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唐太宗——以史為鑑知興衰 以人為鏡明得失

2021-09-12由 藍色兔耳草 發表于 歷史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這是魏徵死後唐太宗的感嘆。其中滿是對魏徵死去的惋惜和對魏徵盡進忠言的感激。唐太宗與魏徵的故事,是忠臣明君的一段佳話。

唐太宗——以史為鑑知興衰 以人為鏡明得失

可李、魏二人關係並沒有完全如傳聞所說的那麼和睦。據《舊唐書》記載,魏徵以前向李世民舉薦杜正倫和侯君集,說他們學富五車,有宰相之才。不曾想在魏徵去世不久,杜,候被人舉報謀反,於是一個被李世民罷免,另一個直接人頭落地。李世民自然懷疑到魏徵身上。自古帝王多疑心。因為誰都害怕部下結黨作亂甚至起兵篡位,已經死了的魏徵就這麼撞到了槍口上。後來李世民又發現了魏徵把自己諫言的資料給史官閱讀。這讓李世民越想越生氣,一怒之下將衡山公主與魏徵兒子的婚約都下旨解除了。不過這明顯沒有讓李世民解氣,他親自來到魏徵墓前,將魏徵墓碑砸了個稀巴爛。魏徵忠心耿耿,直言獻策,可他忘了即使是虛心納諫的李世民,在長期壓抑下也會爆發,才有李世民砸魏徵墓碑事件。

唐太宗——以史為鑑知興衰 以人為鏡明得失

後來李世民征戰高麗,戰敗,受到挫折的李世民醒悟過來說:不使我有是行也。”又命人重修魏徵的墓碑為其安葬。直到今天,開啟大唐盛世,垂名千古的有為明君李世民,與直言進諫,剛正不阿的一代名相魏徵的故事,一直被人們傳頌。以史為鑑知興衰,以人為鏡明得失讓我們時刻牢記人事,社會事業的成就離不開對自我他人內心的瞭解。無論是決斷者還是決策者,都擁有認識自己,認識他人認識環境,調整自我的過程,德善和事業才會持久和彰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