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亞歷山大與塞琉古王朝在伊朗的統治

2021-10-09由 中東研究文選 發表于 歷史

公元前334年春,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在鞏固了對希臘的統治之後,率步兵3萬,騎兵5千,越過赫勒斯滂海峽(今

達達尼爾海峽

),於公元前333年發動了

伊蘇斯戰役

,消滅了大流士三世在西部各行省組織起來的軍隊。公元前331年,在

高加美拉戰役

中,亞歷山大大帝又消滅了波斯國王在東部各行省集結起來的軍隊,此後,亞歷山大佔領波斯波利斯,並放火燒了這座集古代世界建築藝術精華的都城。大流士三世兵敗東逃後,於公元前330年被部將所殺,波斯帝國遂亡。

亞歷山大大帝對波斯的統治策略

公元前330年,亞歷山大大帝火燒波斯波利斯、征服波斯帝國西部以後,又繼續東進,以期征服帝國的東部地區,他用了近5年的時間,征服了中亞南部,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由於士兵厭戰,亞歷山大不得不在印度河口分陸路和海路撤兵,於公元前324年回到蘇薩,並準備進攻阿拉伯半島。前323年,亞歷山大因患重病在巴比倫去世,時年33歲。亞歷山大大帝之所以能夠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裡建立起一個龐大的帝國,除了依靠暴力手段武力征服外,還得益於他的政治手腕。其一,亞歷山大大帝在公元前331年的高加美拉戰中役消滅了波軍主力後,就把自己打扮成波斯帝國的合法繼承人,極力籠絡波斯上層人士,大量起用波斯降臣,並賜以高官厚祿,以此換得波斯貴族的支援,避免樹敵過多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其二,亞歷山大大帝採用波斯的宮廷禮儀和地方習俗。他以穿波斯皇帝的長袍(龍袍)讓部下和臣民行跪拜禮為榮,對中亞的服飾和習慣也身體力行,以爭取當地民族的歸順。其三,鼓勵異族通婚。亞歷山大本人娶了一位巴克特里亞首領的女兒羅克珊娜為妻,並在婚禮上與新娘分享同一塊麵包,以表示對當地習俗的尊重。前324年,他還為手下的80名軍官和1萬名士兵舉行集體婚禮,娶東方婦女為妻,希望透過這種“融合政策”緩和征服者與被征服者之間的矛盾。這些政治手腕和外交手段大大便利了亞歷山大的征服步伐。其四,為了鞏固徵服的成果,防止遊牧民族的侵襲,亞歷山大大帝在被征服地區大量移民,興建新城,建立牢固的軍事重鎮。據普魯塔克記載,亞歷山大大帝總共建立了70座城鎮,這實際上包括了許多軍事要塞及其後繼者建立的城鎮。這些城鎮大都位於戰略要地和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軍事和商業價值。成千上萬的希臘人和馬其頓人在這些城鎮中定居下來,建立起了希臘式的城邦,一些城鎮後來發展成為聞名於世的大都市。這些城邦是維繫希臘化君主與希臘籍臣民利益的紐帶,也是維持希臘化國家穩定的主要支柱;此外,亞歷山大還大量招募東方人加入希臘軍隊,先後有5萬名波斯青年被編入馬其頓軍隊,以實現他建立一支馬其頓—波斯混合軍隊的目標,這既做到了在軍事上以東方人治東方人的政策,也彌補了亞歷山大兵源的不足。由此可見,在伊朗希臘化的同時,希臘一馬其頓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波斯化。另一個被波斯化的例子就是,亞歷山大大帝任命支援他實行馬其頓—波斯合作政策的部下普凱斯塔斯為最重要的波斯省總督,他任總督後,就採用米底的服裝,學習波斯語,在各方面儘量採納和適應波斯人的習俗,以此尋求波斯貴族和民眾的支援,因此,出於軍事和政治上的考慮,希臘一馬其頓人也不得不接受一些波斯文化。

馬其頓王國的分裂和塞琉古王國的建立

傳說亞歷山大大帝在彌留之際並沒有指定自己的繼承人,只是說:“王權屬於最強者”。果然,在他死後,他的部下便為爭奪帝國的統治權展開了長期的鬥爭。由於沒有一位繼業者有能力把這個龐大帝國的統一維持下去,最終導致了帝國的分裂,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在歐洲、亞洲和非洲分別建立了安提柯王朝(統治馬其頓和部分希臘城邦)、托勒密王朝(統治埃及、塞普勒斯島和巴勒斯坦)和塞琉古王國(前波斯帝國在亞洲的大部分領土)。

塞琉古王國的統治中心始終在伊朗以西地區,底格里斯河下游的塞琉西亞是其重要的政治和經濟中心。公元前300年,塞琉古王國把敘利亞靠近地中海的安條克城定為都城。因此,塞琉古王國也叫敘利亞王國,中國史書稱其為條支(得名於安條克城)。塞琉古王國的建立者是亞歷山大部將塞琉古一世(公元前305~前280年),他於公元前312年在巴比倫尼亞獲得了立足之地,隨後,以巴比倫尼亞為基地,征服了伊朗和巴克特里亞。公元前305年,塞琉古進攻位於印度西北部的孔雀王朝失敗,雙方締約議和,印度獲得了印度河以西的一些地區,塞琉古得到500頭戰象。塞琉古一世去世時,塞琉古王國已成為最大和最有影響的希臘化國家。公元前3世紀前半期,塞琉古王國在伊朗和巴克特里亞的統治基本穩定。由於王國的主要精力放在伊朗以西地區,從而助長了伊朗各地和巴克特里亞的獨立傾向。公元前250年,希臘人巴克特里亞總督狄奧多塔斯和帕提亞總督安德羅戈拉斯宣佈獨立,安德羅戈拉斯於公元前247年被裡海東南的伊朗語部落帕提亞人取代,即後來的帕提亞王國。公元前3世紀晚期(約前232~前205年),塞琉古王國國王塞琉古二世和安條克三世先後遠征帕提亞王國和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雖然取得了許多勝利,但終不能徹底征服它們,只好與之定約議和,滿足於這兩個國家名義上承認塞琉古王國的宗主權。公元前2世紀前半期,塞琉古王國各地區的獨立運動更加高漲,伊朗西部的米底、埃裡邁達等,實際上早已成為半獨立的小王國;而東部的帕提亞王國則乘機向西擴張。安條克七世之後(前139~前129年),塞琉古王國對伊朗的統治實際上已告結束。到公元前2世紀末,塞琉古王國已是僅僅侷限於敘利亞和西里西亞地區的一個地方小國,在西亞事務中已變得無足輕重了,公元前64年,它又淪為羅馬的一個行省,塞琉古王朝的歷史遂告結束。

王新中、冀開運 /文

亞歷山大與塞琉古王朝在伊朗的統治

亞歷山大與塞琉古王朝在伊朗的統治

亞歷山大與塞琉古王朝在伊朗的統治

亞歷山大與塞琉古王朝在伊朗的統治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