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武則天為什麼能夠成為“一代女皇”?當你知道她的“能力”會羨慕

2021-09-28由 農人居士 發表于 歷史

儘管歷史已過上千年,但關於武則天的話題卻從來沒有間斷過,評價有好有壞,但是不管世人如何評論,武則天在生前已做好了去世後的準備,她留給了世人一座“無字碑”。是非功過,任憑世人發表評論,再看看其它皇帝,寫的都是讚美詞語,把封號也寫至墓碑,和武則天比起來,誰有如此大的氣魄和胸懷!

武則天為什麼能夠成為“一代女皇”?當你知道她的“能力”會羨慕

第一,永遠不放棄希望

。這也是我們總結武則天一生都要提到的一句話。只要還活著,就沒有什麼不可改變的事情。因為大多數人倫落到她那種境地可能都非常的悲觀,對生活失去信心。但是武則天不相信,不相信就產生了動力,這是我們要總結的第一句話。

第二,未雨綢繆。

人要在事先替自己多想幾步。武則天什麼時候替自己想到了這步呢?在唐太宗還沒有死的時候就替自己想到這步了。在當時唐太宗晚年的時候,武則天已經在後宮混了十年左右了,她的地位沒有得到任何提升,而且能看出來以後也沒有機會了。這個時候,她開始為自己的將來做打算。她開始努力接近當時的太子李治,也就是後來的大唐高宗皇帝。這段感情可以說是日後武則天能夠從感業寺迴歸大唐後宮的關鍵因素。

第三,適合自己的突破口。

雖然說武則天和唐高宗之前有過一段感情,但怎樣才能維持和加深、加固這段感情,讓皇帝重新把她納入後宮呢?這一定是她要考慮的問題,她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呢?武則天在尼姑庵裡不停地給李治寫詩,寫情書。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這樣可以吸引唐高宗。唐高宗是一個有文學愛好和文學天賦的人,如果用詩來打動他的話,可能比其它的手段更加有效。所以你一定要看到能挽救你出局的人有什麼愛好,你可能在什麼地方和他有共同點,武則天就運用唐高宗愛好文學這點去打動、吸引他,維繫對自己的這段感情。

第四,果斷的抓住機會。

武則天抓住了李治受她情詩的打動重新去感業寺看望她,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這個機會稍縱既失,而且給人很大的壓力。為什麼呢?因為李治是皇帝,去感業寺給先皇忌日行香,武則天作為一個尼姑能不能有一個好的表現來把事情往前進一步的推動。如果一招不順的話,滿盤皆輸,這個時候就要看一個人的判斷力,是否能夠果斷地處理一些事情。李治到了感業寺,武則天沒有猶豫,上去拉住他的手然後流下滾滾熱淚。實際上這樣的一個行為把他們以前初步建立的感情和當時加深的感情到這兒有了一個收場,對於李治形成一個強烈的刺激,李治也就是在這個刺激的基礎上表明瞭態度??不放棄武則天,重新納入後宮。於是她在這些行為的基礎上重新得到了進入後宮的入場券,找到了日後飛黃騰達的新起點,所以武則天這幾步路走對了。

武則天為什麼能夠成為“一代女皇”?當你知道她的“能力”會羨慕

八個字評價:

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 她採取的措施:1。打擊唐朝皇室和其他貴族集團,多方招攬人才;2。親自組織編寫農書,頒發全國,指導農業生產;3。鼓勵百姓興修水利,栽桑養蠶;4。多次下令減免賦稅和徭役;5。把土地開墾,糧食生產情況作為考察地方官員的重要依據. 其含義是讚揚她發展了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又為唐玄宗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

武則天為什麼能夠成為“一代女皇”?當你知道她的“能力”會羨慕

第一點,不可否認的是,武則天真的很漂亮。不管如何,任何朝代,漂亮永遠是一個女人的通行證。武媚娘14歲進宮,封為“才人”,賜號“媚娘”。雖不及李白寫陳阿嬌“咳垂落九天,隨風生珠玉”一般的貴重嬌矜,但是對於一個非士族門閥出身,毫無政治根基的初入宮的小宮女還說,已經是了不得的恩遇。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漂亮做第一步的打底吸引唐太宗,武則天的故事就無從談起。

2。 第二點,武則天作為一個女子來說,的確色與才兼而事之。從她在尼姑庵寫下的詩《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就能看出這個女人還是有兩把刷子的。這也就是她身上“以色示君者日短,以才示君者日長”的詮釋,當然,有才華給她最大的幫助是她因此遇上了一生最重要的機遇:李治。

