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寬恕敵人,也是一種罪過?

2021-09-16由 旅行和讀書 發表于 歷史

“有恩必還,有仇必報”,是千百年來世人樸素的價值觀。

但古羅馬的凱撒大帝,在戰場上縱橫決斷,對敵人卻極其寬宏,被稱為真正具有“貴族精神”的人。

無論政敵,還是戰場上的俘虜,他往往並不為難加害,而讓戰敗者自由選擇去留,即使再次加入反對他的軍隊也沒關係。這種善待俘虜的行為,也一直影響著後世西方國家的戰俘措施。

寬恕敵人,也是一種罪過?

不過,有人卻認為,凱撒的“寬恕”,也是一種罪過。

元老院體制狂熱的擁護者小加圖(Marcus Porcius Cato Uticensis),一生都與凱撒為敵。在凱撒和龐培的內戰中,他也毫不猶豫地站在了龐培一方。

不得不說,小加圖儘管能力有限,但個性堅韌。和那些見風倒的牆頭草不同,龐培戰敗後,之前附庸龐培的人,見勢紛紛歸順凱撒,但小加圖從未想過獲得凱撒的寬恕,因為他既不想讓凱撒享有寬恕敵人的特權,也不想看到凱撒寬恕敵人時的愉悅。

共和制時期的羅馬,宣揚公民一律平等。小加圖認為,同為羅馬公民的凱撒,沒有決定其他公民生死的權力。秉持這一信條的小加圖,認為凱撒這種寬恕敵人的行為,也是一種違反羅馬法規,背逆羅馬共和制精神的狂妄行為。

如果自己接受凱撒的寬恕,就是接受了凱撒個人的特權,凌駕於羅馬體制之上的現實。

寬恕敵人,也是一種罪過?

這,是他絕對無法接受的。

於是,小加圖決定用最決絕的方式,來表達自由對權力的抗議。

龐培死後,北非塔普蘇斯會戰又遭慘敗後的第六天,小加圖舉辦了一場“最後的晚餐”。眾人一邊享用美食,一邊討論一個哲學問題,“自由為何物”。小加圖援引了蘇格拉底的例子,強調即使死,也一定要堅持身為自由人的存在。

晚宴結束後,小加圖回到臥室,繼續閱讀柏拉圖的名作《斐多篇》,一本記敘蘇格拉底臨刑前與弟子們討論生死問題的哲學書。其後,小加圖用短劍刺入自己腹部,鮮血噴灑在《斐多篇》上。但這個文人,對殺死自己顯然毫無經驗,沒有一刀致命。外屋的兒子和奴僕們聽到他的呻吟,趕緊衝進房間,並叫來醫生救護,但小加圖激烈反抗,推開醫生,一把拉出了自己的內臟,終於氣絕而亡,時年49歲。

寬恕敵人,也是一種罪過?

對於小加圖的死,有人讚頌他堅持信仰,有人說他頑固愚蠢。

而凱撒呢?在他寬恕的人裡,有人歸順他,也有人再次站在反對他的隊伍裡。儘管如此,凱撒曾在一封信中說:

“從我手中重獲自由的人,哪怕再次用劍指向我,我也絕無後悔可言。不管面臨何種狀況,我始終要求忠實於自己的內心而活,因此我也認為別人也當以此為準則。”

凱撒以前,羅馬的統治者都以血洗敵人來鞏固統治,而凱撒則選擇了寬容和信任。但最終,他被元老院的激進者密謀暗殺,身中23刀,其中有他屢次寬恕的人,他情人的兒子,布魯圖。

寬恕敵人,也是一種罪過?

有人忠於內心,有人隨波逐流;有人以死明志,有人苟且偷生……

信仰和生命,究竟孰輕孰重?

歷史奔騰不息,後人任意評說。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