於是,又手書一首自己的懷古絕句,詩曰:宮中只數趙家妝,敗雨殘雲誤漢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窺飛燕入昭陽。此詩本為詠漢代趙飛燕事,而第一、三句中,恰好嵌有“趙惟一”三字,遂成為殺身慘禍的鐵證。

單登得到蕭皇后的親筆手跡後,馬上交給耶律乙辛,耶律乙辛便以此為物證,又命單登赴北院陳首,向道宗告密,用以誣陷皇后。他寫了一封長長的密奏,奏章中寫道:鹹雍六年(1070)趙惟一公稱有懿德皇后旨,召入彈箏。當時,皇后以御製《迴心院詞》十首,今趙惟一入調。

自辰至酉,調成,皇后向簾下目之,遂隔簾與惟一對彈。黃昏後,命傳燭,又命惟一去官服,著綠巾金抹頭,窄袖紫羅衫,珠帶烏鞋,皇后也身穿紫金百鳳衫,杏黃金縷裙,上戴百寶花髻,下穿鳳花鞋,召惟一更入內帳,對彈琵琶,命酒對飲,或飲或彈。一直到院鼓三下,皇后令內侍出帳,單登當時在帳外值班,聽不到帳內彈唱飲酒聲,只聽到笑聲,於是悄悄地去偷聽。只聽皇后說道:“可封為有用郎君!”趙惟一低聲說道:“奴具雖健,但小蛇耳,自不可敵可汗真龍。”皇后又說:“小猛蛇勝卻真懶龍。”此後只聽到陣陣呻吟而已。院鼓四下,皇后命單登揭帳,說:“趙惟一醉了,叫醒他。”趙醒來後拜辭,皇后賜給他一箱子金、帛。後來皇帝回宮,雖然皇后不時召趙惟一來,但卻不能入帳,皇后深深懷念,於是作《十香詞》賜給趙惟一,趙惟一拿這在同僚朱頂鶴面前誇耀。現在把皇后手寫《十香詞》與題趙惟一的詩一首,一併呈奏。遼道宗看完這一密奏,勃然大怒,立召皇后訊問,皇后立辯無其事。道宗更怒,又命耶律乙辛、張孝遠用酷刑,皇后仍不認。於是道宗下旨敕皇后自盡,死後怒仍未消,命裸其屍體,裹以蘆葦蓆,送回蕭家。一代皇后,竟被冤枉得如此死去,死時年僅36歲,可悲可嘆!

三、歐陽修聯詩趣聞

歐陽修,字永叔,自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宋代文學家,江西廬陵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章嚴謹,為人平和。

他晚年取號為“六一居士”,別人問他:“‘六一’是什麼意思呢?”

歐陽修回答道:“吾家藏書一萬卷,錄三代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酒一壺。”“但這隻有五一啊!”歐陽修笑道:“以吾一翁老於此,豈不為‘六一’乎。”

歐陽修和朋友們行酒令,規定各人作詩兩句,內容必須犯徒刑以上的罪過。於是,一位吟道:“持刀哄寡婦,下海劫人船。”另一位也吟道:“月黑殺人夜,風高放火天。”歐陽修接著吟道:“酒粘衫袖溼,花壓帽簷偏。”有人認為他的詩不至於犯徒刑,因而提出疑問。他笑著說:“列位想想,被酒佯狂,放蕩無羈,還怕不犯徒刑以上的罪嗎?”

有一天,歐陽修回家的路上碰到了兩位年輕人,自稱為詩人,說要去拜訪歐陽修。歐陽修便提出要與他們一塊坐船去,但沒有說明身份。這兩人走到半途,看見一隻白鵝跳下了清水池塘,於是詩興大發,作起詩來。甲吟道:“遠望一隻鵝”,乙續道:“撲通跳下河。”可是再也吟不下去了。歐陽修不假思索,立刻接著吟道:“白毛浮綠水,紅掌泛清波。”很自大的兩人說:“雖然不好,也還勉強可以。”

一會兒,船到了一個地方,看見岸上有一堆灰,兩人又做起詩來。甲說:“遠看一堆灰”,乙道:“近看灰一堆。”下面又聯不出來了,歐陽修只好又續道:“一陣狂風起,滿天作雪飛。”兩人仍然自大地說:“雖然不好,也還勉強。”

這時,歐陽修雖然有修養,不便發作,但對這兩個自稱詩人的草包早已看清。正好那兩人又作起詩來,甲說:“兩人同一舟”,乙道:“去訪歐陽修。”歐陽修就不等他們再說,立刻接道:“修已知道你,你還不知羞。”說完,揚長而去。

四、同情婦女的“拗相公”

王安石曾有個外號叫“拗相公”,實際上他是個很有人情味的宰相,尤其對婦女深表同情。

他有個兒子叫王元澤,雖很有才華卻生理上有缺陷,因此雖有如花美眷,卻從未使佳兒佳婦成過佳偶。王安石雖疼愛兒子,但更同情兒媳婦,不忍心讓她守活寡,於是替她另外配了一位丈夫。這樣懂得人情的公公世上的確不多!