3。第三點,就是她對自己有非常清醒的定位,時時刻刻明白自己是誰,自己該做什麼,自己真正想要什麼,什麼時候去做,怎麼做?這給她最大的幫助是,她太善於抓住機會了。比如剛被李治接進宮,在皇后和蕭淑妃面前乖得像一隻貓一樣,著名的“小公主”之死以後,李治大怒要廢了皇后,但是她攔下了,一因為她知道就算廢了皇后,也輪不找她,與其多一個競爭對手,不如讓皇后在這個位置上苟延殘喘一段,自己還做了好人。

做到這一點,需要一個女人有非常清醒的頭腦,不會被愛、恨、妒、傷心等等情感衝昏了理智做出判斷,如果沒有內心非常清晰的定位,她頂多能獲得李治的寵愛,如果當不成皇后,李治死後可能像被呂雉變成“人彘”整死的趙夫人一樣的結局,甚至更慘,根本不可能在這條路上走這麼遠。

4。 第四點,也是非常受爭議的一點,但是我認為這一點起到了決定作用:俾斯曼有一句名言,目的總是能證明你的手段是正確的。無疑武則天就是這句名言踐行者中的翹楚。

不管是她在沒當皇帝之前,大用酷吏,用泯滅人性的“舉報制度”,還是一系列手段血染皇冠,但是她在當了皇帝以後,立馬變了一個樣:變得從諫如流,廢了“舉報制度”,政治開明等等等等。也就是說,武則天非常明白:如果你想改變一個制度,那麼首先你要服從它、遵守它,等到你利用它爬到頂端,再親手廢了它。歷史上,男有韓信能暫忍胯下之辱,女有呂雉能甘心冷宮幽怨,待到他日振臂一呼鑄成霸業,等到日後群芳叩首後宮之首,誰還敢說你的不是?懂得軒轅是人生充滿任性的表現。

5。 第五點,武則天是一個非常善於“包裝”的人,她最每件事都有她的目的,但是永遠都會用一層非常華麗的外衣掩飾起來。不顯山不露水之間,她就達到了自己的目的。比如說,她央求李治皇后也要百官朝拜,一起去祭天,別人都覺得是個小女人愛出風頭,但是她卻在為自己日後“二聖”做鋪墊。再比如,她籠絡一群文人著書立說,別人覺得是裝有才假虛榮,但是後來才知道那是為了自己登基製造言論,皇后娘娘並不是吃飽了沒事幹。等等等等。看事情很長遠的人很多,但是像武則天一樣,把心思包裝的那麼好,過渡的那麼自然,不顯山不露水就達到了自己目的的人,很少。

當然,還有很多外在原因,比如說,恰好李治軟軟弱弱的性格,就喜歡像武則天一樣剛性一點,比自己大一點像姐姐一樣的女子;再比如,她很善於用小恩小惠籠絡人心……再比如,大唐的氣氛還是比較包容,你讓武則天生在清代一試試?怎麼能容忍一個女人當皇帝?……等等等等,總之,少了任何一個環節,哪怕是小小的環節,都不足以成就一代女皇。

(1)心狠手辣。武則天為了讓皇上廢除王皇后的皇后位置,不惜親手掐死還在襁褓之中的親生女兒,讒言是王皇后所殺,高宗李治信以為真,而且高宗本來就對王皇后不能生育感到不滿,於是在武則天的慫恿之下把王皇后廢了,改立武則天為皇后。在當上皇后以後,武則天又派人砍去已經被貶為庶人的王皇后和蕭淑妃的雙足,泡在酒甕中折磨而死。在當上皇位鞏固自己的統治勢力的過程中被貶被殺的異己勢力更是數不勝數,比如貞觀年間留下來的老臣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後來親手毒死了自己的親身兒子當時的太子李弘。呂后在這方面也是毫不遜色。因為呂后是劉邦的原配夫人,在劉邦當上皇帝以後,已經是明日黃花了,容顏衰老姿色不再了,對漢高祖非常寵幸的一個妃子戚夫人和她的兒子趙王趙如意非常的嫉妒和憎恨,一心想除之而後快。在漢高祖劉邦駕崩以後,呂后的兒子劉恆繼承了皇位,藉機會用毒酒毒死了還年少的趙王趙如意,然後把戚夫人的手腳斷去,挖了她的眼睛,割去耳朵,讓她喝下啞藥,然後把她放在廁所裡,稱為“人彘”。手段之殘忍,令人瞠目結舌!劉恆駕崩的時候,“發喪,太后哭,泣不下”,親生兒子離自己先去了,她只是儀式的哭了一下眼淚都沒有掉一顆,猜想心裡還在高興呢。

