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身材矮小的巨人-民貴君輕的齊相晏子

2021-10-21由 一介書生說文史 發表于 歷史

身材矮小的巨人-民貴君輕的齊相晏子

晏子者,春秋齊國人也,名嬰,字平仲,侏儒身材,偉岸功績,笑傲政壇五十載,前後相事三君,忠言敢諫,保廟堂不失,勤政親民,救百姓於疾苦,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實乃一代名相也。

有的人身軀長大,卻渺小如蛆蟲。

有的人身軀矮小,卻巍然如高山。

無疑,晏子就屬於後者。

1 封建臣子的異類:民貴君輕

我之所以寫寫晏子,非是因他懟得楚王啞口無言的智慧,也非二桃殺三士的機心,更非侍奉三代君王的忠誠,而是因為他民貴君輕的思想。

“民”的概念就是指人,是指除了統治階層以外的各類人群。《詩經·大雅·假樂》記載“宜民宜人,受祿於天”。《詩經·大雅·生民》記載“厥初生民,時維姜嫄”。此外,古代各類史籍中的“民”,亦被釋解為“人民”或“百姓”。

民貴君輕的代表是孟子,提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在他之前三百年,管仲提出執政之道“始於愛民”。在他之後,漢高祖劉邦也認為“王者以民人為天”,隋煬帝說“非天下以奉一人,乃一人以主天下”,元英宗說:“國非民將何以為君?”

兩千年的封建王朝,最貴者莫如王,相術中稱為貴不可言。最賤者莫若民,故稱一介草民。誰敢真的觸犯逆鱗,忤逆君王的旨意?誰又敢為了平民百姓,無視皇權之威,置富貴榮華及身家性命於不顧?

民貴君輕?說說而已吧。君王只是為了自我標榜,書生只會空言論政,誰又能把它落到實處?

唯有晏子。

《晏子春秋·內篇問下》:叔向問晏子曰:“意孰為高?行孰為厚?”

對曰:“意莫高於愛民,行莫厚於樂民。”

又問曰:“意孰為下?行孰為賤?”

對曰:“意莫下於刻民,行莫賤於害身也。”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晏子乃三朝老臣,先後侍奉靈公、莊公、景公,執政五十餘年,見慣了潮起潮湧、風雲變幻。

五十年裡,他作為一國之相,始終堅持以民為本,時刻不忘把民眾疾苦掛在心頭,反對統治者橫徵暴斂,竭力規勸國君體察民情、體恤百姓,多次勸諫減輕稅賦,減少濫刑,節省民力,照顧孤寡,為齊國人民做了許多好事,使齊國衰而不亡。

當國君利益與百姓利益發生衝突時,晏子堅定不移地站在百姓這邊。

如果有人問他:你是為國君說話,還是為百姓說話?我想他會毫不猶豫地說:自然是百姓!

身材矮小的巨人-民貴君輕的齊相晏子

2.愛國而不愚忠:對君王的不卑不亢

晏子侍奉三代君王,年輕氣盛的孔子曾拿來大做文章,說他對國君不能從一而終,是個三心二意的小人,到了齊國卻不屑去見他。

晏子聽說後,回道:我是以一心侍三人,而非三心侍一人。有的人吶,國君還沒換呢,自己就滿世界跳槽了,請問這是誰不忠心呢?

孔子竟無言以對:好吧,我錯了。畢恭畢敬禮見晏子。

晏子的“一心”何指呢?

這個“心”,是忠於國家之心,關愛百姓之心,而不是對某一個君王個人的愚忠之心。

鐵打的相國,流水的君王。國君對晏子來說,並不算多大的事兒。

看了很多的記載,從未發現晏子對君王的戰戰兢兢誠惶誠恐,甚至從點滴中還可以看出晏子對君王並不敬重,一言不合就批評。別說春秋,就是整個封建王朝,有哪個臣子不把君王當做至高無上的存在呢?

不卑不亢,寵榮不驚。在他眼裡,君王好像只是自己不聽話的學生。

這境界,這格局,這胸襟,讓我很是驚訝,一度懷疑他超越了時代。

憑這一點,足以稱聖,遠遠超過了被稱為聖人的孔子。

孔子見國君時畢恭畢敬,唯恐禮數不周,彎腰駝背、小步慢走,大氣不敢喘一口。見完國君才輕鬆下來,開心得小鳥一樣,走路都張開翅膀。當上司寇後洋洋得意,幾乎忘了自己姓什麼,被子路一頓臭罵。

唉,這種諂媚和患得患失,和晏子差了何止幾條街?

