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張獻忠到底是誰殺死的?細節曝光

2021-09-19由 何大江的吃瓜亭 發表于 歷史

張獻忠逃離成都,來到漢州(今廣漢市)之後,面臨兩個選擇:一是沿金牛道繼續往東北方向前行,回到陝西老家,但這樣會跟八旗大軍直接遭遇;二是轉折向東,經中江、三臺、鹽亭、南充,由嘉陵江入長江,最終到達江漢平原,去武當山當道士以待時機東山再起。他選擇了後者,不過依然在南充西北方向的西充鳳凰山碰上了清兵。

張獻忠到底是誰殺死的?細節曝光

張獻忠像 (何大江 攝)

相遇並非偶然,而是清軍主動找上門來的。大西政權在保寧(今閬中)的守將叫劉進忠,但這個人並不得張獻忠喜歡,後者曾經下過詔書,用陝西方言中的粗話罵他。此外,劉進忠的部下多蜀人,這也讓張獻忠不放心,密謀要盡數坑殺。

從宮中守門人那兒聽到訊息的劉進忠又怕又氣,於是跑到漢中投降了肅親王豪格。得知距張獻忠所在五晝夜疾馳可至,豪格命鰲拜為先鋒急行軍征討。

諜報人員不是沒有報告清軍的動向,但張獻忠說,有劉進忠守著朝天關(位於今四川省廣元市北,是蜀道上由陝入川的險關),哪兒能進得來?所謂清軍,不過是花面狸覓食而鬧出了些響動罷了。張獻忠不僅不相信,還命人殺了報信者,如是者三。這又是一個“花刺子模信使”的故事:傳說花刺子模的國王,聽到信使帶來的好訊息會予以嘉獎,若是壞訊息則會殺掉信使。

張獻忠肯定不知道殺信使的國外典故,他只是跟花刺子模國王有著同樣的全能自戀心態,覺得日月星辰都要圍繞自己旋轉,一切都要在自己的把控中——如果不能把控,那就要毀滅掉能夠毀滅的。全能自戀者如果只是普通人,不過帶來小範圍的不愉快,而如果是掌握極大權力者,那帶來的傷害可能罄竹難書,張獻忠以他在四川的所作所為證明了這一點。

清兵已至近處,張獻忠才帶著幾十名牙將出帳察看。因為走得匆忙,此時他嘴裡包著一口飯,衣服也沒穿好,還露著一隻膀臂在外。

西充鳳凰山下,兩軍的距離如此之近,以至於肉眼可見。劉進忠指著張獻忠對清營裡的神射手雅布蘭說:“就是穿蟒衣那個。”(蟒衣為大臣所穿,上面蟒的形狀近龍,但只有四爪,龍為五爪。至於張獻忠為何穿蟒衣而非龍袍,為何稱王而不稱帝,這個問題值得探討。)

雅布蘭手起箭發,一箭射在其咽喉。張獻忠此時倒顯出了一些英氣,他用手拔出箭來,看了看道:“果然是清兵。”

張獻忠躲在柴堆下被清兵搜到後,送到了豪格處。豪格以為民復仇的名義,向天禱告後,親自用刀斷其肢體、割其咽喉。再把屍體陳于軍門之外。當地百姓聞之,東一刀西一刀,砍得連渣都不剩。

張獻忠之死,另有說法是為鰲拜所斬。那麼,到底是死於神射手雅布蘭,還是滿洲第一勇士鰲拜?

前者見於《蜀碧》《荒書》等野史,後者見於《世祖章皇帝實錄》。從可靠性來說,實錄是修史的重要依據,似乎更為可信。然而明末四川一系列野史的價值絕不可小覷。比如《蜀難敘略》的作者沈荀蔚是成都城陷時就義的華陽縣令之子;《荒書》作者費密曾作過楊展幕僚,二者都是那一段慘痛歷史的親歷者。《蜀碧》作者彭遵泗是清代進士、學者,也擔任過作為史官的翰林院編修,具有相當的學術水準;彭距離這段歷史並不遠,前輩的很多經歷必然也親耳聽聞,比如他的祖父年輕時就曾救過被追殺的楊展之子楊璟新。

那麼,兩種表述的矛盾之處如何解決?

《世祖章皇帝實錄》原話為何?“(豪格)隨令護軍統領鰲拜巴圖魯等分領八旗護軍先發……次日黎明抵西充。獻忠盡率馬步賊兵拒師。鰲拜等奮擊,大破之,斬獻忠於陣。”

不要被那個“斬”字誤導了,斬指殺,但並不一定只是用刀砍殺。古漢語簡略,往往省掉主語,斬的主語並不一定是鰲拜。鰲拜是戰場指揮者,不管是誰殺了張獻忠,都可以歸功於他的名下。

所以,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世祖章皇帝實錄》是粗線條的,而《蜀碧》等有著更多的細節描述,二者並不矛盾。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