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鴉片戰爭背後的原因,傲慢與偏見的後果

2021-04-15由 冰蟲夏語 發表于 歷史

到現在為止,還有很多人認為鴉片戰爭顧名思義就是因為鴉片而戰,其實很多事情的起因都不像表面看上去的那麼簡單。

鴉片戰爭背後的原因,傲慢與偏見的後果

事情還得從對外貿易說起。清朝那會兒的對外貿易主要分為兩大塊,一是

朝貢貿易

,二是

市舶貿易

朝貢貿易

不是清朝發明的,大約在唐朝之前就有了。朝貢貿易很好理解:外國使節前來朝見中國皇帝,遞交和接受兩國外交檔案,並把一些珍貴的本國土特產進貢給中國皇帝,中國皇帝也回贈禮物,並根據所進貢的物品價值回贈相當的物品;

同時,使節隨行的隊伍裡還有不少商人也帶著大量貨物前來中國交易,這就是所謂的朝貢。不過,這種貿易方式不太理想。

首先是次數少,因為不能隨時來,除了朝鮮、越南這種很近的屬國可以一年一貢外,大多數國家三五年能來一次就燒高香了。

然後是不等價,中國虧得慌,因為皇帝為了顯示自己天朝上國的地位,會犧牲經濟利益換取政治意義。

只要你們跪拜我這個天朝皇帝,只要你承認我天朝上國是你們的宗主國,是天下共主,我就不怕花錢!所以皇帝往往對進貢的貨物以高出其正常價格的幾十倍進行購買。

鴉片戰爭背後的原因,傲慢與偏見的後果

這種不合理的貿易方式自然不能持久,因此一種與時俱進的貿易制度產生了,它就是

市舶貿易。

同樣,這也不是清朝發明的。顧名思義,市舶貿易在港口城市進行,其性質有點兒類似於今天的市場經濟,算是中外商人的商業等價交換,不再是朝廷說了算的、不等價的一竿子買賣。

當然,這種貿易肯定是要讓朝廷和地方都能賺到錢。所以,朝廷設立專門機構“海關”(清之前稱“市舶司”)來管理,其職能與今天的海關類似。

具體來說,清朝的市舶貿易是這樣的:清朝應該算是一個閉關鎖國的國度,但是也沒有完全封閉。

即便是乾隆,也還留下了一個對外的港口——廣州。當時全國的進出口貿易幾乎都在廣州進行,其架勢很像現在的“廣交會”(廣州交易會)。

鴉片戰爭背後的原因,傲慢與偏見的後果

舉國就只有這麼一個海關,此謂“一口通商”。當時,所有的進出口貿易全部由一個叫做“廣州十三行”的商人組織壟斷經營。

這個廣州十三行,名稱叫做十三行,但實際上並不是只有十三家商行,而是時常增減,只是因為最初由十三家商行組成,所以叫做十三行。因為它是對外貿易的商行,所以也叫行商或洋行。

