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悲情的商紂王:眾叛親離,最終自焚於鹿臺,還被後世抹黑幾千年

2021-10-22由 老羅談史 發表于 歷史

作為一代君主,不僅自己在位期間要有所作為,還要為王朝選一位合適的接班人,才算是合格的。否則一時糊塗,做了錯誤的選擇,百年基業就可能毀於一人。

在商朝,有這樣的一位帝王叫帝乙,他是商朝第30任君主,他在位期間沒有什麼作為,選擇繼承人問題上,錯選了太子,造成商朝幾百年基業毀一旦。這位太子就是商朝的末代君王“商紂王”。

悲情的商紂王:眾叛親離,最終自焚於鹿臺,還被後世抹黑幾千年

他之所以被後人稱為“商紂王”,是因為他殘暴不仁、荒淫無度,而導致亡國。

紂王在位期間,對內注重享樂,腐化暴斂,任人唯親;對外用兵頻繁,不修善政,諸侯不滿。甚至為鎮壓不聽話的諸侯和大臣們,紂王還發明瞭種種酷刑,以殺人為樂。

朝野內外,怨聲載道,眼看著周族的勢力在一天天壯大,擔憂商朝前途的微子數次向紂王諫言,可紂王根本聽不進去。

有一次,大臣祖伊在朝廷上向紂王直言,西伯侯姬昌正在四處收買人心,讓紂王提高警惕,說姬昌不是甘於為臣的人,哪知紂王卻亳不在乎:“

我乃真命天子,小小姬昌能把我怎麼樣?”

面對紂王的盲目自大,忠心的大臣都憂心如焚,有的仍冒死進諫,結果都被紂王殘忍地殺害了。

商紂王的殘暴不仁,不聽勸諫,註定會滅亡的。但他們還是以各種方式冒死進諫,以表忠心,可是面對這搖搖欲墜的商王朝,也無力迴天。

悲情的商紂王:眾叛親離,最終自焚於鹿臺,還被後世抹黑幾千年

悲慘的“三仁”

微子、箕子、比干這三位忠臣,是商末著名的思想家與政治家,也是皇親國戚,微子是商紂王的哥哥,箕子、比干是商紂王的叔叔。

微子眼看紂王已無可救藥,想著商朝的基業即將傾覆。他痛若不堪,打算以死殉國,用死來喚醒商紂王。可他轉念一想,自己就算死了,又有什麼意義呢?後來他聽從太師與少師的建議,逃離了商都,後來周朝建立時,被封為宋國國君,也是宋氏始祖。微子算是比較幸運的,得以善終。接下來這位就比較悲慘的了。

比干大家都知道他是忠肝義膽之臣。他是紂王的叔叔,眼看紂王一天天把殷商帶入滅亡之路,心急如焚。微子出走,箕子裝瘋,比干不禁感嘆道:

“作為人臣,如果國君有過錯劫不勸諫,那還算是什麼臣子,那是不忠的表現;如果因為怕死而不敢直言,那是沒有勇氣的怯懦表現。君王有了過錯,必須給指出來,就算君主不採納,我就算死了,那才是真正的忠心。”

於是,比干不顧惹惱紂王,向他痛陳國家形勢,希望他能覺醒。可是商紂王對此置若罔聞,比干強諫紂王,讓紂王大發雷霆,讓人剝開了比干的胸膛,取出他的心臟讓大臣們看,大臣們嚇得直打哆嗦,敢怒不敢言。

悲情的商紂王:眾叛親離,最終自焚於鹿臺,還被後世抹黑幾千年

箕子也是紂王的叔叔,也曾多次規勸紂王,但他當作耳邊風,不以為然。為了保全自己,箕子裝瘋賣傻,儘管如此,還是被商紂王囚禁起來。直到周武王滅了殷商後,才得以釋放,他不願為周武王所用,他帶領一些人逃到朝鮮,建立箕子王朝。

微子、箕子、比干都是忠肝義膽之人,面對國家危亡,他們以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對玉朝的忠貞。他們的命運也因此不同。

從此沒人敢諫言,商朝的危機正襲來。一個王朝的君主,不能虛心納諫,為所欲為,他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紂王亡國

