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白話張家口|張家口最早的計程車“洋車”,拉洋車也得交份子錢

2021-10-16由 秋謎杏眼 發表于 歷史

白話張家口|張家口最早的計程車“洋車”,拉洋車也得交份子錢

【白話張家口】

小編不是史學家,僅僅是跟大家分享一下過去的故事和傳說典故,您就權當故事看就行了。

“拉洋車”這個詞在三四十年代的舊社會是個很普遍的職業,大部分都是窮苦人家的貧民靠賣力氣謀生,《駱駝祥子》裡面寫的就是祥子拉洋車的故事。據說最早是從日本傳到中國的,所以那時候叫“東洋車”。

張家口在二十至四十年代的時候,市面蕭條,民不聊生,窮人到處可見,外地和近郊的一些農民求生無路,就只能到市內陌生,託人或者找人、商鋪擔保,到洋車場租洋車來拉。

白話張家口|張家口最早的計程車“洋車”,拉洋車也得交份子錢

當時的洋車場子主要集中在寶善街、花園街、土爾溝、新華街、明德南這些個商業比較繁華地方。

有記載說,張家口在1925年的時候全市大概能有一千二百多輛洋車,車主有數十家,車伕就不計其數了。

當時的好多窮苦車伕自己買不起車,都是去車場租車來拉活賺錢。每天晚上交當天的份子錢,一天大概四十到六十個銅子兒。

一個車伕拉客跑一天也就是收入一兩百個銅子兒,除了份子錢和其他的苛捐雜稅,剩下的勉強夠餬口。

如果不小心遇到地痞流氓白坐車不給錢還捱打,再加上份子錢看車主心情,隨意上漲,車伕累倒斃在街頭巷尾並不少見。

寫到這裡小編就想吐槽一下,合著從二三十年代開始“出租”行業的的本質就沒變過。唯一的變化就是現在是汽車,過去是人力車。一樣的運作模式,一樣的份子錢,一樣的剛夠養家餬口,一樣的過勞猝死。

白話張家口|張家口最早的計程車“洋車”,拉洋車也得交份子錢

白話張家口|張家口最早的計程車“洋車”,拉洋車也得交份子錢

張家口的人力車伕有拉散座和包月車這兩種,拉散座的是把車停在馬路邊、市場門口、娛樂場所、戲院附近等候乘客,價錢隨著遠近可以討價還價(這跟現在的黑車有啥區別?)

包月車是固定的給某個僱主拉車,除了接送僱主之外,還要拉太太小姐少爺什麼的上街購物,不出車的時候還得幫廚子、老媽子幹活。包月的車伕賺得多,每個月能賺十幾塊銀元(這就是傳說中的職業司機?)。

拉散座也分為白天和晚上,車場的老闆出租一輛洋車早晚各收一次份子錢,一般都是車伕白天拉車,傍晚收車交車和份子錢。拉晚車的一般都是白天有別的工作的窮人,白天的工作夠不上溫飽,晚上兼職拉洋車。拉晚車的一般都是在張家口北站、旅店、風月場所附近等生意。

白話張家口|張家口最早的計程車“洋車”,拉洋車也得交份子錢

白話張家口|張家口最早的計程車“洋車”,拉洋車也得交份子錢

那時候張家口滿大街的人力車伕,夏天都是光著膀子,一條單褲,也有的穿個薄坎肩(也叫號坎,上面印有車行號碼)。

拉洋車的車伕一般都有個好體格,體格不好的,拉半年洋車也練出來了(要小編說,現在人閒的荒去毛的健身房啊,弄個洋車拉車去唄,拉半年車能直接參加馬拉松了)。一般的車伕身上一點兒脂肪都沒,體脂含量極低,肌肉經過長期鍛鍊會變得很獨特,不明顯但是任性極強(請參考現在的馬拉松運動員)。

據說好體格的拉車人,在當時西山坡的石頭路上,還有東山坡的土路上能一口氣跑個來回。

白話張家口|張家口最早的計程車“洋車”,拉洋車也得交份子錢

張家口舊社會的車伕百分之九十九不認識字,風裡來雨裡去的拉一輩子洋車,大多數都有職業病(心臟病、靜脈曲張什麼),一般都活不長,三四十歲就發病死了,說白了就是活生生累死的。

有不少窮人家的孩子十五六歲就開始拉洋車,只有少數的命好的車伕能給大戶人家當專職車伕,大部分都沒啥好結局。

在1925年的時候,寶善街南頭成立了個工人俱樂部,車伕們組織起來反抗車場老闆,後來突然發生了北京洋車車伕砸電車事件,藉著這個事兒影響,張家口的車伕反抗被殘酷鎮壓了。

車行老闆勾結起來成立了“同業會”,直接把份子錢漲到一百多個銅子兒。

白話張家口|張家口最早的計程車“洋車”,拉洋車也得交份子錢

四十年代末期的時候,張家口開始出現三輪車,解放後逐漸地取代了洋車。新中國成立以後,洋車和三輪車也慢慢地被淘汰,“拉洋車”消失了,現在只是偶爾在電視劇裡還能看到曾經洋車車伕的風采。

白話張家口|張家口最早的計程車“洋車”,拉洋車也得交份子錢

* 本文圖片均來自於網路,如有侵權請儘快聯絡作者刪除

* 本文中涉及到的相關資料均來自於網路,不能作為學術用途,僅供參考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