身材矮小的巨人-民貴君輕的齊相晏子

無論君王是“明君”還是“昏君”,晏子都會竭心盡力去侍奉,因為可以力所能及地為百姓謀利益。正所謂“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如果因為君王昏庸無道,就拂袖而去,獨善其身,像後生小子屈原那樣,個人美名是留下了,對百姓又於事何補呢?

在對待三位君王的問題上,雖然晏子工作勤勤懇懇,立下汗馬功勞,但是對三君的私德,晏子卻有自己獨立的看法,從不盲從。

齊靈公時期,晉國來攻打。靈公領軍,結果戰敗,嚇得靈公趕緊跑進臨淄城,打死都不出來。晏嬰苦勸不聽,氣憤地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國君是個膽小鬼,軍隊豈能不敗!”

齊莊公,因為喜歡給臣子戴綠帽子,而且明目張膽,一戴就是數頂,層層疊疊裹得臣子大腦袋發熱,一怒之下把齊莊公給宰了。

有人邀請晏子:喂!國君死了,你我都是國君的忠臣,趕快一道死吧,晚了屍體就涼了!

晏子回答很經典:國君如果是為國犧牲我當然奉陪,如果為國逃亡我也跟從,但TMD是強J人妻未遂被殺,我怎能為這麼個二貨而死!

齊景公有一回對晏子出腦筋急轉彎:“為什麼東海的水是紅色的,還長著一棵只開花不結果的棗樹?”

晏子正兒八經的回答: “秦繆公乘船經過,把包著蒸棗的布扔到水裡,染成了紅色;蒸熟的棗長在水裡,當然只開花不結果。”

景公一愣:“靠,你在開玩笑吧,哪裡會有這樣的事?”

晏子毫無表情:“是你先開玩笑的。”

晏子出使晉國,晉國上大夫叔向是晏子的老朋友,問他:“齊國現在是個什麼情況?”

晏嬰回答說: “唉,齊國馬上要完蛋了!國君只懂搜刮百姓,國庫富得流油,百姓窮的掉渣,而且濫施酷刑,動不動就砍人手腳,搞得天怒人怨。反過來陳氏卻不斷對百姓施恩,百姓都跑他那裡了。我看,用不了多久齊國就姓陳了。”

由此可見,晏子對君王沒有絲毫的奴顏屈膝,更沒有把他自作自己的主子、心上的神祗,只是以平常心視之。正因如此,才能客觀冷靜地看待君王的所作所為,正確的作出判斷分析,像清朝的李鴻章,一心一意做好國家的裱糊匠。

身材矮小的巨人-民貴君輕的齊相晏子

3.敢言巧諫:為民請命的策略

劉向:晏子事齊靈公、莊公、景公,盡忠極諫道齊,國君得以正行,百姓得以親附。

晏子身為齊相,除了處理政務外,流傳最多的是他對君王的規勸諫言。

這一方面是因他愛國愛民之心,不願看到齊國墮落百姓受苦;另一方面也是運氣不好,碰上的三個國君皆是昏聵無道貪圖享樂之輩,一不留神就犯錯,使晏子這個管家操碎了心。

倘若遇到的是齊桓公那樣的明主,晏子功績不在管仲之下,齊國中興大有可望。

伴君如伴虎,此理千古不移。

晏子伴虎三代,常捋虎鬚,竟然不被虎吞,何也?

非虎良善,晏子注重策略耳。

以下幾則事例可以證明。

寒冬臘月,天降大雪,三日不絕,積雪盈尺。

齊景公身披狐裘,站在熊熊燃燒的爐火旁,抬頭仰望45度角的天空,百思不得其解:“怪哉!怪哉!這大雪下了好幾天,寡人為什麼一點不覺得冷呢?真乃千古奇事,千古奇事啊!”

晏子一口老血差點沒噴出來:你TM裡三層外三層裹得跟個大粽子似的,怎知室外的寒冷!

當然嘴上不能這麼說:“大王身披狐裘,室暖如春,自感舒適。可知平民百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家無生火之薪,臥無過冬棉被,叫天不應叫地不靈,實悲慘之極也。我聽聞堯舜自己吃飽就想著飢餓的人,自己暖和就想著受寒的人,自己舒適就想著勞苦的人。大王愛民如子,有堯舜之風,何不救濟難民,以示王者仁愛,成就曠世美名?”

