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有一個漢字英國禁止中國使用,竟然還寫入《天津條約》

2021-10-17由 中博藏博物館 發表于 歷史

有一個漢字英國禁止中國使用,竟然還寫入《天津條約》

1840年鴉片戰爭,標誌著中國百年國恥時代的來臨,在和西方列強的外交之中,有一個漢字讓英國人非常反感,竟然在《中英天津條約》中特意列出一條,禁止中國對英國使用這個字。

這個漢字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讓我們回顧這段歷史。

有一個漢字英國禁止中國使用,竟然還寫入《天津條約》

1832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廣東商館職員林德賽,受公司派遣,化名胡夏米,和傳教士郭士立等人乘坐“阿美士德”(Amherst)號船隻,以經商、傳教為掩護,進行間諜活動,他們先後測量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等地港灣水道,刺探了大量清朝內部情報。

1835年,胡夏米向英國外交大臣巴麥尊獻策,百般慫恿英國使用武力開啟中國門戶。第一次鴉片戰爭時英軍選擇進攻和登陸的地點,就是根據胡夏米提供的情報。

有一個漢字英國禁止中國使用,竟然還寫入《天津條約》

胡夏米在到達上海時,由蘇松道臺吳其泰負責接見,兩人的談話很不愉快。

吳其泰拒絕了胡夏米的貿易請求,還稱呼胡夏米“夷人”,稱阿美士德號為“夷船”。

清國拒絕貿易,這倒是在胡夏米意料之中,可稱他為“夷”讓他非常不滿,於是提出抗議,要求吳其泰改口。

有一個漢字英國禁止中國使用,竟然還寫入《天津條約》

吳其泰含糊其辭地說這就是中國對外國人的稱呼,有啥可大驚小怪。但胡夏米是一位“中國通”,立刻引經據典:“你們的文學家蘇軾說:‘夷狄不可以中國之治治也,譬如禽獸然’,難道這不是蔑稱嗎?”

這句古話的意思是,夷狄不能用治理中國人的方法來對待,他們就像禽獸一樣。

面對胡夏米的不依不饒,吳其泰懶得再搭理,這一次外交風波不了了之,可這件事情並沒完。

1852年,英國全權公使文翰向兩廣總督柏貴提出抗議,要求在照會檔案中不得使用“夷”字,這讓柏貴不能理解,大清用什麼文字,你英國人管得著嗎,真是豈有此理。

有一個漢字英國禁止中國使用,竟然還寫入《天津條約》

文翰並不精通中文,為什麼明白“夷”字的貶義呢?原來照會檔案有中英兩個版本,在英文版檔案中,翻譯把“夷”翻譯成“barbarian”,而英文單詞“barbarian”的意思是野蠻人,沒有文化的人, 粗野的人,這即便不算罵人,也不是什麼好詞兒,當然讓文翰無法接受。

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朝雖然戰敗,但還自以為是“天朝上國”,再說用“夷”稱呼外國人是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習慣,所以兩廣總督柏貴也沒再搭理文翰的抗議。

後來英國、法國希望擴大在華利益,俄國、美國也希望從中國身上得到好處,於是挑起第二次鴉片戰爭。1858年,英法聯軍攻佔大沽口,侵略天津城郊,並且揚言要進攻北京。

有一個漢字英國禁止中國使用,竟然還寫入《天津條約》

咸豐皇帝驚慌失措,只好與俄、英、法、美等國簽訂了《天津條約》。其中,《中英天津條約》第五十一款規定,“嗣後各式公文,無論京外,內敘大英國官民,自不得提書‘夷’字。”

從此中國對西方人的稱呼從“洋夷”轉變為“洋人”、“洋大人”。

一個漢字被外國人禁用,見證了百年國恥,讓我們這些後人牢記一個真理,落後就要捱打。

當然認真來講,以夷來稱呼外國人的確有不禮貌之意,可幾千年都沒有外國人抗議,只能說中國強大的時候,讓外界不敢“找麻煩”罷了。

(完)

點選下方“

瞭解更多

”檢視更多精彩內容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