王安石有個女兒,嫁給終年流浪在外的吳安持。女兒獨守空房,意趣肅然,悶悶不樂,因此回孃家時免不了向爸爸訴苦。王安石送給女兒一部《新釋楞嚴經》,並附上“好誦楞嚴莫憶家”的詩句。他對女兒的無可奈何之情,是多麼的婉轉曲折,這顯然不是一個拗相公能做到的!

王安石曾有一首詠王昭君的詩,詩中表達了他對昭君的同情,能夠從婦女感情的角度,而不是從政治需要出發來理解昭君出塞。詩曰:

明妃初嫁與胡兒,馬車百輛皆胡姬,

含情慾說無語處,傳與琵琶心自知。

黃金捍撥春風手,彈看飛鴻勸胡酒,

漢宮侍女暗垂淚,砂上行人卻回首。

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

可憐青冢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

五、蘇東坡聰明誤一生

蘇東坡,名軾,字子瞻,四川眉州人,宋代政治家、文學家,唐宋文學八大家之一。他生性瀟灑,語言風趣,才華橫溢,耿介正直。也因為如此,他一直與當權人物合不來,如他與王安石、司馬光、程頤、呂大防等人都政見不合,因而累遭貶斥,甚至橫遭災禍,奪官下獄,幾至送命。

他反對王安石許多新法,被流放到江南各地;但司馬光當政時,他又反對司馬光盡廢新法,認為好的不應盡廢,結果與司馬光鬧翻;程頤執政,他又罵程擺架子,假道學,不近人情,被程藉故彈劾。

東坡少年得意,中年失勢,老年困頓。貶居黃州時,他每日限用一百五十錢,自謂黃州物賤,而仍必須寸金片玉的節約,其經濟窘迫可想而知。他在此時養成好吃紅燒肉的習慣,大概亦與豬肉價低有關。他晚年從嶺南迴來時,居住在陽羨,受人十絹百絲之贈,感激之情溢於言詞,更可見其貧困之一斑了。他自己曾有一首詩寫道:“東坡先生無一錢,十年家火燒凡鉛,黃金可成河口塞,只有霜鬢無用玄。”晚年不得志,生活很無聊,正如其詩中所言:“無事此靜坐,一日如兩日,若活七十歲,猶如百四十。”尤其不幸的是,東坡晚年欲回故鄉四川,以終老家鄉,竟然這一最後願望也未實現,而無以歸,最終客死他鄉。因此,蘇東坡自認為聰明反被聰明誤。他小兒子初生時,他作有《洗兒詩》一首,表達了自己的複雜心情,詩曰: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這首詩的確是蘇東坡的一生寫照。同時,也表達了他對當時官場腐敗的不滿。

六、少女痴戀蘇東坡

蘇東坡謫官到了廣東的惠州,住在惠州西湖旁邊,與一位姓溫的都監為鄰。溫都監有一位女兒,年方二八佳齡,長得美如天仙,又愛好文學,因而自視甚高,父母多次為她提媒,她都不中意。蘇東坡南下惠州時,溫氏少女早已久聞其名,對蘇的學問欽佩不已,所以,她很想看看蘇東坡人材如何。但當時男女授受不親,沒有機會接觸,於是她每天晚上偷看夜讀的蘇東坡,有時候還會情不自禁地悄然來到蘇東坡窗下竊聽。不看猶可,一看之下,溫家小姐竟為蘇東坡的才氣與風度所傾倒,幾乎每晚都逗留蘇東坡窗前。有幾次,蘇東坡也發現了,開窗微笑凝視,少女則羞得飛快跑走。蘇東坡亦未把此事放在心上。

久而久之,溫都監終於發現了女兒的行動,便嚴加責詢。這位痴情的少女竟鼓起勇氣說,她願意給蘇東坡作小妾,因為她愛東坡。父母雖然覺得此事太荒唐,但看女兒意志如此之堅,也就答應了她的請求,準備向東坡提親。然而事不湊巧,蘇東坡突然接到命令,已被貶到更遠的儋耳(海南島)去了,因為走得匆忙,溫都監來不及說明。

東坡走後,痴情的溫氏少女竟鬱鬱寡歡,悶悶不樂,單戀成疾,終於夭折了。一年後,蘇東坡回到惠州,才知道這一哀怨悽婉而動人的愛情悲劇的前因後果。這位多情才子深感不安,惆悵不已,於是在一個月明之夜,獨自一人來到這位早夭的少女墓前憑弔。對著清冷的月光,詩人吟誦了一首寄託哀思的《卜算子》詞:

缺月桂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更多學習資料可關注頭條號,長期更新!!!

感謝各位朋友的點贊、評論、推廣!!!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