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包拯:其實我是宅男

2021-08-29由 熊孩子讀歷史 發表于 歷史

友情提示:本期內容可能會顛覆你的認知!

包拯:其實我是宅男

嘿嘿,大家好!我係熊孩子牛牛,今天我來跟大家講講(氵)一位家喻戶曉的人物——包拯

首先,先給大家出示他的身份證

中文名

包拯

代表作品

《包孝肅公奏議》

出生地

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

出生日期

999年5月28日

去世日期

1062年7月3日

性別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所處時代

北宋

別名

包希仁

包公

包孝肅

包青天

包龍圖

包中丞

閻羅包老

包待制

主要成就

秉公執法

剛正不阿

字號

字希仁

諡號

孝肅

職業

官員

政治家

宗教

佛教

官職

樞密副使

禮部侍郎

給事中

人稱

閻羅包老

封爵

東海郡開國侯

追贈

禮部尚書

是否參加科舉:是

科舉情況:

天聖

五年(1027年),包拯登

進士

仕途經歷:累遷

監察御史

,曾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歷任三司戶部

判官

京東

陝西

、河北路

轉運使

。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准許解鹽通商買賣。改知

諫院

,多次論劾權貴。授

龍圖閣

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歷權知

開封府

、權

御史中丞

三司使

等職。

嘉祐

六年(1061年),任樞密副使。因曾任

天章閣待制

、龍圖閣直學士,故世稱“包待制”、“包龍圖”。

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贈

禮部尚書

諡號

“孝肅”,後世稱其為“包孝肅”。有《包孝肅公

奏議

》傳世。

一說到包拯很多人都覺得她跟他很熟。。

王家老五:嘿,這我知道,他長得很黑!

劉家老六:嘿,這我知道,他判案賊強!

黃家老七:嘿,這我知道,什麼狸貓換太子啊,鍘美案啊……

肖家海默:嘿,這我知道,他有……

包拯:其實我是宅男

(肖恩亂入…………)

作為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清官,包拯在人們心中是正義的代表。不過不好意思,接下來。會打破你對包拯的傳統印象。

首先,包拯的身世並不坎坷!

真的,包拯並不是一個窮小子,包拯的人生,也並不是一部窮小子的奮鬥史。包家在廬州(現安徽)還算是個顯赫的家族,而且包拯沒有兄弟姐妹,是家裡的獨生子。高家的祖先是春秋時期楚國大封包臣申包胥。申包胥對國家忠心耿耿,包拯經常以他為榮。包拯的爺爺包士通,性格忠厚,所以包拯的鄰居們都故意把他的名字念成包士忠。包拯的爸爸包令儀,曾經在都城開封做過六品官員,只不過因為身體不身體不好而辭職。可以說包著一出生就贏在了起跑線上,生在了一個官宦世家。

堂堂進士前半輩子竟呆在家裡當宅男?

沒錯,你沒聽錯。包拯在考中進士以後。被派到建昌當知縣,但是由於建昌在江西離廬州非常遠,包拯的父母並不希望包拯離開家,於是包拯就寫信,求皇帝安排包拯在廬州附近上班。皇帝同意派包拯到和州管錢糧稅收,可是包拯的父母還是不捨得包拯去,由於宋朝人很講孝道,並且包拯還是獨生子所以皇帝就批准了辭職報告,就這樣,包拯就在家裡當上了幾十年的宅男。後來包拯的父母相繼去世,1037年,包拯終於接受了朝廷的任命,正式開始他的職業生涯。此時的包拯已經38歲,在當時的宋朝,已經是一位中年大叔。

包拯他真的長得黑嗎?

