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黃河萬里圖》裡的中原大地舊貌換新顏

2021-08-28由 梨鄉的女兒 發表于 歷史

《黃河萬里圖》裡的中原大地舊貌換新顏

《黃河萬里圖》裡的中原大地舊貌換新顏

《黃河萬里圖》裡的中原大地舊貌換新顏

《黃河萬里圖》裡的中原大地舊貌換新顏

《黃河萬里圖》裡的中原大地舊貌換新顏

《黃河萬里圖》裡的中原大地舊貌換新顏

《黃河萬里圖》裡的中原大地舊貌換新顏

河南地處黃河中游,史稱中原、中州,歷史上曾是多個朝代光芒萬丈的舊國都,至今雖然老態龍鍾,但仍浸染著沒落貴族的華貴氣韻。翻開夏商周到宋朝3000年的史冊,先後有20多個朝代、200多位皇帝建都或遷都在河南。聞名於世的九朝古都洛陽、七朝古都開封、四朝古都安陽,幾度形成政治文化的巔峰與輝煌,“問鼎中原”、“逐鹿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已成當時國人的共識。過去,一幅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把河南昔日繁華描繪的惟妙惟肖;今天,一幅百米長卷《黃河萬里圖》將河南的新貌展示得多彩多姿。

中原文化綿延數千年,其成就、實力和影響的巨大,鮮有沿黃各省能與之匹敵。自先秦開始,生活在中原上的文人先賢博採各家之長,為黃河文化奠基並帶領中華文化走向自覺、自信,開創了唐宋群峰聳峙的文化新局。其史前文化、農耕文化、科技文化、宗教文化等,都曾在中華文化史上獨佔鰲頭,連結著上下五千年不曾斷代的文化史詩,其影響最久遠的神龍文化至今仍在華夏大地閃耀著不朽的光芒。

人文始祖黃帝在統一黃河流域各部落之後,為凝聚各部落的思想和精神,首創神龍文化,將龍圖騰作為膜拜的“神”。由此,龍成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程式碼和“族徵”,也成了流淌在血液、深入到骨髓的長長符號。“龍文化因子”、“炎黃子孫”開始走進歷史,天下所有帶龍字的人,都是龍的親友,都會“龍行天下”。龍山、龍水、龍人織就中華大地的江山錦繡,龍也成了中華民族的象徵和黃河文化的縮影。

在神龍文化的大旗下,開啟了堯、舜、禹時代最完美的禪讓制。後經夏、商、周的世襲制,完成了從部落制向奴隸制的過渡。從神龍文化的視窗觀望中華文明,可以看到華人精神別一樣的風情。

安陽“居天下之中”,因小屯殷墟遺址名揚世界。小屯殷墟是中國最早穩定下來的都城,即在殷商建都城,前後歷經三代定都。在這裡出土的甲骨文屬於中國最古老、最有系統的成熟文字,承載著中華文化靈魂和歷史載體3300年的歷史,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被世人稱為“千年神甲、文字始祖”,與敦煌遺書、漢晉簡牘、內閣大圖檔案一起,被譽為我國近代文化的四大發現。

現在,經過一百多年的發掘與保護,已發現的15萬片甲骨含有四千多不同的文字圖形,其中已經考證的約有兩千多字。這些甲骨在再現歷史久遠的同時,也生動呈現出甲骨文字型優美、風格多樣的書法藝術。可以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認識瞭解甲骨文和燦爛的古代文化。今天,走在甲骨文的碑林中徜徉,影影綽綽能夠看到華夏文化的印跡,歷史雲翳的飄動,炎黃血脈的傳承,淵源千載中華文明的追溯。

甲骨文不僅是中國的、也是全人類的共同文化財富。在2006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飲譽全球。目前,國家圖書館正在積極準備,將甲骨文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記憶名錄》。甲骨文正從博物館中款款走向世界,迎接世界目光的檢閱。

名揚世界的中原文化值得大書一筆的如滿天的星星數不清:謀聖姜太公、墨聖墨子、商聖范蠡、醫聖張仲景、科聖張衡、畫聖吳道子……。他們不僅以偉岸的人格為世代所敬仰,而且以自己的豐富知識和深邃思維,創制了海量的經典著作,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成為矗立在中華文化史上不朽的豐碑。

黃河兩岸的少林寺、開封鐵塔、龍門石窟、黃帝故里、三門峽等名勝古蹟把河南文化裝點的深厚充盈,分外瑰麗。面對一片文化陽光照耀下的歷史天空,河南打造出滿滿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覺,不僅在幽深的歷史隧道中找到文化原點,而且為傳承文明積澱精神力量,點燃燭照前行的燈塔,接續中華文明的薪火。《黃河萬里圖》對這些人文化景觀進行了細緻入微的形象描繪。

今天的河南省,在國家黃河戰略加快實施時,著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區。謀劃世界級沿黃文化遺產帶和鄭汴洛文化旅遊帶,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等95個專案,完成投資640億元。在遵循“重在保護、要在治理”的總要求下,堅持生態優先、文化引領、綠色發展,打造“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建設具有黃河鮮明特徵的特大城市。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