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精神上的殘疾比身體上的殘疾更可怕——殘疾皇帝蕭繹

2021-09-28由 孤舟獨釣大龍蝦 發表于 歷史

梁元帝蕭繹是個殘疾人。

用俗白的話來說,他是一個獨眼龍;用文雅的詞來說,那就是“眇”一目。據說,他小時候就害眼病,他爹梁武帝蕭衍自我感覺太好,自以為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遂自作主張,給兒子確定治療方案,一來二去,眼病沒看好,視力卻越來越下行,最終看不見了。梁武帝害兒子瞎了一隻眼睛,只怪自己,還不好遷怒別人。這事,朝上朝下,府內府外,眾所周知。事實明擺在那裡,但是蕭繹挺忌諱,所以,當著他的面,上上下下的人都絕口不提,幾乎成了禁忌。你想,他生下來就是一個王子,百分之百的天潢貴胄,天資穎悟,又自幼好學,即使在蕭統、蕭綱這兩個博雅好學的哥哥面前,這個小老弟一點也不遜色。但是,一隻瞎眼,是他形象上的一個瑕疵,美中不足,只能暗地裡傷心啊。你要當面說這個,不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嘛!

精神上的殘疾比身體上的殘疾更可怕——殘疾皇帝蕭繹

蕭繹繪製《職貢圖》

蕭繹在這方面特別敏感,周圍的人也就只能格外小心,否則,冒犯了湘東王殿下,可不是好玩的。偏偏就有不當心的,是個叫劉諒的人。他是當時著名文學家劉孝綽的兒子,無論是文才,還是學問,都是好樣的,對晉代史事更是爛熟於心,談起晉史來如數家珍,“江湖”間給他個綽號,叫“皮裡晉書”。憑這等不俗的才學,他得到了蕭繹的器重。要命的是,書生才士,往往不太通人情世故,講話也常常比較隨意,不太注意場合,這也是他爹劉孝綽遺傳下來的毛病。有一天,這劉諒跟蕭繹出遊,到了長江岸邊,那時節秋風初起,木葉脫,才子不禁觸景生情,吟詩抒發感受:“今天可真是‘帝子降兮北渚’啊。”

他其實是賦詩言志,所賦詩句“帝子降兮北渚”,是楚辭《湘夫人》開篇第一句。稱湘東王蕭繹為“帝子”,符合蕭繹的身份,合情合理,或許劉諒並無他意,只是借用成句以抒情,但過度敏感的蕭繹立刻反彈,而且相當強烈:“你小子敢諷刺我呀!”他認為劉諒是在借題發揮,影射自己。原來,在《湘夫人》中,“帝子降兮北渚”的下一句是“目眇眇而愁予”,大凡略讀詩書的人,對此二句都耳熟能詳。蕭繹當然也背得滾瓜爛熟。這劉諒真是欺人太甚,一個“眇”不夠,還要疊字重複,是可忍孰不可忍。從此,劉諒在蕭繹面前失寵,事事討嫌。

精神上的殘疾比身體上的殘疾更可怕——殘疾皇帝蕭繹

蕭繹繪製《職貢圖》

一場侯景之亂,把蕭繹搞得家破人亡,他自己遠在江陵,苟全性命,後來又繼位當了皇上。可是,山河破碎,國仇家恨橫在面前,不能視而不見。他雖然是個王子,骨子裡還是一個才士,惺惺相惜,喜歡有才的人。所以,當侯景的大軍師、大筆桿子王偉被押解到江陵來的時候,他居然暫時忘卻了深仇大恨,要饒王偉一死。當然,這也是因為王偉託了關係,走蕭繹最寵信的妃子的門路,上了這樣一首詩:

趙壹能為賦,鄒陽解獻書。

何惜西江水,不救轍中魚。

他把自己比作趙壹和鄒陽,說自己就像一條涸轍之魚,等待有人來解救。這分明是搖尾乞憐的意思。蕭繹妃子吹了一陣枕邊風,看樣子起了點效果。王偉本人又給蕭繹獻了一篇五百字的長詩,也不外露才揚己、同時請求寬恕之意。不知不覺中,蕭繹被他的花言巧語打動了。這下蕭繹左右的文武大臣可不願意了。這個罪魁禍首不殺,太沒道理,也太危險了。他們瞭解蕭繹的弱點,知道曉之以理不如動之以情,對感性的人,就要使用感性的方式,採取感性的語言。他們找到了一把刀子,看準蕭繹心上最敏感的那個部位捅了一刀。

精神上的殘疾比身體上的殘疾更可怕——殘疾皇帝蕭繹

西楚霸王項羽

原來,王偉當時為侯景寫檄文時,曾經有這樣兩句:

項羽重瞳,尚有烏江之敗;

湘東一目,寧為赤縣所歸。

舊疤重揭,舊恨重提,蕭繹實在忍無可忍。他立即下令:來人啊,把這個十惡不赦的傢伙拖出去,千刀萬剮方解我心頭之恨!以“項羽重瞳”來襯托“湘東一目”,這咒罵太有才了,也太惡毒了。

精神上的殘疾比身體上的殘疾更可怕——殘疾皇帝蕭繹

話得說回來,疏遠了劉諒,活剝了王偉,實際上,都不能治好蕭繹的殘疾。不只是他身體上的殘疾,也有他精神上的殘疾。嚴格說來,作為一國之君,他是不合適的,因為他的精神不健全。江陵陷落,跟他的這種精神殘疾有關;陷落後的焚書,也跟他的這種精神殘疾有關。他的本性是個文士,卻要從事政治,兩重身份,人格分裂。要知道,他曾經是一個多麼愛書的人,居然做出焚書這樣瘋狂的舉動。是政治的環境汙染,使曾經澄靜的他幾乎喪心病狂。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