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廈門北站開發遲緩的原因

2021-09-12由 錢世晧 發表于 歷史

作者 錢世晧博士 華僑大學建築學院境外教師

校稿 王圓怡 華僑大學建築學院學生

廈門北站是廈門市的主要高鐵站,於2008年通車營運。歷經10多年的營運,廈門北站的商圈並沒有繁榮,這與傳統鐵路火車站為城市的主要商圈完全不同,經分析有幾個原因:

一、腹地面積不大

廈門北站片區的發展腹地的發展範圍受到環境限制,被南側的海翔大道及瀋海高速等兩條高速公路與集美大橋嘉庚體育館區隔離,東邊的巖內山及廈沙高速造成與同安的隔離,西側的碧溪及北邊高速鐵路線等阻隔了與軟體三期的關係。腹地面積約僅有1。84平方公里還包括站前廣場(位於銀江路以東,在石鼓路上的集美學村就有約1。78平方公里,這有廈門第二醫院、集美中學、誠毅技術學校),使得廈門北站成為一個孤立的片區,可發展面積很小。雖然2021年集美大道與杏林灣路口世茂廣場開業,廈門北站時代廣場的西南側的王府井奧特萊斯預計2021年的底開幕,但北站商圈的繁榮可能仍需等待。

廈門北站開發遲緩的原因

廈門北站可發展範圍圖

二、發展時序上還未到北站

傳統的火車站與市中心的距離不大,廈門火車站與中山路步行街相距3。8km,臺北市舊城中心與火車站僅距0。7km,蘇州市火車站位於舊城北門外與舊城中心距2。6km,而廈門北站離廈門火車站約達20。8km。以集美區來觀察,由集美學村-石鼓路商圈往廈門北站的發展軸線的發展時序來看:序列第一的是位於廈門大橋往集美方向最早的商場——集美萬達廣場於2013年6月正式開業,其所在位置為廈門大橋進入集美學村的入口,東邊為集美學村石鼓路商圈,並位於集美大學的校門口;軸線上時間序列的第二個商業中心是嘉庚體育館的銀泰百貨(前身為美歲天地),於2017年6月開業,所在位置為集美大橋進入集美大道的入口,並位於通往同安與廈門北站(高鐵站)幹道的叉會口,與集美萬達相距2。3km,開業時間相距4年,形成嘉庚體育館商圈;在集美大道上的第三個商業中心是位於集美大道與杏林灣路交會口的世茂廣場及萬科裡二期,分別於2021年4月和2020年9月開業,此區達到購物中心商圈等級與銀泰百貨開業差距約四年。而世茂廣場距離廈門北站5。5km。北站南廣場前西側的王府井奧特來斯(outlets)生活廣場真正開業時間並不確定。

廈門北站開發遲緩的原因

廈門市集美大道購物中心的發展次序圖

三、沒有轉運等候的時間差消費群

傳統火車站的乘客因為從一個公共交通轉換搭乘另一個交通工具時有一個時間差,可能需要等待20分鐘至一個小時才有轉運的班車;而在高鐵站更換不同班次轉車的時間差消費被內部化,所以大型車站都設有餐飲店,如廣州南站、徐州東站,如果需要用餐,在安檢與便利性下不宜外部化。至於不同運輸系統的轉換,無論是地鐵系統、BRT、計程車等北站動線設計都可以直接轉換,對車站外部商圈發展的效益很低,在廈門北站唯一生意較好的是BRT站出入口前的麥當勞與肯德基等快餐店。

四、沒有接送乘客的事件前後消費群

事件前後消費群是指進行一件事後或事前的消費者。原本火車站有一種消費群是接送乘客的消費群,就如要接12:30的訪客,商務接送的人可能提早到達,在車站前吃用餐,正好到車站接訪客,是車站地區的事件前消費群;另一種是親戚與朋友要接送搭高鐵回老家或其他城市,如果時間約為4:30左右,送完或接到人之後可以在附近逛逛、吃飯與消費,是車站地區的事件後消費群。在現代的高鐵站為了增加效率,送到高鐵站的車輛需要快速離開好留出空間給下一個送客車輛;接訪客或家人也儘量減少停留時間,因為停車要按時間計算,高鐵站前也不希望你停留太長,這些消費者都無法對商圈產生貢獻。

五、當地的公共服務及消費設施不方便

廈門北站的南側雖已有後溪中心小學及後溪中學,但整體的公共設施仍顯不足,如治安機關、衛生機關等都不在此區域內,也缺乏用於休閒的公園綠地;生活消費便利性設施尚未達到新華都等級,僅有一些小型的超市。

廈門地鐵1號線興建後,提高了當地的交通便利性,增加人口消費需量,但並未跨過經營一個商圈發展的門坎,需要促進發展的策略以加速廈門北站片區的開發與利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