想起另外一個女人,因為不夠心狠手辣而落得悲慘下場的女人。晉獻公的一個妃子叫驪姬,很是為晉獻公所寵幸,兩人關係親暱,到了一日不見輾轉難眠的地步,有一天晉獻公失眠沒睡好,一位下面的人就問他,“床笫之不安邪?抑驪姬之不存側邪?” 《國語 晉語一》。古人云“君寵益嬌態,君憐無是非”。慢慢的驪姬就野心膨脹了,想要儘可能長的時間內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就必須煽動晉獻公廢原皇后齊姜改立自己為皇后,廢原太子申生而立自己的兒子奚齊。為了這個目的她誣陷太子申生在給晉獻公的肉裡投毒,把太子逼得自殺了,接著又把太子的兩個弟弟逼得不能回國四處流浪。但是,在晉獻公去世之後太子奚齊當上了國君,沒過多久就被自己的老師裡克殺了,驪姬被人用鞭子活活抽死。這個失敗的例子可見,驪姬還不夠心狠手辣,沒有把朝廷裡的異己勢力排除藉機安排自己的勢力人脈,這些都應該在晉獻公還在位的時候透過他的手實現的。

從這些可見,她們兩個歷史女強人不愧是中華五千年曆史長河裡的心狠手辣之人的鼻祖啊!正應證了一句名言,成大事者,一定要心狠手辣。而況乎在這樣一個自古傳統都是男人強勢男人才可以涉足的領域。

她們的不同之處,就是為什麼武則天能成而呂雉不能的原因在於:

(1)武則天年輕漂亮風騷,而呂后沒有。歷史上對呂后的美麗風騷沒有記載,在《史記》“呂太后本紀”裡也只是輕描淡寫“呂太后者,高祖微時妃也”,“呂后為人剛毅”一筆帶過。當初劉邦和呂雉的結合,也並不全是劉邦自己的意思,那時劉邦還只是一個亭長,相當於現在的小組長吧,手下就兩個人,一個為亭父,負責開閉帚除,一個叫求盜,負責逐捕盜賊。是呂后的父親呂父很會看人面相,一次看到劉邦的面相後讚歎不已,認為一定會有出息,所以就把自己的一個女兒嫁給劉邦。當劉邦推翻秦朝統治,打敗項羽當上皇帝以後,呂后已近步入阿姨的行列了,容顏不再了,於是就有了劉邦寵幸戚夫人想廢太子劉恆改立戚夫人兒子趙王如意為太子的事情。與呂后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公元636年,武則天才十四歲的時候就一眼被唐太宗看上稱讚她貌美色麗,納入後宮當才人,太宗賜號武媚娘。一次太子(後來的唐高宗)李治看到了武媚娘立即就喜歡上了她。在649年唐太宗就去世了,李治當上了皇帝以後就到感業寺把武媚娘接回宮中。唐太宗唐高宗這樣的萬世之尊同時都一眼就看上了的女人,說不漂亮,說沒有氣質,說不動人楚楚嬌態憐人都沒有人相信!有了這天賦的美貌容顏以後,就可以很自如的讓皇上為她做很多事情,可以很順利的影響統治階層的中央決策,為以後事業的成功和個人願望的實現打下很好的鋪墊。

武則天善於經營朝廷的政治勢力,她的親信不止武家人,更多的還是真有本事的政治家,如狄仁傑。呂后從始至終都沒有真正經營過外廷的勢力,任人唯親,使呂氏遭人嫉恨,所以呂后一死呂氏就被剷除掉。

說白了,其實人們不太在乎女人做皇帝,可誰做皇帝也不能只顧著自家人啊,好歹利益均沾不是?想吃獨食還能長久?這跟能生不能生沒太大關係,哪怕只有一個兒子,經營好了,照樣當皇帝。

很簡單,武姑娘先事太宗後嫁高宗,先學習後實習,最重要的,她年輕後又長壽,一個強人,活的長很重要。朱元璋要多活5年,還有朱棣甚麼事?

