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古代為何沒人造假聖旨?專家:看看聖旨的第一個字,怎麼造?

2021-10-23由 繼歷史 發表于 歷史

在當今社會,有很多東西都在造假,不管是柴米油鹽還是別的,都在造假的路上越走越遠,有人就會說,因為現在的科技發達,如果放在古代就沒有造假的。其實在古代也有很多東西都可以造假,只是沒有現在那麼的頻繁。可是,不管是如何造假,有一樣東西卻沒有人敢去打它的歪心思,這個東西就是聖旨。在古代皇上是最高的統治者,每當皇上要下達命令的時候,就會頒發一道聖旨,只要是聖旨一下不管你有什麼苦衷,心中再不願意,都必須聽從。

古代為何沒人造假聖旨?專家:看看聖旨的第一個字,怎麼造?

江山社稷以百姓為根本,天子為社稷的掌舵者,故有君舟民水一說。而作為國家的掌舵者,怎麼將自己的命令傳達下去就成為了一種問題。聖旨的雛形最早出現在周朝。在當時,君主下達指令往往採用詔令的方式。不過當時並不是只有君主能使用詔令,群臣一樣可以使用這種詔字。在西周的時候,詔書被分為“誥命”“敕命”兩種形式。而它們的真正的意義是用來訓誡和勸告勉勵的,因此沒有完全具備聖旨的含義。

古代為何沒人造假聖旨?專家:看看聖旨的第一個字,怎麼造?

的確,在電視劇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反賊為了自己的私利,偽造聖旨,並且成功奏效,但這不過是電視劇上的橋段罷了,真正的歷史上就算有人偽造聖旨,也會被輕易拆穿。之所以聖旨無人能夠偽造,其實是因為聖旨的特殊構造,在設定聖旨的時候,製造者就考慮過奸臣篡改的可能性,單單是聖旨的首字,就暗藏了很多秘密,以至於沒人敢亂動心思。

古代為何沒人造假聖旨?專家:看看聖旨的第一個字,怎麼造?

聖旨之所以沒有什麼盜版,則是因為,第一,聖旨的長度和布料。大家以前一定在電視上看到過這樣一幕,一個太監拿著一個不足肩寬的聖旨喊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而真正的聖旨可不是這樣的!聖旨的實際長度達兩米!甚至有的聖旨能有四米長。而如果想展開聖旨,一個人怕是做不到的,開啟聖旨往往需要好幾個人。除去長度以外,而且聖旨的顏色也有很多種,並不是簡單的黃色,將六種顏色的絲綢無縫的拼接在一起,才是正兒八經的聖旨。這些布往往都是進貢的,普通人家根本拿不到這種布,就更別說偽造這麼大的聖旨了。你說你拿個抹布毯子做成的聖旨也沒人信啊!

古代為何沒人造假聖旨?專家:看看聖旨的第一個字,怎麼造?

​第二,聖旨的稽核相當嚴格。往往一道聖旨的頒佈都是需要很多流程的,從最開始的製造聖旨,到最後的宣讀聖旨,共18道工序。在這些環節中,每個環節都會有一個負責人簽字蓋章。一旦發生錯誤,這些人的腦袋就不保了,而這樣做算是欺君之罪,往往還會被抄家,從而連累整個家族。

第三,聖旨的防偽標識。聖旨的第一個字“奉”這個字是根據祥雲所在的位置而制定的,而這個位置就是它辨別真偽的符號,這個“奉”字的繡法也是一個謎團,能掌握這種繡法的人屈指可數。這個“奉”的奧秘,就相當於現在人民幣的防偽暗紋一樣,讓人一看便知道聖旨的真偽。就這第一個“奉”字就要難倒很多很多的人,更不要說後面的工序。

除了聖旨上的字之外,其上的圖案,諸如龍以及祥雲之類,這些圖案的製作方法都極其複雜。所以,在古代,聖旨是皇帝作為掌權者的威嚴,就算有一些權臣或者是諸侯王想要仿造,也需要花費大量的心血,將眾多的人囚禁起來,甚至是整個皇家工匠全部被抓過去才有可能實現。

古代為何沒人造假聖旨?專家:看看聖旨的第一個字,怎麼造?

如果真的有人這麼做了,絕對會招到皇帝的警覺,到最後計劃泡湯,送了一條命是自然的事情。所以,聖旨在古代是不可能被仿造的,單是第一個字就成了所有反賊最頭疼的地方。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