大清還有一個有清朝特色的規定:所有的洋人都不許隨便進入廣州,必須先提出申請,由行商們擔保,才會給你發放通行證,允許你進入廣州。

在你離開廣州時,還需要再次申請。而且進入廣州後也不能隨意走動,只能待在專門為洋人修建的十三行商館區。

如果洋人在中國有不法的行為,直接拿擔保人開刀,於是洋人與行商的命運和利益就此緊緊地綁在了一起。

當然,這種工作方式給貪官汙吏們提供了極好的腐敗機會,洋商和行商孝敬大小官員的費用和被勒索的錢財比關稅少不了多少。

最可笑的是,官員們對自己一向是低標準,但對當地的妓女倒是高要求:你們要有愛國主義情操,不許接番鬼的生意。

鴉片戰爭背後的原因,傲慢與偏見的後果

這跟鴉片有什麼關係?當然有。

廣州十三行使得清朝與英國不自由貿易很多年,清朝的茶葉、生絲、大黃(一種中藥材)等在英國的銷路很好。

而英國除了毛織品和棉花外,其他如刀、叉、鐘錶類的工業產品,清朝老百姓沒有什麼太大的消費興趣,所以大部分時間裡都是清朝在賺英國的錢,平均下來大概每年賺幾百萬英鎊。

持續這麼多年的

貿易逆差

顯然會令英國有些痛苦,所以英國人必須想辦法儘快縮小貿易逆差。

英國人最開始想到的是走高層路線,讓兩國官方正式接觸一下,想透過政府力量爭取自由貿易權力,以此開啟清朝市場。這樣的背景下英國政府派馬戛爾尼訪華了。

鴉片戰爭背後的原因,傲慢與偏見的後果

可笑的是清朝政府正沉迷在天朝上國,天下共主的虛幻當中。相關官員為了拍乾隆馬屁,將“

與中國商量通商事宜

”報告成“

有遠夷前來拜壽與進貢

”,拜相關官員所賜,倒黴的當事人馬戛爾尼“

被進貢

”了。

馬戛爾尼對此一無所知,但問題是商量是國與國之間平等的對話,而進貢則是弱國的專利,這種人為製造的地位上的落差所釀成的矛盾往往都會壞事,因為這涉及一樣東西,一樣可以令許多人為之犧牲的東西,它的名字叫

尊嚴

當英國政府特使馬戛爾尼率隊訪問清朝時候,乾隆一見到外國人就說:任何人見我都要下跪,所以,爾等先下跪行禮吧。

馬戛爾尼說:我們英國人是不能向外國皇帝下跪的,最多像見英國國王那樣行單膝禮。

鴉片戰爭背後的原因,傲慢與偏見的後果

乾隆很不滿意,雙方不歡而散。不久之後,在雙方都做了大量公關工作的情況下,乾隆在見面禮節上做了讓步。乾隆派人通知馬戛爾尼,自己會再次接見他們,且不會強迫他們下跪行禮。

再次得到乾隆接見的時候,馬戛爾尼說出了他此行的目的:與清朝建交,搞貿易合作,並提出瞭如下要求:

一、允許英國派人常駐北京,並在北京開設商館進行貿易。

二、開放寧波、舟山、天津之中一地或數地為貿易口岸。

三、將舟山附近的一個島作為英國商人居住和存貨之地。在英國人看來,明朝皇帝能把澳門給四、葡萄牙使用,那清朝皇帝把一個島給英國人使用貌似也沒什麼問題。

五、選擇廣州城附近一處地方給英國商人居住,允許英國商人自由出入廣州。

六、允許廣東公開貿易稅率,不得隨意亂收費,減免英國貨物稅收。

七、允許英國傳教士到中國傳教。

乾隆見了之後,沒幹別的事情,就是將馬戛爾尼的所有條件一一批駁。他說:我是天朝上國,天下共主,無所不有,不需要跟你們搞貿易,你們還是回去吧。

天朝統馭萬國,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乾隆《敕諭英吉利國王書》

儘管馬戛爾尼沒有放棄,努力挽救,但乾隆無動於衷,馬戛爾尼的中國之行最終還是失敗了。

等到嘉慶繼位,英國又派使節來華,但是嘉慶給訪使的待遇遠不及爸爸乾隆,尤其是在下跪不下跪的問題上,雙方鬧得還不如上一次開心。

如果換作是一個清醒的、有危機感的朝廷,此時則應該會感受到英國人身上正散發著一種氣息,一種非常強烈的、令人如芒在背的危險氣息。

但清朝依然沉醉在“天朝上國”的迷夢中,英國使者的兩次到訪對他們來說,唯一的意義只不過是留下了兩個被傳言修飾過後變得離譜的“共識”:

一是洋人的腿是直的,無法彎曲,跪不下來。只要把他們打翻在地,他們根本就爬不起來。

二是洋人形似犬羊,喜歡吃牛羊肉這種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果沒有中國的茶葉和大黃,他們就會因為大便不通而脹死。所以只要我們不賣給他們茶葉和大黃,他們很快就會玩完了。

鴉片戰爭背後的原因,傲慢與偏見的後果

而英國人有了這兩次的失敗,知道和平交涉的路走不通後,他們接下來會怎麼做?

鴉片正如著名歷史學者蔣廷黻說的那樣:在鴉片戰爭以前,我們不肯給外國平等待遇;在以後,他們不肯給我們平等待遇。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