武則天為什麼能夠成為“一代女皇”?當你知道她的“能力”會羨慕

讀《武則天女皇》有感

剛剛閉合此書,確已被武則天這樣一個集才智、謀略於一身的帝女深深吸引。

歷史記載是一個很奇妙東西。話說當年一位道士為武媚看相,說:“此子若女,必成帝王。”對於此類預言,歷史記載總會提到,繼而以歸順天命來解釋“武代李興”的必然性。我不敢相信,也不得不信,但總覺得是因為武媚成為帝王的違背常理的舉動無法解釋,所以世人便以這樣的理由來搪塞罷了。可能用這樣的方式來解釋武媚的稱帝,才能使人信服。畢竟,女子稱帝是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

武媚的出人頭地,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而是多年政權與謀略的積累。從歷史事件來看,武則天的成功並非偶然。

在我看來,武則天的成功取決於三個重要因素。

一、後宮對於“武代李興”的傳言及獨守冷閨的經歷

從前的武媚聰明、善良甚至可愛,但最終卻成為了一個頗有心計的謀略家。這樣的結果或多或少都是由於皇上對她的漠視所造成的。作為一個宮中的女人,特別是這樣一個美麗的女人,本應受到皇上的寵愛,但事實卻是武媚被皇上孤立。對於武則天來說,這無疑是個打擊,武媚不可能會甘心永遠呆在這冰冷的皇宮終老一生。這樣的處境,更激發了她對於權勢的慾望。可以說,此經歷是她野心膨脹的誘因,從而導致她由善良向謀計轉變。

二、李治的無能

歷史上的李治被戴上了“仁愛之君”的大帽子。若是談仁愛,說白了,就是懦弱與無能。記得李世民先前想讓李治外出征戰,李治聽了,嚇得“兩股顫顫,幾欲先走”。最後,李世民親征沙場卻一病不起。李治的皇位是父親給的,但在我看來,卻給的莫名其妙,也許應該說是“坐收漁翁之利”。其實,李治的膽小、懦弱、不問世事的性格根本不適合當一國之君。作為一個真正的好明君,應具備“勤政、愛民、有魄力”這三個條件。李治愛民,但說起“勤政、有魄力”,那可真是望塵莫及了。他怕大臣、怕父皇、怕武媚,不僅如此,他的江山更靠武媚。正是李治的無能,使武則天在政治上初露頭角,為武則天最後成為霸權之主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三、武則天本身“寧可我負天下人,不能讓天下人負我”的性格

武則天的毒辣在很小的時候就有體現。記得十七歲時,武媚馴服了一匹悍馬,名叫獅子驄。此馬性情剛烈,不易馴服。但武則天卻做到了。李世民問她是如何辦到的,武媚道:“我只用了三種工具。第一種是鞭子,它不聽話我就抽它。第二種是鋼鞭,它再抗拒掙扎我就打它。第三種是匕首,如果它真的這樣貞烈不屈,我就會直接殺了它。再好的馬,不為我所用,留著也只能成為禍害。”一個十七歲的女孩,如此兇狠,對於不能為自己所用的人,竟能毫不猶豫的做到斬草除根。這樣的舉動讓我震驚,卻更是武媚登上帝位的主因。

可以說,武媚的成功讓我看清了一個頭戴“光環”的女人的艱辛,武則天的才智、謀略及剛毅的性格成全了她在政治上至高無上的地位,更讓世人認識了這個名垂青史、不平凡的女人。

有人問武則天一生之中有多久身處逆境之中?我個人認為,武則天一生之中一直處於逆境之中。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武則天一生的所作所為都是當時的文化傳統所不能理解和不能認可的,她一直在和這樣的一種文化傳統做鬥爭。從主流文化上來講,她一直身處逆境,可身處逆境並沒有妨礙她最後取得成功建立了她夢寐已求的武周王朝,穩定統治了十五年,最後由兒子繼承了王位。雖然說她的武周政權結束了,但是兒子們繼續保留了她的尊號。從政變到去世這段時間裡,她的兒子仍然認可她為一個皇帝,稱她為“則天大聖皇帝”,以後她的子孫在唐朝進行統治的時候都一直把她視為唐朝的君主之一。比方說,唐朝的皇帝講到幾聖開疆,從來沒有漏掉過武則天。所以說她確實是一個成功的人,也確實是身處逆境的人。那麼成功和逆境之間的關係在哪裡呢?或者說透過什麼樣的方式在逆境當中怎樣能取得成功呢?這是在今天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