包拯。在大家的印象當中長得是。黑不溜秋的,在各種電視劇、戲劇中,我們看到的包拯的形象都是這樣的:

包拯:其實我是宅男

包拯:其實我是宅男

包拯:其實我是宅男

包拯在戲曲、電視劇中的形象

透過戲劇的照片以及電視劇裡的照片,我們可以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黑”。那麼為什麼包拯會被“黑”呢?是不是有“黑粉”故意“黑”他呢?有一種可能就是“黑粉”讓宮廷裡的畫師幫忙“修改”一下包拯的畫像,畢竟包拯得罪的都是一些達官貴族,這些人想要讓宮廷畫師“修改”包拯的畫像,輕而易舉。然鵝,包拯的官方畫像卻是這樣的:

包拯:其實我是宅男

包拯:其實我是宅男

故宮南薰殿包公畫像

這就有點離譜了,光是說一張白,那就有可能是畫師墨不夠,但好幾張都白的那麼厲害,而且出處正道,這就直接說明了一個問題,包拯並不是“包黑子”,而是一個小白臉,在一些野文雜記裡,甚至都有寫包拯還有“粉絲”追捧,可見包拯的顏值還是可以的。那麼為什麼包拯會變黑呢?

《宋史·包拯傳》載: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童稚婦女,亦知其名,胡曰“包待制”。京師為之語曰“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

可見包拯在老百姓心中是鐵面無私的形象。而鐵是黑色的,說到黑,就不得不提到五行學,黑在五行學裡對應的是水,而這又暗喻著法律平之如水。而在五行學裡面,水為陰,陰為刑,所以這“水德”又跟司法刑罰掛上了鉤。而包拯乾的是司法部門,所以人們就把包拯“黑”了。

在天堂的時候才上熱搜

包拯可能在活著的時候萬萬沒想到,在他上天堂的時候,竟然火上了“熱搜”明代話本小說《包公案》(又名《龍圖公案》、《三俠五義》,以及後來的戲劇《鍘美案》、《狸貓換太子》、《烏盆記》、《鍘包勉》

初露鋒芒

在包拯正式開始職業生涯的第1站就是天長縣,包拯在天長縣當知縣,而在他當天長縣知縣的這一段時間裡,包拯判了一個非常有名的案子,這個案子就是牛舌案。

包拯:其實我是宅男

有一次一個農民找包拯告狀,說有人把她家耕牛的舌頭割掉了,我們都知道牛割掉了舌頭,肯定活不久。可是按照宋朝的法律,百姓不許私自宰殺耕牛。而包拯想了一招妙計,他先讓告狀的農民把牛殺了到市場賣農民當時很疑惑,但包拯嚴厲的要求他必須要去賣牛,農民只好照做。

包拯:其實我是宅男

包拯影視形象

而這個農民照做以後,第2天果然有人來跟包拯來告狀,說那個農民殺牛,但包城馬上就派人把他抓了起來。原來,包拯這招是引蛇出洞。在當時的宋朝殺牛,可是要k頭的,而包拯認為割掉農民牛舌頭的人一定是想陷害農民,逼迫其售賣牛肉,最後將農民害死。但包拯早就想到了這一點,所以才讓農民賣牛肉。最後包拯把那個告農民殺牛的人抓了起來嚴厲審問,最後,那個告農民殺牛的人承認了罪狀,就是他不講武德,誣陷農民。後來包拯看牛舌案的事蹟被廣為流傳。

包拯:其實我是宅男

升職加薪不忘本

1040年,垢嘗在天長縣的三年任期結束,由於包拯的政績良好,被升職到端州當州長。而當時的端州盛產一種名貴的硯臺,叫做端硯,端硯的樣子精美風雅,在文人當中流行。而端硯也是每年要向皇帝進貢的貢品,生產端硯非常費力,可是前幾任端州的地方官打著貢品的旗號多加數量,把端硯送給一些達官貴族,以博取利益,完全不管百姓一年到頭為了這事兒忙個不停。而包拯作為一個官場新人,雖然剛剛升職加薪,但他並沒有忘記初心。他並沒有打著貢品的旗號多造端硯,不去“孝敬”那些達官貴族。雖然包拯的行為得到了一些清官和百姓們的讚揚,但是由於包拯“不合作”的態度,包拯的很多同事都不肯配合包拯工作,雖然如此但依舊。保持著他那清正明廉的為人。在端州任職的期間包拯興修水利,解決了端州常常鬧洪災的問題。還下令修建了星巖書院,是端州歷史上第1所的公立學校。

