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禹城有塊節孝碑,立於民國年間

2021-08-27由 人文禹城 發表于 歷史

​禹城有塊節孝碑,立於民國年間

莒鎮老高莊的村碑

作者/王河北

禹城莒鎮高莊(原李屯鄉老高村)村南有一塊聞名遐邇的兩世節孝碑。

該碑是禹城知事於中華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農曆甲寅年五月初五端午節,為紅廟高莊(現莒鎮高莊)高本典之妻劉氏、男尚書之妻李氏立的兩世節孝碑。

該碑高2。6米(包括雙龍碑頭高度),寬0。8米,碑頭厚30釐米,石碑厚25釐米,由雙龍碑頭、碑座、碑身三部分構成。

雙龍碑頭,外形正面雕刻著兩條騰飛的巨龍,和漂亮的紋飾,正中間下方刻有“旌表”兩字,表明該碑是由官府為遵從“三從四德”禮教的劉氏李氏表彰而立。雙龍碑頭背面也刻有紋飾祥雲,中間下方刻有“貞珉” 二字,意思是石刻碑銘的美稱。

​禹城有塊節孝碑,立於民國年間

現存的兩世節孝碑

碑座是神獸贔屓(biXi)造型,鱗爪飛揚,表情威武。傳說贔屓是龍的第六個兒子,它力大無窮,能馱幾千斤重的石碑。碑座底部有石槽,以用於固定碑身。

碑身正面四邊皆有紋飾,中間自上而下,刻有“兩世節孝”四個楷書大字,格外醒目,以示對劉氏李氏婆媳兩代功績的評價和褒獎。碑身右邊自上而下有五個小楷字,上書“禹城知事俞”,是說禹城知事允許答應立貞孝碑。右邊第二行是保舉人名單,依次是劉悅思、趙甫清、徐鄉辰、高續蘭、任道周等五個人的名字。據說這些人在當時道德高尚有學問,說話非常有分量,都是當時有影響的社會名流。為弘揚正氣,他們聯名向禹城知事保舉推薦,強烈要求給當時的道德模範劉氏、李氏立貞孝碑,並最終獲得禹城知事同意。

碑文“兩世節孝”字樣的左側,刻有“禹城縣印”及《

為“高本典之妻劉氏、男尚書之妻李氏”立

》字樣。標有立碑時間:

中華民國三年歲次甲寅蒲月上浣穀(gu)旦

。石碑左邊外側,自上而下刻有荷花、蘭花、梅花、菊花等圖案。石碑右邊外側,自上而下雕刻著竹、松、荷等各色圖案。

碑身背面則是由光緒丁酉(1897年)拔貢後選直州判本邑楊汝灃(feng)親自撰文,宣統己酉(1909年)拔貢後選直州判茌邑孫玉堂書丹的“兩世節孝碑序”。

碑文的大致表述意思是說:自古以來,忠孝節烈的行為,往往是巾幗不讓鬚眉。達官貴族不如庶民百姓。我十分欣賞節婦烈女的那些高尚品德,崇拜那些忠臣孝子的為人處世之道。我鄉孝子賢孫貞節烈女不乏其人,然而,像劉氏、李氏一門兩代發誓立志,為丈夫一輩子堅守節操的行為,實屬罕見。禹城四都紅廟高莊(清朝時期紅廟高莊隸屬禹城四都,現在隸屬莒鎮,稱“高莊”。)高毓珽一家的那些往事,不能不讓人肅然起敬,令人欽佩!

高毓珽的先祖高本典,英年喪妻,留下一子尚古,尚在襁褓之中。後經人介紹,又續絃劉氏。劉氏天生善良,溫柔端莊,待孩子尚古,如同己出,盡心撫養,不是生母勝似生母,照顧得無微不至。後,劉氏又生一子尚書。她追隨丈夫,相夫教子,一家人其樂融融。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兩人恩愛生活剛過六年,高本典卻因病撒手人寰。此時,劉氏年僅二十六歲,長子尚古六歲,次子尚書三歲。劉氏含悲忍痛,埋葬丈夫,孤苦伶仃撫養著兩個兒子度日。併發誓立志為丈夫守節。劉氏勇敢地挑起家庭全部重擔,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硬是靠著自身的聰明才智,勤勞能幹,艱苦奮鬥,將高氏家族產業發揚光大。田地不滿七十畝,後增至一百餘畝。劉氏性情溫和,溫柔賢惠,待人和善。鄉鄰每每提起都豎大拇指稱讚不已。

