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他出身貧寒 卻憑非凡膽識毅力 步行2000裡投軍 終成一國元首

2021-09-09由 黑洞眼 發表于 歷史

他出身貧寒 卻憑非凡膽識毅力 步行2000裡投軍 終成一國元首

(一)

1881年的一天,夜色漸濃,一個17歲的小夥子孤身一人,艱難地行走在通向山東威海的土路上。他的鞋子、褲腳全是黃土。腳板磨破了,他咬牙堅持;身體極度疲憊,他告誡自己,一定要挺住。周圍是黑漆漆的暗夜,他握緊拳頭,努力戰勝包圍自己的黑暗、孤獨和膽怯。他度過多少個這樣令人恐怖的黑夜,已經記不清了。

他不顧風雨

餐風露宿

翻山越嶺

趟水過河

長途跋涉

從合肥鄉下步行2000多里路到山東找叔叔投軍。

駐紮山東的清軍管帶段從德盯著眼前這位個頭不高、膚色黑紅、長得結實,還是個孩子,卻具有非凡膽量和毅力的族侄,竟難以置信,差一點驚掉下巴,連聲說:“伢哩!夠種!”

誰也沒有想到,在兵荒馬亂的年月,這個“夠種”的合肥鄉下跑出來投軍的“伢仔”,多年以後,竟成為赫赫有名的北洋大將、陸軍總長、民國總理、政府元首。

他就是中國現代史上風雲一時的大軍閥段祺瑞。

(二)

段祺瑞,1865年生,字芝泉,安徽合肥人,又稱“段合肥”,晚年號稱“正道老人”。

民國初年,是一個動盪的年代:軍閥混戰,攻伐不斷,社會處在無序狀態,作為北洋軍統帥,“北洋三傑”之一的“北洋之虎”,段祺瑞負有重大責任。但段祺瑞反對帝制,“三造共和”,也客觀上促進了民眾的思想解放和社會的進步。

從另一個角度看,段祺瑞早年的成長史,是一個十分感人的勵志故事。

他與其他北洋軍閥最大的區別:就是身為軍政首腦,仍堅守初心,不貪腐、不賣官,清廉自守,尊師重孝,難能可貴。

段祺瑞出身草根,有膽識,有抱負,有真才實學,受到李鴻章、袁世凱的提攜和重用,留學德國,成為北洋軍中炙手可熱、一言九鼎的人物。他憑自己的才幹和能力,曾四次出任總理、四任陸軍總長、一任參謀總長、一任國家元首。

段祺瑞不同於其他軍閥。他作為一國軍政首腦,從來不收禮。江蘇督軍齊燮元曾送給段祺瑞一件幾扇鑲嵌著各種寶石的屏風,五光十色,非常珍貴。他的家人都很喜歡。誰知第二天一早,他就派人將屏風歸還給了齊燮元。張作霖給他送來一些東北特產,並不值錢,但他死活不肯收,最後在張作霖副官一再懇求下,才勉強收下兩條江魚。

他不同於其他軍閥,不貪愛錢財。他身為總理,在老家合肥沒有田產和地產;他貴為總統,沒有自己的府邸,北京的公館還是當年袁世凱送給他的。

段祺瑞不搞“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那一套。他一生中先後娶妻二人,納妾五人,得子女有九個。

他規定夫人和姨太太都不準干預公事。一位姨太太的老媽子想為家人謀個差事,段祺瑞一口拒絕,並把姨太太和老媽子教訓了一頓;老家人來京謀差使,他好吃好喝好招待,過一段日子打發回去;胞弟段祺甫來京求大哥給個官做,段祺瑞說,“你哪適合做官呢?給你一些錢,你還是回去做份買賣吧。”

他不抽、不喝、不嫖、不賭、不貪、不佔,世人美稱其為“六不總理”。

(三)

段祺瑞的父母去世得早。

早年,段祺瑞的父母想給兒子謀一個好前程,鼓勵兒子走投軍這條路。

段祺瑞第一次到天津投軍,幹了兩年勤務兵,沒幹出什麼名堂。第二次,段祺瑞從合肥鄉下步行2000多里路到山東威海找叔叔投軍,經過若干年的奮鬥,成為北洋軍統帥,民國軍政首腦。

段祺瑞的父親是一個農民,在送兒子第一次去天津投軍回來的路上,被兩個同行的商販給殺了,口袋裡的錢財也被洗劫一空。他的母親也因此抑鬱成疾,撒手人寰。現在,段祺瑞有能力孝敬父母,父母卻不在了。

然而段祺瑞對於自己的私塾老師侯先生,卻像對待自己父母一樣。

段家家道中落,家境貧寒。段祺瑞上私塾時,欠下學費和飯錢,候先生扣下段祺瑞的一方舊硯和舊書桌,作為欠資。段祺瑞從不計較,做了總理,侯先生去北京找他,不管多忙,他都把先生接進府上,當做貴賓款待,一日三次陪先生用餐。先生離京時,他又送錢送衣服,並派人將其房屋翻蓋一新。他下野寓居上海時,儘管生活費靠蔣介石每月贈送,他仍從這筆錢中分一些寄給侯先生父女。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