觸發被動技能:包彈

過了一段時間,包拯升為監察御史。雖然這個官職不高,但有彈劾官員的權利,可以隨時指出一些官員的不良行為。而在當時的北宋有龐大而腐敗的官員隊伍,實權派的大臣正忙著撈油水,而皇親國戚們則仗著身份特殊,為所欲為。而包拯作為一位清廉的好官,面對貪官肯定得彈。以至於在包拯的彈劾下,以至於當時的北宋有許多官員都是因為包拯而丟了烏紗帽。不過彈劾歸彈劾,可皇帝並不是每次都肯聽包拯的意見。有一次包拯和皇帝因為張堯宗吵了個翻天,因為這個張大人是皇帝寵幸的張貴妃的伯父,皇帝愛屋及烏,想封他當大官,可是他的才能平庸,根本無法匹配。包拯第1次提出彈劾時,好幾位同事紛紛附和,誰知皇帝不僅沒處理,反而給張堯宗升了官。而面對皇帝的偏袒,大家都不敢再多嘴,只有包拯一而再再而三的找皇帝理論,沒錯,一年7次彈劾張堯宗。在包拯的彈劾下,包括張堯宗在內,被降職、免職的重要官員有幾十人,漸漸的,官場上有了一個流行詞叫:“包彈”,在當時的北宋官場,一旦遇上“包彈”,存活的可能性只有%0。000000001。比如說宋庠,他被“包彈”是因為作為宰相,沒有政績太過平庸。。。

開封府並不是包拯的全部

在各種影視劇中,包拯的一生基本離不開開封府。然而,包拯只在開封府當了一年半的府尹,不過在這期間,他還勸國家要多招募軍隊、操練兵馬,而不是向遼國和西夏進貢。有一次,因為一場大雨,惠民河水位上漲淹沒了當時開封城的南半城。而透過調查,包拯發現是幾個土豪在河邊建造了河景大別墅,所以才造成了河水流通不暢。包拯不顧權貴的反對,直接強拆了這些別墅。拆完了別墅,河水逐漸下降,老百姓們歡聲雀躍。

被抹掉的名字

包拯與開封府有一個小插曲,在開封府到此就職碑上有個被抹掉的名字是誰的呢?是包拯的。什麼仇什麼怨?為什麼要抹掉包拯的名字?為什麼要刨這麼深的坑?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原來摸雕像,原來是古人祈福的方式之一

包拯:其實我是宅男

就像摸了霍去病這三個字可以去病

摸了辛棄疾可以棄疾

摸了包公可以得一身正道的光

透過撫摸就能得到愛豆的能量

而人們為了紀念並且得到這正道的光,便在這碑上摸包拯的名字,但由於古往今來摸包拯名字的人很多,以至於把暴躁的名字都抹掉了,可見包拯在人們心中地位之高。

編出來的事蹟

包拯他的主要工作並不是判案,而是彈劾,以及司法禮儀人口等。而關於《鍘美案》、《狸貓換太子》等,則是編出來的。

包拯:其實我是宅男

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狸貓換太子》。史料上並沒有記載,只是出現在一些小說以及戲劇裡。可見是編造、想象出來的。而《鍘美案》也不存在!首先,歷史上沒有陳世美這個人,那是不是原型改編的呢?歷史上當考上狀元,而且還是駙馬的人,只有一個,但並不是宋朝人,而是明朝的鄭灝,但是人家可沒犯啥事兒。而且在當時的宋朝,並沒有鍘刀這玩意兒,鍘刀是元朝的時候蒙古人帶過來的東西。所以,什麼龍頭鍘、虎頭鍘也都不存在,整個《鍘美案》就是人們想象出來的。

尾記

1062年,63歲的包拯在開封病逝。整個北宋陷入一片悲痛的情緒。當時的皇帝還親自參加了他的葬禮,而百姓傷心之餘,編出了各種各樣的故事對他表示懷念。

直到現在包拯還常常成為電影和電視劇的主角,而且他自始至終都代表著正義。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