商紂王鬧得眾叛親離,逼走自己的哥哥,叔叔慘遭挖心,身邊沒有可用之人。晚年時期的他,荒淫無度,與蘇妲己朝夕歡歌,歌舞昇平,沉迷於酒色當中。

悲情的商紂王:眾叛親離,最終自焚於鹿臺,還被後世抹黑幾千年

為博得美人蘇妲己一笑,商紂王發明了不少酷刑。值得一說的“炮烙”之刑。就是在空心銅柱中放上燒紅的木炭,再在銅柱上塗滿油,讓犯人赤腳在上面行走,人一旦失足落下,便會落入下方置好的炭爐中,被活活燒死。妲己和紂王卻看得津津有味。

商紂王暴虐無比,他到底有多殘暴?他發明各種酷刑,將人處死後製成肉乾,放在大街上示眾,這種刑法便是“脯刑”,還有就是將人處死後剁成肉醬,這被稱為“醢刑”,真是慘無人道。

紂王的種種無道行跡,惹得天怒人怨,民聲載道,讓賢良的諸侯大臣愈發不敢直言,人人避而遠之。

西伯侯姬昌看著朝廷內外哀鴻遍野,在背地裡嘆息,抱怨紂王,沒想到被人吿發,紂王聽信讒言,結果被紂王關進了監獄。之後,他的一個兒子因觸怒紂王而被烹殺,製成肉羹後賜給姬昌。為了不引起紂王懷疑,姬昌不得不吃掉兒子的肉。

悲情的商紂王:眾叛親離,最終自焚於鹿臺,還被後世抹黑幾千年

姬昌在監獄裡忍辱負重,研究占卜,推演起八卦來,後來衍生為《周易》一書,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

西伯侯姬昌是周國的首領,之前,在他的治理之下,周國逐漸強大起來。他被關進監獄後,周人便想方設法要把他救出來,透過賄賂費仲,透過他給紂王獻上珍寶、馬匹、奇異生物及美女,終於求得姬昌釋放。

姬昌回周後,他心裡清楚商朝必亡,決定推翻商朝取而代之。他一方面發展生產,壯大國力;一方面搜捕逃亡的奴隸,增強軍隊實力,拉籠周邊小國,使勢力深入到商朝範圍之內,以至當時周國已“三分天下有二”,已成為當時最強的諸侯國,為伐商積極作好準備工作。

姬昌覺得時機已到,準備討伐紂王,可是在攻商前夕溘然長逝。他的另一個兒子姬發繼位,繼承了他的遺志並完成。

姬發便是後來的周武王,在姜太公、周公、召公、畢公一干賢人輔佐之下,制定對商討伐的戰略方針,準備伺機而動。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覺得時機已成熟,遂決定出兵伐商。於是,他率領千軍萬馬浩浩蕩蕩地向東方前進,到達孟津與各諸侯會師,他向眾人說道:“我姬發要替天行道,討伐紂王。大家一定要全力殺敵,機會只有這一次。”

聯合大軍來到商朝別都朝歌郊外的牧野,和紂王的軍隊決一死戰。周武王陣前還不忘造勢演講一番:我們是正義之師,殷失王道,天下當合力討伐。

周武王的軍隊訓練有素,而紂王計程車兵全是臨時拉來湊數的奴隸俘虜,這些人根本無心作戰,在周武王大軍的攻擊之下,有的四處逃竄,有的臨陣倒戈。

悲情的商紂王:眾叛親離,最終自焚於鹿臺,還被後世抹黑幾千年

紂王見大勢已去,只得退入城中,登上鹿臺,看著自己的王宮,知道死期已至,突然意識到這一切因自己而起,他愧對祖宗,羞憤之下,舉火自焚而死。周武王率軍趕來時,只看見地上一具焦屍,命人斬下紂王的頭顱,綁在一面白旗之上,高高掛於城牆之巔,讓百姓親眼看見暴君的可悲下場。而紂王的愛妃妲己也被周武王斬首。

從此商朝滅亡,中國又進入新的歷史時期——西周。

悲情的商紂王,最終落得自焚於鹿臺,一切因他而起,他不聽諫言,聽信讒言,濫用酷刑,殘暴不仁,整日花天酒地,荒廢政事。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其實真實的商紂王,也不是一無是處,只不過被後來人給黑化,一直抹黑了幾千年。商紂王年輕時也是一位文武雙全的君王,只不過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之下,他進行改革,改革祭祀制度,強化王權,這些勢必會影響些奴隸主貴族的利益。他非常厭惡封建迷信活動,之前祭祀需要大量活人祭祀天地,不忍心殺害那麼多的奴隸,試問他還是一位“殘暴不仁”的君主嗎?

只不過是“成王敗寇”,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像秦始皇那樣,被後世喧染罷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