第一大逆境是她在感業寺當尼姑的時候。

當她十四歲的時候進入了李唐的皇宮,給唐太宗李世民當才人,這是一箇中等品級的妃嬪。當時她十四歲,在才人的位置上幹了十三年,李世民去世以後她面臨著一個很可怕的處境。按照當時的傳統,一個皇帝去世了,他的妃嬪沒有子女又沒有什麼其它的才能留在宮裡服務的話,她的命運就應該被遣送到尼姑庵或者道觀去為先帝追服。這是一個很可怕的處境,這都是未亡人的境界。所謂未亡人就是人還活著,但生命已經沒有意義了,你的一生餘下來的時候只能幹一件事那就是等死,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處境。可怕到什麼程度呢?唐朝人曾有一首詩“從來宮女皆相嫉,聞到瑤宮總淚垂”,意思是說宮裡都是有競爭關係的,她們彼此是相互嫉妒的,但是聽說某一位宮女被送到道觀裡去當女道士,她們又都為這位宮女灑下同情的淚,因為這個人再也沒有什麼希望了。對於武則天來講,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境界,因為大多數人到了這個境界就再也沒有出頭之日了。所以我把這個作為武則天面對的第一個逆境應該是非常合適的。對面這個逆境武則天是怎樣處理的呢?咱們也知道,武則天根本就沒有在這個尼姑庵了此一生,她很快又回到了大唐的宮廷之中。不過這次回宮,她的丈夫已經變成唐太宗的兒子唐高宗李治了。李治比武則天小,是一位青年皇帝。如果說武則天沒有實現從尼姑庵到宮廷這個跨越的話,她以後當皇后、天后乃至當皇帝就無從談起,所以我們應該肯定她從尼姑到後宮身份的轉變是成功的。這個成功是怎麼實現的呢?

她實現成功至少有四個經驗是值得我們留意和學習的。

第一,永遠不放棄希望。這也是我們總結武則天一生都要提到的一句話。只要還活著,就沒有什麼不可改變的事情。因為大多數人倫落到她那種境地可能都非常的悲觀,對生活失去信心。但是武則天不相信,不相信就產生了動力,這是我們要總結的第一句話。

第二,未雨綢繆。人要在事先替自己多想幾步。武則天什麼時候替自己想到了這步呢?在唐太宗還沒有死的時候就替自己想到這步了。在當時唐太宗晚年的時候,武則天已經在後宮混了十年左右了,她的地位沒有得到任何提升,而且能看出來以後也沒有機會了。這個時候,她開始為自己的將來做打算。她開始努力接近當時的太子??李治,也就是後來的大唐高宗皇帝。這段感情可以說是日後武則天能夠從感業寺迴歸大唐後宮的關鍵因素。

第三,適合自己的突破口。雖然說武則天和唐高宗之前有過一段感情,但怎樣才能維持和加深、加固這段感情,讓皇帝重新把她納入後宮呢?這一定是她要考慮的問題,她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呢?武則天在尼姑庵裡不停地給李治寫詩,寫情書。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這樣可以吸引唐高宗。唐高宗是一個有文學愛好和文學天賦的人,如果用詩來打動他的話,可能比其它的手段更加有效。所以你一定要看到能挽救你出局的人有什麼愛好,你可能在什麼地方和他有共同點,武則天就運用唐高宗愛好文學這點去打動、吸引他,維繫對自己的這段感情。

第四,果斷的抓住機會。武則天抓住了李治受她情詩的打動重新去感業寺看望她,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這個機會稍縱既失,而且給人很大的壓力。為什麼呢?因為李治是皇帝,去感業寺給先皇忌日行香,武則天作為一個尼姑能不能有一個好的表現來把事情往前進一步的推動。如果一招不順的話,滿盤皆輸,這個時候就要看一個人的判斷力,是否能夠果斷地處理一些事情。李治到了感業寺,武則天沒有猶豫,上去拉住他的手然後流下滾滾熱淚。實際上這樣的一個行為把他們以前初步建立的感情和當時加深的感情到這兒有了一個收場,對於李治形成一個強烈的刺激,李治也就是在這個刺激的基礎上表明瞭態度??不放棄武則天,重新納入後宮。於是她在這些行為的基礎上重新得到了進入後宮的入場券,找到了日後飛黃騰達的新起點,所以武則天這幾步路走對了。

