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小證件”拓寬就業大路子

2021-08-26由 資訊新報 發表于 歷史

2016年以來,為深入推進渠縣精準脫貧工作,進一步提高貧困戶家庭成員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拓寬貧困群眾就業路子,讓每一個有勞動力的貧困家庭至少掌握一門就業技能,真正做到“就業一人、全家脫貧”。 渠縣創新針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制定了自主就業能力提升培訓補助政策,對取得護士、醫師、會計、律師、電工、焊工、宕渠護工、機械師、汽車駕駛等國家承認職業資格證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和邊緣易致貧戶,給予一次性2000元/人的補助。讓“小證件”拓寬就業大路子。目前,該項政策已惠及近3500人,累計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近700餘萬元。其主要經驗和做法是:

一、廣泛開展宣傳,確保政策家喻戶曉

為了讓貧困群眾摒棄“等、靠、要”思想,積極引導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張依靠雙手改變貧困命運,阻斷貧困世代傳遞。縣、鄉、村各級幹部和結對幫扶人對專案實施的型別、標準、方式等,採取村村響、公告欄、微信、電話或面對面進行宣傳,確保政策家喻戶曉。符合申請條件的貧困群眾在達州市惠農惠民財政補貼陽光稽核平臺上自主申請(2016-2020年屬於線下申請,從2021年開始需在達州市惠農惠民財政補貼陽光稽核平臺上自主申請)。

二、靈活開展培訓,確保工作不受影響

因獲取證件的型別、途徑較多,為不影響有勞動力的貧困人員就近就地工作學習,一律不固定取得資格證的時間和地點。鼓勵貧困勞動力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在幫扶人、駐村幹部等共同分析選擇適合的職業技能,透過自學或在有資質的培訓機構學習,自行確定培訓形式、自行安排學習時間,逐步培養自我提升能力,做到學有所用、就業能用,切實讓他們感受到透過職業技術培訓後帶來的變化。

三、嚴格資格審查,確保人員公開公平

村、鄉鎮、縣三級分別對取得資格證件人員的申報條件嚴格進行稽核,縣扶貧部門將其取得證書資訊提供給衛健、交警、人社等行業部門進行逐一查詢比對,比對屬實再公告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對弄虛作假不符合補助的物件,堅決取消補助資格。在補助資金打卡前,在縣級入口網站上對補助名單進行公示7天,無異議透過一卡通發放補助資金,確保了扶貧資金的安全,打款時間一年兩次(上半年7月,下半年12月)。

四、全程跟蹤問效,確保技能學有所用

2016年以來,渠縣貧困勞動力家庭共取得各類證件3483人,其中駕駛3458人,佔比99%,其餘是護士11人,醫師證4人,藥師2人,美容師2人,會計2人,律師1人,電工1人,鉗工1人,機械師1人。各鄉鎮(街道)、村(社群)隨時對取得證件後的人員務工就業情況進行跟蹤瞭解效果,截止目前,基本做到了就業崗位與所學技能相匹配。有從事出租車、滴滴運輸163人、貨車運輸528人、另有人員在法律事務所、醫院、建築企業、美容機構等單位從事相關工作。

合力鎮九嶺村葉銳,全家3口人,家庭收入剛越脫貧線。2018年,17歲的他初中畢業因家庭貧困未能繼續求學,準備外出務工,又沒有什麼技能,不知道幹什麼職業,當時非常迷茫,暑假時聽說村支書講,縣裡有一項能力提升扶貧政策,對取得國家承認的職業資格證書的貧困人口,會給予2000元的一次性補助。“當時一聽就動心了,最開始只想拿到這個補助,沒有想到其他”,小葉靦腆一笑。因為家境貧寒,小葉選擇學習電工知識,透過自己買書學習去考電工證。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小葉終於透過考試拿到了電工證,也得到了相應的補助。有了電工證後,不久小葉順利的在本地經開區一家工廠找了一份電工的工作,每月最低工資4000元。由於有了穩定工資,嚐到甜頭的小葉一邊努力工作一邊繼續學習電工理論知識,爭取拿到更高等級的電工證以進一步提升工資水平。

報恩鄉沙灣村王華英,家裡父親長期體弱多病,母親患有二級精神病,本人於2019年從市職業技術學校中專護理專業畢業,畢業時沒有取得護士證,回家後無法到醫院從事護理工作。也計劃按照一本畢業生出去打工掙錢,當她聽說縣上對取得護士證件的貧困戶可給予補助,於是她就留下來自學。一年後她順利取得了護士執業資格證,同時還獲得了2000元扶貧資金補助,目前她已在靜邊鎮人民醫院工作,工資每月達4500元,由於該女孩業務熟悉,表現優秀,常被醫院領導誇口稱讚。

以上類似案例不勝列舉,透過該項政策的實施,既提升了貧困群眾的就業技能,又增加了家庭經濟收入,真是“小證件”拓寬就業大路子。

稽核:羅中昌 上傳:王小成

頂部