齊景公當場被忽悠得找不著北,立刻下令宮中取出衣物糧食,發放給飢寒交迫的百姓。

身材矮小的巨人-民貴君輕的齊相晏子

景公興致大發,到郊外出遊,忽然看到路邊幾具死屍,大呼晦氣,趕忙躲避。

晏子趕忙上前:“大王出遊,附近的百姓竟然不夾道歡迎,反而死屍遍地,太可氣了。”

景公道:“可不是咋地!卿言甚合寡人之意。”

晏子接著說:“先君桓公在世時,每次出遊,看到路上有飢餓的人就給他們食物,看到生病的人就給他錢看病,還下令周邊的人不用交稅。所以百姓都爭相歡迎桓公。大王您就不一樣了,搜刮民財唯恐不盡,耗竭民力唯恐不絕,百姓窮困不堪、飢寒交迫、餓殍載道,又怎麼會對君王感恩呢?百姓不擁戴國君,我擔心大王的王位不保啊,又怎麼重現桓公時的盛世呢?”

景公如醍醐灌頂:“幸虧相國提醒,不然寡人又犯錯了。”於是下令斂葬死屍,拿出錢糧救濟貧民,並免除周邊百姓一年勞役。

一次,燭鄒不小心把景公的愛鳥放跑了。景公大怒,必殺燭鄒,誰求情都不好使。

晏子說:“燭鄒該死,大王做得對。為了讓大王殺得痛快,請讓我宣讀一下燭鄒的罪狀,讓天下都知道大王的英明神武。”

景公心想這老兒真會來事,喜滋滋地答應了。

晏子嚴厲地斥責燭鄒:“第一罪:身為看鳥員,沒能把鳥看住,失職;第二罪:使大王為一隻鳥殺人,浪費大王的體力,不敬;第三罪:此事傳揚出去,讓大王揹負重鳥輕人的惡名,諸侯都會看不起大王和我們齊國,你真是罪惡滔天!大王請殺。”

景公十分尷尬:相國別說了,寡人都明白。於是把燭鄒放了。

我們看到,晏子之所以諫言成功,最高明的地方,並不是巧言令色,說君王愛聽的話,而是從道理上處處為君王著想,使自己想辦的事兒和君王的利益保持一致,讓君王感到確實是為了自己,這才能從諫如流、心悅誠服啊。

也正是因此,雖然晏子常常面刺君王之失,反而得到君王的信任。

有多信任呢?

景公外出遊玩,走到一半的時候收到晏子病重的訊息,立刻取消一切行程往回趕。走了一段嫌太慢,於是換了一輛馬車。又走了一段,還嫌慢,奪過馬伕的鞭子自己趕車。再走了一段還是嫌慢,乾脆從車上跳下來跑步走。

晏子去世後,景公哭得鼻子一把淚一把,完全不顧忌君王的禮節。

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

身材矮小的巨人-民貴君輕的齊相晏子

4.三送三辭:清廉之風山高水長

在晏子之前,齊國還有一位有名的相國,就是輔佐齊桓公稱霸諸侯的管仲。兩人前後輝映,日月同光,世稱“管晏”。

這兩人相比,誰更受人尊敬呢?後人蘇轍給出了答案。

蘇轍:“管子以桓公霸,然其家淫侈,不能身蹈禮義。晏子之為人勇於義,篤於禮,管子蓋有愧焉。”

管仲的缺點是奢,晏子的特點是廉。

晏子一生恪守清廉節儉,身為一國之相,住的是老房子,出門坐的是破車,拉車的是瘦弱的老馬,吃的是粗茶淡飯,穿的是舊衣,一件狐裘穿了三十年。

《史記·管晏列傳》:“(晏嬰)以節儉力行重於齊,既相齊,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晏子春秋》:“晏子相齊,衣十升之布,脫粟之食、五卯、苔菜而已。”

晏子的工資很高,為什麼還這麼簡樸,是不是沽名釣譽?

面對景公和同僚的責問,晏子這樣回答:上行下效啊!我身為相國,百官和百姓都看著呢,

我奢侈一點點,他們就會奢侈一大片;我腐敗一天,他們就會腐敗一年。我如果帶頭腐敗,還怎麼去要求別人節儉呢?