第二大逆境是在廢王立武階段。

武則天進入高宗後宮是從基層一個沒有品級名份的普通宮娥開始做起的,但是後來她憑藉自己的手段和魅力火箭式上升,上升到昭儀的位置。在昭儀的位置上她又生下長子李宏,這個時候她開始有新的方向??衝擊皇后之位,但她遇到的阻力是相當大的。這些阻力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當時的皇后沒死。因為在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妻和妾在身份上是完全不一樣的。其二是皇后沒有什麼能夠讓人公開指責的過錯。其三就是自身的優勢不大,優勢和劣勢分跟誰比。當時她想衝擊王皇后的位置,那我們就拿王皇后和她比較。王皇后是何許人也?她是太原王氏之女,是當時的世家大族。隋唐是一個身份制社會,非常講究門第,太原王氏是當時全國第一高門,而武則天是陝西汶水的小姓,所以沒法跟人家的出身相比。從年齡和相貌上武則天也不能和王皇后所相比的。王皇后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先帝所娶,明媒正娶。武則天在這方面就沒有優勢而言,她是先帝的才人,這在當時是要冒亂倫的風險。武則天還面臨了一個大問題,王皇后的支持者勢力非常大,她的舅舅是當朝的宰相,而武則天當時還不知道誰會支援她。以武則天當時的狀況來衝擊後位,可以說也是一種逆境。但她還是做到了,成功的扳倒了王皇后,同時也把支援皇后的那些官壟貴族一網打盡,當上了李治的新皇后,並且以此為起點最終當上皇帝。當皇后是她成功的關鍵一步。

這次成功她是怎麼取得的呢?

第一個因素就是“分清敵我友,重視中間派”。武則天當時最大的敵人就是官壟貴族出身的元老們,因為他們在左右著朝政,他們的意見對皇帝影響很大,對選皇后是至關重要的。那武則天的我方都有誰呢?當時她覺著並沒有明確的人站在她那邊,除了唐高宗李治。最大的問題是“友”在哪兒?“友”就是那些中間派,那些兩頭都不幫的人。而武則天在爭取這些中間派的時候,爭取到了誰呢?她爭取到了徐茂公李績的支援,徐茂公是山東豪傑的代表,是當時打下李唐王朝不可忽視的力量之一。這一派為什麼會成為中間派呢?因為武則天的敵對派是以長孫無忌為代表的官壟貴族,官壟貴族和山東豪傑是兩種勢力,是兩個不同極端的代表。武則天非常重視這股力量的人數、言論及各方面的優勢,把他們爭取過來以後,雙方的力量對比就發生了變化。

第二個因素是“ 尋找和主要領導人之間的共同利益”。當時的最高政權領導人是李治,如果武則天能夠把他拉為盟友這就是一支最為強大的力量。武則天是怎樣把他拉為盟友的呢?感情僅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個大帝國的當家人他要考慮自身的利益。李治當時有那些利益有維護呢?皇權是首要的,他需要足夠大的權力。但當時權力被出身於官壟貴族的元老重臣們壓制住了,這是讓他非常難以釋懷的一件事。如果他的利益要伸張也是必須要清除這些人的勢力,武則天在這個時候敏銳的抓住了這個動向,把他們兩個的利益攪合在一起。在這種共同利益的驅使下,兩人從親密愛人變成了親密愛人+親密戰友,這樣的聯盟就非常牢固了。對於皇帝來講,僅僅是感情聯盟可能最不可靠,但是有了利益的聯盟這個事情就要發生改變了。

第三個因素是“小人物,大力量”。武則天的有些朋友,按當時唐朝的觀念是一些不太地道的人、小人,不僅僅在道德上受到指摘,在實際工作能力上、出身背景上是處在較低階的層面。這些小人物的品級特別低,但這些人擁有著強大的力量。他們擁有什麼力量呢?他們是最沒有顧及的敢於投身於戰鬥的那種人。因為大人物根基比較深,考慮的問題比較多,當遇到問題的時候畏首畏尾。而這些小人物沒有那麼多的負擔,失去對他們來說並不意味著什麼,所以說他們是最能放開手腳去做事情的,而且這些人在當時還代表著一種社會力量??一般官僚,沒有出身背景的官僚。在元老重臣把持朝政的局面下,他們心中有慾望但得不到機會,無從出頭。他們需要社會有一種改變,需要一種動盪,這種動盪才能讓他們上升,恰恰武則天也需要這種動盪,所以她剛開始網羅的都是這些小人物,但就是這些人最後被證實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一些人物,在扳倒元老重臣的過程中發揮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第四個因素是“堅持長期戰鬥”。武則天的這場“廢王立武”戰爭什麼時候能結束呢?真正結束的日子是4至5年之後,從唐高宗顯慶四年底到顯慶五年初,是以長孫無忌最終倒臺為標誌才算是它的結束。這裡面有一個把握時局的韜略,如果當時武則天覺著自己的目的達到了,也許她的位置就沒有以後那麼牢固,如果她真的想把這個位置坐穩就必須做三件事。第一,改立太子;第二,除掉已經廢黜的王皇后和蕭淑妃;第三,徹底擊跨長孫無忌集團。只有這三件事都完成了,她的皇后位置才能高枕無優。什麼叫逆境成功之道?不要被眼前的勝利所迷惑,堅持追求長久的利益,韌的戰鬥才可能保住成功。

