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清末老照片:扶牆的裹腳女子,撫琴的文弱書生,百官上朝交頭接耳

2021-04-14由 鴻鵠志在蒼宇 發表于 歷史

這是一組大清末年的老照片,歷史的原貌就是這個樣子,與清宮劇裡的畫面相比差距很大。這些碎片可以說是殘缺不全,卻又非常的真實。如果做個今昔對比,不由得讓人感慨萬千!

清末老照片:扶牆的裹腳女子,撫琴的文弱書生,百官上朝交頭接耳

縱觀中國所有的歷史王朝,每到最後都是天災人禍,紛爭不斷,百姓生活是雪上加霜,苦不堪言。那北方的“丁戊奇荒”,餓死上千萬人。到了1906年,南方的水災更是讓百姓十室九空,饑民遍地。洪水過後,家園被沖毀,只能住在臨時草棚中,孩子更是不著寸縷。

清末老照片:扶牆的裹腳女子,撫琴的文弱書生,百官上朝交頭接耳

正在抽大煙的旗人貴婦,手託精緻的煙槍,側臥在自己的床榻上,正享受鴉片帶來的快感。看室內擺設,的確是家境豐厚。實際上,旗人在整個清朝地位都是很高的,有糧有餉,日子過得安逸。不過染上煙癮,就是敗家的前兆。

清末老照片:扶牆的裹腳女子,撫琴的文弱書生,百官上朝交頭接耳

街頭的江湖郎中,這條幅上內容真真假假,口氣這麼大,“專醫內外奇難雜症”。封建社會,百姓看病就醫難,江湖遊醫便隨處可見。架勢都擺的很足,可真正有醫德的又不多,大多“掛著狗皮賣膏藥”罷了!

清末老照片:扶牆的裹腳女子,撫琴的文弱書生,百官上朝交頭接耳

清末女子的真實照片,裹著小腳,穿著襖褲,年紀輕輕走起路來就已經力不從心。女子四五歲就要裹腳,之後就漸漸失去了勞動能力。可在當時,女子“三寸金蓮”是必須的,越精緻越討人喜歡。

清末老照片:扶牆的裹腳女子,撫琴的文弱書生,百官上朝交頭接耳

街頭商販,抽著旱菸坐在那裡,還打著一把破傘。這一身打扮真是土得掉渣,卻比清宮劇裡真實多了。

清末老照片:扶牆的裹腳女子,撫琴的文弱書生,百官上朝交頭接耳

騎著毛驢的滿族婦女,因為不用裹腳很好辨認,頭上戴著特有的標識“大拉翅”。當時交通工具有獨輪車,轎子,馬車等。家裡養頭毛驢就很富裕了,傭人伺候著,走哪裡都很得意。

清末老照片:扶牆的裹腳女子,撫琴的文弱書生,百官上朝交頭接耳

戴著金冠的誥命夫人,身穿補服美豔端莊。她還裹著一雙小腳,說明她是漢族官員的正妻,小妾是沒有資格的。誥命夫人雖然沒有實權,卻是朝廷對其家屬的最高獎賞,倍有面子的事莫過於此。

清末老照片:扶牆的裹腳女子,撫琴的文弱書生,百官上朝交頭接耳

關在木枷中的犯人,洋人和衙役站在兩側。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租界林立,但凡有涉外的案件都讓洋人把持,常常遭到濫用。

清末老照片:扶牆的裹腳女子,撫琴的文弱書生,百官上朝交頭接耳

洋官員,穿官服,紅頂子,坐在藤椅上抽著煙很悠閒,幾乎被同化。他們身份特殊,一旦為官有權有勢。在當時最為出名的就是英國人赫德,他掌握著清朝的海關財政大權,足足有半個世紀之久。

清末老照片:扶牆的裹腳女子,撫琴的文弱書生,百官上朝交頭接耳

撫琴的文弱書生,桌子上擺著西洋鍾,香爐,雖然家道中落,卻還是琴聲繞樑,令人神往。清末八股取士已經頹廢,功名已成浮雲。不同流合汙者更讓人敬佩,這琴留到現在也是古董了吧!

清末老照片:扶牆的裹腳女子,撫琴的文弱書生,百官上朝交頭接耳

清末朝廷大員上朝的場景,雖然也是並排前行,可沒有清宮劇裡那樣整齊劃一,幾個邊走邊交頭接耳,放鬆的很。不知道是哪位大清皇帝的臣子,這等“放肆”,估計皇帝等得“花兒也謝了”。

清末老照片:扶牆的裹腳女子,撫琴的文弱書生,百官上朝交頭接耳

京城的一場盛大葬禮,人黑壓壓的一片,擠爆大街。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帝王的葬禮,此時溥儀已經遜位,時間是1913年,移靈清西陵。皇權已經沒落,幾十米寬的大街上全是人,跪著的並不多,大部分都在站著觀看。中間是送葬的隊伍,統一的殯葬著裝一眼望不到頭。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