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十佳古城——興城古城

2021-09-11由 春曉漫記 發表于 歷史

十佳古城——興城古城

作者:春曉

我們沿著濱海大道返程,濱海大道是遼寧最長的沿海公路,它東起丹東境內的虎山長城西至葫蘆島市的綏中縣,像一條玉帶在山海中穿梭。行駛在濱海大道,頭頂的藍天白雲、夾雜著海腥鹹的潮溼海風輕輕拂面,使人心情好不愜意。

濱海大道一路有一百多個景點,有營口段的月牙灣、望兒山、遼河入海口,錦州段的白沙灣和筆架山,盤錦段的紅海灘(2012年去過),丹東段的虎山長城、志願軍過江遺址、鴨綠江斷橋和大孤山等。

十佳古城——興城古城

下午到達葫蘆島,其實興城古城才是我們的目的地。晚餐是老東北味道,一進門看到桌上擺得磕掉皮兒的搪瓷缸子、小時候過年才能吃上的炸蝦片,牆上糊的舊報紙和花被窩面的椅子,滿滿的兒時回憶,感覺年味十足。這裡的菜品不僅好吃而且盤大實惠,每次出門吃東北菜是最舒服的。

十佳古城——興城古城

第二天上午去興城古城打卡,興城古城是中國十佳古城,也是至今儲存最完整的明代四大古城之一(西安古城、荊州古城、平遙古城)。興城古城建於明宣德年間,因其離北京不遠,背倚遼西丘陵,南臨渤海灣,雄踞遼西走廊中部咽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這裡成為明朝在關東地區的重鎮,賜名“寧遠”,為兵家必爭之地,因此被設為方形衛城,主要是抵擋滿人入關。

十佳古城——興城古城

興城古城主要是由文廟、興城城牆、祖氏石坊和鐘鼓樓共同構成,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鐘鼓樓位於古城正中央,建於明景泰五年,乾隆年間曾重修,現存鐘鼓樓基本保持了原貌。古樓共三層,二層是紅土時期和春秋戰功國時期的文物展出,三層是袁祟煥蠟像館。古樓上還有瞭望臺,據說可以看到方圓兩公里內的敵情,古樓內的大鼓是整張牛皮製成的亞洲第一大軍鼓,只要有進攻,鐘鼓樓上計程車兵就會擊鼓傳遞資訊,全城會進入警戒,大鼓平時為報曉更辰所用。

十佳古城——興城古城

祖氏石坊在古城南大街,有南北兩坊,南為忠貞膽智,俗稱“頭道牌坊”。北為登壇駿烈,俗稱“二道牌坊”。兩個牌坊都是用青色花崗雕制而成,是四柱三間五樓式。祖氏石坊是明末皇帝朱由檢為鎮守遼西重鎮的大將祖氏兄弟而建,但風雨飄搖的明朝已逐漸走向衰敗,祖氏最終不得已歸順清朝,順應了歷史。穿過南坊的中間可以看到北坊和鐘鼓樓。

十佳古城——興城古城

十佳古城——興城古城

興城文廟亦稱孔廟,建於600多年前的明代,是東北地區最古老、遼寧境內最大的文廟。文廟的匾額是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孫女孔德懋題寫。文廟內有明清石碑、建成於2002年和2014年的論語碑牆和寧遠碑林。文廟的西南隅還有一文化會所-寧遠書院,是興城書法家協會活動基地,因此興城也被授予“中國書法之鄉”。

十佳古城——興城古城

和興城古城關係最為密切的歷史人物就是民族英雄袁祟煥了,薊遼督師府曾是袁祟煥的府邸,三百年前被吳三桂燒燬,現在看到的是2002年復修的。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寧遠大捷”就發生在興城,袁祟煥以不足兩萬兵力擊敗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父子先後兩次進攻,興城古城也是努爾哈赤唯一兵敗的地方。

十佳古城——興城古城

十佳古城——興城古城

興城古城一共有東南西北四個城門,東春和,南延輝,西永寧和北威遠。四個城門前分別有一個半圓形的甕城,是戰爭中用來甕中捉鱉的,只要有敵人進來,城門一關,石頭一砸,存活的機率很小。另外,甕城上還架有紅夷大炮做防禦之用。西門還是《平原游擊隊》、《吉鴻昌》等多部電影、電視劇的拍攝地。

十佳古城——興城古城

現在的興城古城和其它古城一樣,商業氣息很濃,比較吸引眼球的是現場製作花生糕,商家用木錘一邊砸花生糕一邊助威的喊聲讓人不由得想買上兩塊嘗一嘗,據說乾隆皇帝東巡時路過寧遠曾吃過這裡的花生糕。

十佳古城——興城古城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