武則天為什麼能夠成為“一代女皇”?當你知道她的“能力”會羨慕

第三大逆境是“上官儀事件”。

武則天在顯慶五年之後,唐高宗生病了,她得到了協理朝政的機會,權力是一個受人矚目的東西,很多人都在追求,一旦權力被分割大多數都會覺得非常非常的難受,唐高宗也是一樣,皇帝的權力尤其是不容分割的。雖然唐高宗讓武則天和他一起享有朝政,但發現武則天的勢力在培養、增長的時候,他也感到了一種畏懼、討厭,最後這些情緒轉化為強烈的不滿。唐高宗對於武則天干擾朝政表現出不滿,但他的性格過於優柔寡斷,所以只好請教他的軍師也是當時的宰相??上官儀。李治告訴上官儀“皇后現在干擾朝政,我受不了,你說該怎麼辦?”當問完這個問題後,上官儀不假思索的說出這樣的話“不如廢掉吧!”這是一個我們從常理上都不能接受的說法,為什麼呢?現在的人情世故告訴我們,當人家夫妻倆吵架的時候,作為一個外人要勸合不勸散。但上官儀違反了常理出牌,他勸散,勸皇帝把皇后廢掉,這就是一個很麻煩的事情。李治是皇帝,他有決定權;上官儀是宰相,他有行政權。如果他倆一拍即合的話,廢掉武則天的決策完全可以做出並執行。如果這樣的話,武則天后半生的功業就無從談起了。但這次武則天不僅成功渡過逆境,而且權力還有一次實質性的提升。就在上官儀事件之後,武則天開始和唐高宗合稱“二聖”,“二聖”的意思就是二個聖人。唐朝把皇帝叫“聖人”,那麼可以想象她的勢力提升到什麼樣的程度。

但這次渡過逆境武則天第一是要先反思自己。當一個人遇到逆境的時候,一定要先考慮考慮自己之前做錯什麼以至於落入現在這種逆境。武則天也要先反思這個事情是怎麼引起的。她在反思的時候能得了一個教訓,就是一定要做好溝通工作。她和唐高宗本來就是一對恩愛夫妻,她的權力是唐高宗賦予的,她參政是透過唐高宗點頭認可的,為什麼點頭認可的權力到最後變成了唐高宗對她不滿的關鍵因素呢?是因為武則天做事過於衝撞,過於考慮自己的感受而沒有考慮領導的感受。還有要反思的是這個事情為什麼會發生?為什麼會導致皇帝對她不滿意的這麼一個嚴重事件?她考慮到一個問題。就是皇帝有很多的機會可以和大臣單獨接觸,而這種接觸是把她排斥在外的,如果在這個時候皇帝和大臣之間的溝通工作做好了,而她卻沒有做好,就可能要吃虧的。有問題才能有解決的方案,所以她一直堅持要和唐高宗一起上朝就是為了排除這樣一個可能??皇帝和大臣單獨議事的可能。

第二是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這個事情的時機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上官儀的這個事情上反應的特別突出。因為當時是皇帝和宰相私下溝通要廢掉武則天,並讓上官儀起草誥書。當時武則天的行動特別迅速,在第一時間,在誥書還沒有變成一份真正有意義的委任狀時做出了反應,這得益於她發達的情報系統。當她得知這個情況後立即趕到現場,和唐高宗談起了心。先談起了她的過錯,作自我檢討,然後再談自己的貢獻。在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情況下,唐高宗被她說服了,回心轉意了,武則天轉瞬間扭轉了局式。

第三是在充分分析情況的基礎上變不利為有利。因為這件事情對武則天不利,在察覺不利之後做出反應之後該怎麼辦?有很多人會畏縮,但武則天在充分分析情況的基礎上不僅沒有退縮,反而在這件事情之後不久就向唐高宗提出了要求,要求她和唐高宗同時上朝、退朝,並得到了唐高宗的同意。