​禹城有塊節孝碑,立於民國年間

原來的石碑應該是這個樣子的

日月如梭,時光荏苒,一晃高尚書長大成年,到了娶親年齡,經媒人介紹,母親同意,高尚書娶劉氏為妻,兩人恩恩愛愛,夫唱婦隨。後來生了一個兒子高毓珽,沒過幾年,劉氏又因病去世。高尚書又續絃娶李氏為妻。李氏性情溫順敦厚,善良賢淑,結婚後,盡心盡力,撫養尚書幼年的兒子,愛如掌上明珠,生怕照顧不到,讓人說後媽的閒話。幸福的生活沒過多久,僅僅六年光景,高尚書病故,李氏時年二十四歲,正是人生好年華,可惜命運不濟,成為寡婦。等辦完丈夫尚書的喪事後,守寡的婆婆出於對兒媳的關心和厚愛,給兒媳婦心平氣和做工作,甚至也著過急,勸李氏趁著年輕,再找個人家改嫁,別再吃這種苦,受這份煎熬了。因為劉氏有著切身體會,深知守寡的日子不好過。但是,李氏性格堅強,從小聽貞節烈女的故事長大,受其薰陶,打定主意,決心效仿婆婆“好馬不備雙鞍, 好女不侍二夫”的做法,發誓為丈夫守節,孤兒寡母平平安安過日子。李氏沒有按婆婆說的做,而是留下來幾十年如一日孝敬婆婆,操持家務,哺育後代,直到孩子長大成才。

國難出忠臣,家貧出孝子!高毓珽沒有忘記祖輩特別是奶奶母親創業的艱辛,更從老人的言傳身教,家風家訓中學到如何做人,怎麼治家,艱苦創業,奮發有為。透過不懈努力,終德成名就,家興人旺,成為聞名鄉里的名門望族。

這年,劉氏七十歲,李氏四十歲,高毓珽打算為祖母和母親立碑,以表達對祖母和母親的感激和敬仰之情。

鄙人私下再三思慮,對劉氏李氏堅貞操守的高貴品格,決不能置之不理,將其埋沒,她們的事蹟值得向全社會大力宣傳,讓其影響當世,流芳百代。雖然一時不能登載於縣誌,但也一定能承載於家風家訓,這是天之公理,耽誤不得。況且劉氏李氏道德高尚,兩人均為節婦烈女,實為時代之楷模,特別讓人欽佩感動。高毓珽此舉,也實在是一個忠孝壯舉。但由於鄙人才疏學淺,寫不出感天動地的文章,只能簡略地記述其中的大體意思。所以,我實在為自己粗略的文墨感到慚愧。現鄭重記錄在石刻碑銘上,以示永久紀念,願其世代長存。特此作序——

​禹城有塊節孝碑,立於民國年間

老高莊的民居

節孝碑外觀非常雄偉壯觀,安置在村莊南頭,且靠近官道。據說當時還舉行了隆重的安置儀式。紅廟高莊村民們人頭攢動,場面空前熱鬧。禹城知事也親臨現場,縣裡的其他各界頭面人物、當地土豪鄉紳、宗族族長、以及劉氏李氏的後人、該村及周邊村的老百姓共計500餘人參加節孝碑安置儀式。有關人士先後發言,禹城知事最後發表了熱情洋溢的頌詞,對劉氏李氏之功德,進行了大力頌揚和褒獎,並號召在場之所有人眾,向劉氏,李氏學習,對劉氏李氏之後人也進行了走訪慰問。

上世紀60年代“破四舊”時,高氏後人為保護石碑免遭被毀壞的厄運,遂將其推倒,偷偷深埋於地下,石碑才逃過一劫。前幾年,村裡重新規劃整地時,才發現了這塊石碑,可惜贔屓碑座沒有找到,高氏族人遂僱挖掘機在地裡挖了出來,將其挪倒原來位置向東約50米處,並將節孝碑重新樹立以表達對先祖劉氏、李氏的崇敬、感恩和敬仰之情。據說,當時還舉行了一個小規模的安置儀式。只可惜,石碑的雙龍碑頭已不能再固定到碑身上。為安全考慮,只能單獨放置在石碑一側。

​禹城有塊節孝碑,立於民國年間

街景

​禹城有塊節孝碑,立於民國年間

老高莊街景

劉氏、李氏是古代封建社會的道德楷模,事蹟固然值得歌頌,但由於她們受所處時代的侷限,遵從三從四德,三綱五常,逆來順受,聽從命運擺佈,最後淪為封建禮教下的犧牲品,造就了一生悲劇性的命運,也實屬無奈,更令人惋惜。現在,我們中華大地早已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但從某種角度和意義上來看,她們身上所擁有的中華民族與生俱來的“仁愛善良,寬厚包容,不畏艱辛,堅強不屈、艱苦奮鬥,吃苦耐勞”等高貴品質以及傳統美德仍值得我們大書特書,值得人們褒揚、歌頌和學習。

作者簡介

​禹城有塊節孝碑,立於民國年間

王河北,禹城人,中學高階教師,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德州作家協會會員,禹城市作家協會會員、平時愛好讀書、上網學習、攝影、旅遊、喜歡村史及民間故事的挖掘與整理。文章散見《德州日報》、《德州晚報》、《禹城市報》等報刊,《山東金穗文學》《魯北文學》《德州》《禹城文萃》《禹城與禹文化》等雜誌。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