景公看到晏子穿的衣服春夏秋冬來來回回就這幾件,舊的不成樣子,洗得都掉色了,於是要賞賜他價值千金的白狐裘皮、黑豹衣襟,這才配得上我大齊相國的身份嘛,派得力干將梁丘據辦這事。

梁丘據屁顛屁顛地跑到晏子家,來回幾次都跑斷腿了,最終還是無功而返,晏子堅辭不受。

景公心想:嘴上無毛辦事不牢,小梁辦事就是不行,還得老子親自出馬。對晏子說:“這衣服是情侶裝,你一件我一件,穿上多好看!你如果不要,寡人也不穿了,你忍心讓大好衣裳白白放爛嗎!”心想話說到這份上,這點面子也不給嗎?

晏子說:“臣子怎能穿和君主一樣的衣服,這是越禮的行為,絕不可以!”就是不給。

身材矮小的巨人-民貴君輕的齊相晏子

景公越想越氣,我堂堂一個國君,賜臣子東西竟賜不下去,傷自尊!不行,再來,這回賞房子。

晏子家在鬧市,房子低矮潮溼,和平民百姓雜居,出門就是集市,人來人往,嘈雜鼎沸。景公老早就看不過眼了,這是丟我的人吶,於是讓他搬到一所新建的華美大宅子裡。晏子留戀故居,不去。要給他原地新建房子,晏子不讓。

景公想出一個辦法,藉故將晏子調走,趁他不在家,把他周圍的鄰居全部遷走,把破房子拆掉,原地建了新房,生米煮成熟飯,看你咋地!

晏子聽說後,怒了:小子,跟我玩這個,爺就沒辦法了嗎?找人給景公捎話:把房子拆掉,把鄰居一戶不漏請回來,否則我就不進城,看誰耗得過誰!

兩人拉鋸多日,最終景公認慫。

景公還不死心,豪宅華服你不要,這回送美女總成了吧。男人嘛,誰不知道誰呢?

景公到晏子家喝酒,喝嗨了的時候,景公拍著晏子的肩說:“你家這黃臉婆,又老又醜,剛才我看她一眼差點連酒都吐了,先生卻天天和她同吃同住,真是難為你了。不如這樣,你把她休了,寡人給你找個年輕漂亮的。比如我女兒怎麼樣?追她的小夥可是排成排!”

晏子起身鄭重地回答:“不妥,我可高攀不上。我老婆雖然現在人老珠黃了,但當年也是方圓百里一枝花,嫁我的時候年輕貌美如花似玉,她把自己的一生託付給我,陪我同甘共苦,到老了我如果拋棄他,還是個人嗎?”

景公一心想當晏子的岳丈,結果泡湯了。

司馬遷說:“假令晏子而在,餘雖為之執鞭,所祈慕焉。”

我說,

晏子一生清廉,嚴於律己,美人送於前不動心,華服送於前不易色,豪宅送於前而不入,真君子也。見君王不卑,見百姓不亢。理內政清明,腹公正無私。使外國不辱,衛大齊尊嚴。日三諫其君,救黎民於水火。真乃一代聖人,一代智者,一代賢士。

大哉,晏子。偉哉,晏子。

身材矮小的巨人-民貴君輕的齊相晏子

結語

我慶幸,晏子生在了孔子之前。

那是一個儒家未起百家爭鳴的黃金時代。

那是一個文士可以站起來的時代。

那是一個有骨頭和血性的時代。

我尊敬孔子的學識,可是兩千年根深蒂固的奴性,儒家功不可沒。

孔子當個小官就眉飛色舞,當個大官便得意忘形,得國君一見心裡樂開了花,走路都不會了,和晏子的境界實有天壤之別。

李雪健的宋江招安時屁股撅得老高,把這份奴性演繹的淋漓盡致。

雖然,儒家文化有其精華,可經過歷代統治者的斷章取義,擇其糟粕而宣之,擇其精華而改之,儒家已面目全非。

新文化運動“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偉人詩云“孔學名高實秕糠”,是社會的進步。

當下社會,面對上司,點頭哈腰、諂媚逢迎者依然大有人在,如斷脊之犬,搖尾甚歡。

根除這種奴性,未來的路還很長。

The End

參考資料:

《晏子春秋》

《史記·管晏列傳》

蘇轍《晏子傳論》

我是

@一介書生說文史

,感謝大家的關注支援!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