第四大逆境是“徐敬業叛亂和裴炎逼宮”。

這是一個從未遇到和非常棘手的問題,因為武則天一輩子沒有打過仗,和唐太宗不一樣,她從來沒親臨過和指揮過戰爭。除敬業是前面提到的徐茂公之孫,自身具有巨大的出身優勢,並帶領著十幾萬兵馬在全國最為富庶的地方(揚州)兵變,對於武則天來說這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可就在這個挑戰發生的時候,宮裡頭偏偏又出事了。當時朝廷的一個權臣??裴炎,趁徐敬業叛亂逼武則天還權。可以看出從中央到地方,從文官到武將都對武則天的專權提出了挑戰,這對武則天來說面臨著一個巨大的困境。如果這兩件事情成功了,不但武則天當不了皇帝,包括當時的唐朝何去何從也成為一個問題。因為當時徐敬業的態度就是南北分割、劃江而制,如果這個舉動成功的話,南北朝將重現。這會對中國以後的歷史有著深遠的影響。

武則天這次是怎麼取得成功的呢?有以下幾個具體的做法。

第一個做法“處亂不驚”。逆境有大有小,每個人面臨的困難有很多種,我們不可能預先去判斷,但可以做到無論遇到什麼情況不慌亂,武則天當時對這起突發事件就顯得相當平靜。這個平靜有一個例子最有代表性了。就是當人們把那篇箸名的由駱賓王起草的“襲文”交給武則天看的時候,當她閱讀到“一坯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等一些警句的時候,武則天放下襲文看著宰相說“宰相安得詩此人”(這個人為什麼要造反呢?是因為你們宰相失職啊,你們沒有發現這樣的人才,反而讓敵方得到)。這是一個非常有風度的表現,透過自我的批評,取得了巨大的安定人心的作用。

第二個做法“分清主次”。武則天當時的這個逆境非常複雜,面臨著兩種困境,分別是地方有人起兵造反和朝廷裡有人逼宮奪權。那這兩個矛盾那個是主那個是次呢?當時有人提出不應該殺權臣,應該冷處理裴炎逼宮事件,主要先解決叛亂問題。而武則天卻沒有按常理出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裴炎給除掉了。這樣做法是正確的,這就是有主有次,先解決主要矛盾再解決次要矛盾。對於武則天來說裴炎逼宮是心腹之患,而徐敬業叛亂是肢體之患,先解決好了心病,再回過頭全身心的解決外病。

武則天為什麼能夠成為“一代女皇”?當你知道她的“能力”會羨慕

第三個做法“抓住要害”。當時敵人的要害是什麼呢?裴炎解決掉就不說了。徐敬業當時起兵的要害問題就是他擁有某種正義感??復興李唐。皇帝現在被武則天囚禁起來了,徐敬業起兵不是為了別的,是想逼迫太后還政於皇帝。武則天對於這種正義性是怎麼處理的呢?她派李唐宗氏帶兵攻打徐敬業,這樣就等於宣告這個正義性是不存在的,這對徐敬業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綜上所述,我們又看到了一個武則天轉敗為勝的成功例子。

最後一個逆境是“神龍事變”。

“神龍事變”發生在武則天末年,當時她已經八十多歲了。因為她寵愛的兩個男寵引起了朝廷大臣和太子的恐慌,所以大臣和太子公主們進行了一場政變,這場政變的直接指向是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倆,還有一個間接後果就是逼武則天提前退位。這件事情發生在神龍元年,所以稱之為“神龍事變”。為什麼這次事變也被稱為武則天逆境成功呢?她不是被推翻、讓位了嗎?關鍵是我們要怎樣理解成功。實現自己所能達到的最大利益就是成功!

武則天怎樣做到被推翻卻不被否定呢?有幾個經驗值得我們去考慮。

第一個經驗是“認清形式”。這個時候你一定要知道自己還有多大的利益可以去爭取,武則天考慮的是退位已經該做些什麼。她做的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低姿態,去化解各種各樣的恩怨。比如在她臨死之前宣佈,王皇后和蕭淑妃的族人不再受到牽連了,還有就是原諒她的第一批敵人。在後退的路上節節設防可以說是武則天做的第一件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在認清形式的基礎上謀取自己的最大利益。

還有一些其它的因素在裡面影響著人們對武則天的看法,就是她以前所做過的好事。她建立了一個相對公平的機制,使得人材可以在更大的服務上進行流動,使得一小部分人把持權力的局面得到了調整,使得更多的人能夠進入仕途,這也是她贏得尊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